- +1
從滿族特色故宮到少帥與趙四小姐的愛情,這座城市很有看頭
編者按:今年國慶節與中秋節放假疊加為8天超級黃金周,無論是長途旅行、周邊短途游,還是打卡本地網紅目的地,必然是得做好“擠”的心理建設。但無論如何,大部分人相比較宅家不知道做什么,轉眼假期就沒了的過節方式,還是更愿意出門“擠一擠”,玩一玩放松心情。雖說超級黃金周是全民“出動”時期,各個城市、景點也會因不同因素在游客量上有所不同,重慶、成都等“網紅城市”怕是會人山人海,不想“太擠”的話,不妨考慮下東北。在旅游名單上,沈陽的存在感雖然不算強,然而,對于歷史、建筑、人文愛好者來說,沈陽將會是一趟不錯的旅程。這里有極具滿族建筑特色的沈陽故宮、呈現滿族文化的關外三陵、傳為佳話的少帥與趙四小姐舊居,以及以錫伯族文化打造的稻夢空間。
不同于北京故宮的滿族特色故宮
@沈陽故宮
極具滿族特色的沈陽故宮是一定要去觀摩的。沈陽故宮是后金入關前的皇宮,也是清朝遷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宮(也稱奉天行宮),由于其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和濃郁的滿族特色迥異于北京故宮,因此被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始建于1625年(明天啟五年,后金天命十年),是清代初期營建和使用的皇家宮苑,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也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筑群之一。
與北京故宮不同的是,沈陽故宮在宮殿布局、功能、風格上都是歷代宮殿建筑規劃中絕無僅有的特例。沈陽故宮以東、中、西三路建筑在近乎平行的縱向軸線的控制下形成各自的建筑組合,遺憾的是,橫向聯系通道較少。因此,沈陽故宮大內宮闕(中路)在努爾哈赤宮殿群西鄰另建縱向五進院落,尤其是將城市街道的一部分納入進宮殿區空間之中,這種格局在歷代宮殿建筑規劃中是絕無僅有的特例。

“宮高殿低”的建筑風格也是沈陽故宮的一大特色。
再看沈陽故宮的宮殿風格,金龍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溯閣,以及鳳凰樓等高臺建筑、“宮高殿低”的建筑風格也是沈陽故宮的一大特色。
可以說,北京故宮建筑是漢文化幾千年的承接和延續,而沈陽故宮建筑是滿族先世、女真及其滿族民居的繼承和發展。這是文化族源不同而各自形成的結果。
關外三陵
@清昭陵@清福陵@清永陵
昭陵在清初的“關外三陵”(福陵、昭陵、永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清昭陵葬著清朝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在陵寢西側百米建有安葬太宗眾妃的 “貴妃園寢”,懿靖大貴妃、康惠淑妃等十一位后宮佳麗葬于此間。

清昭陵
北陵公園總體布局以清昭陵陵寢為中心,分為陵寢、陵前和陵后三部分,建筑布局遵循“前朝后寢”的規制,主體建筑均建在南北中軸線上,其它建筑沿兩側對稱排列,系仿明陵而又具有滿族特點。
陵前自正門里沿主干道東西兩側有荷花島、百花園、友誼園、芳秀園、柳堤、眺望水榭等園林景觀,其中占地面積約3公頃的芳秀園為園中精品。參天古松、威嚴樓殿,處處透露著皇陵的氣勢,從這些建筑可觀摩到明朝皇陵和滿族建筑特點的融合。

福陵建筑群依著山勢自南向北逐漸升高,顯得更加錯落有致、高大雄偉。

清福陵
福陵位于東陵公園內,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形制為外城內郭,由前院、方城和寶城三部分構成。福陵始建于1629年,竣工于1651年。陵寢建筑群由下馬碑、石牌坊、正紅門、神道、石像生、一百零八蹬臺階、神功圣德碑樓、滌器房、果房、茶膳房、朝房、隆恩殿、東配殿、西配殿、焚帛爐、大明樓等組成,建筑群依著山勢自南向北逐漸升高,顯得更加錯落有致、高大雄偉。“神功圣德碑”鐫刻著康熙帝撰寫的碑文,主要是歌頌清太祖創業開國的功德。

清永陵
清永陵位于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啟運山腳下,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體系較完整的封建帝后陵寢建筑群。整體建筑由陵前參拜道、下馬石碑、前院、方城、寶城、省牲所等幾部分組成。陵前參拜道南北長840米,南北兩端之左右各立下馬石碑一甬,碑陽豎書陽刻漢、滿、蒙、回、藏五體“諸王以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文字。

清永陵在建筑形制、布局、造型、工藝上都有自己的建筑特點和藝術特色。
從建筑格局看,清永陵在建筑形制、布局、造型、工藝上都有自己的建筑特點和藝術特色。啟運門、正紅門都在軸線上坐北朝南依次排開,即有層層拱護正殿的作用又有突出中心,強化皇權的寓意。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葬著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機器嫡福晉、曾祖福滿及其嫡福晉、祖父覺昌安及其嫡福晉、父親塔克世與母親喜塔拉氏,以及伯父禮敦、五叔塔察篇古等人。從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親來永陵祭祖。
張少帥與趙四小姐的愛情
@張氏帥府博物館
有人向往細水長流的愛情,有人渴望愛得轟轟烈烈。無論哪一種愛情,都能夠從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愛情故事尋得。

帥府由一座中式三進院落的四合院與張家后期建造的以大青樓為建筑標志的洋樓組成。
張氏帥府博物館是原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官邸和舊居。帥府由一座中式三進院落的四合院與張家后期建造的以大青樓為建筑標志的洋樓組成。趙一荻故居距離帥府不遠,這棟磚紅色小洋樓見證了趙四小姐與張學良的堅貞愛情。

大青樓是張氏帥府的標志性建筑,建于1918年-1922年,為仿羅馬式建筑。
大青樓是張氏帥府的標志性建筑,建于1918年-1922年,為仿羅馬式建筑,因采用青磚建造,故稱大青樓。整個建筑富麗堂皇,外部立體浮雕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內部主要房間的壁畫裝飾技藝獨特,據有較高藝術價值。大青樓融辦公與居住為一體,作為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主政東北時期的重要辦公場所,曾歷經兩次直奉大戰、東北易幟、處決楊、常、武裝調停中原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大青樓高37米,是當時奉天城的最高點之一。
大青樓前是婉約的小青樓,是張作霖為愛妾壽氏所建。另外,這里還有一些復建的下屬軍官和仆傭的住所。各建筑內還陳列著照片、蠟像、張氏父子的墨寶和他們曾使用過的各種物品,展示了父子倆的人生軌跡。
看稻田藝術畫,體驗農耕活動
@稻夢空間
稻夢空間將創意農業、稻米文化、錫伯文化與旅游服務相結合,打造有稻田畫觀光、文化展示區、田園體驗等設施。

稻田畫參觀區引進彩色水稻,結合錫伯文化特色,利用色彩及三維等方式打造獨特而神奇的稻田畫。
稻田畫參觀區引進彩色水稻,結合錫伯文化特色,利用色彩及三維等方式打造獨特而神奇的稻田畫。為配合稻田畫觀賞,該區域設有高空看臺與滑索。
文化展廳劃分了稻米文化展示區、農耕文化展示區、錫伯族民族文化展示區等,以及農耕體驗、農事拓展活動等,讓游客在游玩時可以深入了解農耕文化、錫伯族文化。
植物迷宮娛樂區是打造以植物迷宮為主的娛樂項目,讓游客體驗迷宮的樂趣,還為孩子提供了嬉戲的水上樂園等多項設施,讓孩子體驗童年的快樂。
此外,園區還建有水上餐廳,該餐廳提供的食物均為園區所產,游客可以自行到田間撿雞蛋、鴨蛋,到菜地摘取蔬菜,也可以到田里抓螃蟹、泥鰍、魚等拿來烹調,還可以品嘗錫伯特色食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