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逃廢債整治力度加大:網貸借款逾期,支付寶微信錢包或被凍結
借網貸逾期不還有哪些后果?
除了凍結銀行卡、限制出行,目前,多地網貸處置進程顯示,欠款人支付寶、微信錢包也可能被凍結。
日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網貸專項整治工作或年底基本結束,轉入常規監管。
隨著限期將至,催收作為重要一環,各地公安機關聯合多部門也嘗試使用一些新舉措。
逾期借款人 支付寶或被凍結
目前,懲罰失信人的主要手段就是“限高令”。限制高消費,包括不能買房、買車、不能坐飛機、坐高鐵、不能住星級賓館、不能去高檔場所消費、不能旅游、子女不能上私立學校等。
對于網貸機構的逾期借款人,此前多由網貸平臺方自己追討欠款。隨著不少網貸機構被立案偵查,為了加快化解存量網貸風險,打擊惡意逃廢債。多地公安發布的相關通告顯示,公安部門已經在介入一些平臺的催收工作。
今年5月,杭州西湖區公安機關開始向嚴重逾期的網貸借款人發布催收短信。短信提示,借款人此前申請的網貸已被納入網貸催收平臺,提示逾期借款人關注“西湖投信通”的小程序平臺,供查詢逾期信息并還款。該小程序平臺由杭州市西湖區金融工作專班提供服務。
據了解,杭州市西湖區還設立了“金融風險防范化解處置工作專戶”,逾期借款人應通過“金融風險防范化解處置工作專戶”還款。隨后,有逾期借款人表示,自己的支付寶賬戶已被凍結,“不能支付,也不能在淘寶上買東西。”
9月25日,由于P2P網貸平臺愛錢進大量逾期,借款人向北京公安投訴,隨后北京市東城區金融服務辦金融工作協調科回復,目前愛錢進平臺已被東城區公安分局立案偵辦,投訴人可持相關證據材料向公安部門報案。
根據網貸天眼平臺監測顯示,針對逾期較久的愛錢進旗下貸款APP“錢站”老賴,9月初起,北京公安部門除凍結銀行卡外,支付寶也被納入凍結范圍。9月15日,有逾期借款人反映,“錢站”已開始凍結逾期借款人的相關資金賬號。
整治逃廢債力度加大
《中國銀行報保險報》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起,全國成立400多個風險處置專班,加大對高風險機構的管控力度。盡一切力量追贓挽損,緝捕外逃人員,能追盡追、應繳盡繳。為加強對網貸機構的動態監測和穿透式監管,有關部門還建設了實時數據接入系統,實現網貸機構產品信息、債權信息、交易流水等明細數據全量、實時接入。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支付寶、微信錢包等網絡支付APP已被納入全國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執行法官依法通過網絡查控系統查詢被執行人網絡賬戶資金后,便能在線上直接凍結、扣劃賬戶資金,不需要經過支付平臺的批準。
這意味著,假如有網貸逾期借款人被判定為失信人,那么,名下的銀行和金融賬戶可能會被凍結甚至直接劃扣。除此之外,支付寶、微信錢包等互聯網金融賬戶均會被關聯。
同時,法院若要對失信人的資金賬號進行凍結處理,一般已經過法院判決和強制執行的全部流程,包括被告應訴—法院判決—被告拒絕履行—原告申請強制執行四個步驟。同時,超出執行公告送達60日后,法院才會依法強制執行。
有律師向《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表示,在一些催收事件中,常伴隨著群體維權、暴力維權等非理性行動,這類行動不僅影響了社會秩序,甚至危及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司法和公安機關介入催收,不僅具有執法的屬性,也具有維護社會公德、保護社會秩序、執行社會政策的多重屬性,符合征信體系構建的潮流。
網貸風險整治進入最后階段
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最新P2P網絡借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為15家,比2019年初下降99%,借貸余額下降了84%,出借人下降了88%,借款人下降了73%,網貸機構數量、參與人數、借貸規模已連續26個月下降。
另據《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四川、河南、重慶、廣州、湖北、山東、湖南、新疆、天津、貴州、寧夏、北京、上海、浙江、深圳、云南、遼寧、甘肅、山西、大連、內蒙古、陜西、吉林、黑龍江等24省市對外公布清退P2P網貸機構。
日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網貸專項整治工作或年底基本結束,轉入常規監管。
隨著網貸整治進入最后關頭,在近日的銀保監會新聞通氣會上,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強調,下一步,要加大對借款人惡意逃廢債打擊力度。目前,已有200余家網貸機構接入央行征信系統和百行征信,監管將加快推進網貸信用信息,完善失信借款人聯合懲戒機制。
(原題為《P2P借款逾期,支付寶、微信錢包或將被凍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