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個公益基金在上海啟動,計劃三年援建兩百個核酸檢測實驗室

9月27日下午,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常態化傳染病精準防控工程公益基金”啟動儀式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 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攝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中國對外需防止輸入,對內仍要加緊防反彈。如何貫徹落實“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真正結成一張公共安全防護網?
推進常態化傳染病精準防控、進一步加強核酸檢測能力建設被提上議事日程。9月27日下午,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常態化傳染病精準防控工程公益基金”啟動儀式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

儀式現場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理事長曹錫榮表示,該公益基金設立宗旨為“精準防控·健康中國”,將聯合業內優質平臺,募集公益資金與物資,致力于幫助公立醫療機構解決核酸檢測能力薄弱、人才匱乏的實際問題,全面提升公立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公立醫療機構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服務能力,提升基層醫生在公共衛生安全事件中的傳染病防控篩查的處理能力,為科學精準做好常態化傳染病防控工作強化支撐保障。
項目通過三年的計劃實施,在公立醫療機構內援建200個通過認證、符合標準的核酸檢測實驗室,規范化培訓2000名醫技人員,資助科研、學術交流等系列公益活動。通過計劃的實施,將達成疫情期間能夠快速動員、非疫情期間滿足常規分子診斷檢測需求的“平戰結合”防疫網絡計劃目標。
曹錫榮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當前,全國已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希望以該基金項目聯動社會各界力量,將公益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利用,共同推進傳染病精準防控事業發展,建立起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應急性防疫網絡。

儀式現場
作為專家委員會代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檢驗科主任段朝暉教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檢驗科主任李一榮教授對此次公益項目的開展提出了專業建議和期望。他們表示,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要繼續做好新冠病毒的防控工作。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當前公立醫療機構正進一步推進核酸檢測能力建設工作。
對于新冠肺炎篩查,核酸檢測是目前最可靠的確認手段,使用也最為普遍。但實際上,不少醫療機構對于核酸檢測實驗室的規范化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和難度。專家們表示,希望通過該公益基金項目的實施,統籌規劃、完善功能、創新機制、提升能力,促進實驗室基地、人才、項目相配套,滿足常態化傳染病精準防控的檢測需求,促進公共衛生檢驗檢測事業順利發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