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留給消費主義狂歡的節日不多了?
原創 候鳥 藍鯨財經記者工作平臺
誰也沒想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成為連日來網絡上最火的一條流行梗。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底是個什么梗?
雖然在全網引起了刷屏效應,但不少人對這一梗的走紅一頭霧水。顧名思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是在入秋時節,愛你的人會主動給你發52元紅包去買奶茶,讓你感受到秋天的第一份溫暖。

據微信指數數據顯示,奶茶一詞搜索量直線上線,9月23日在微信端搜索量環比增長超800%。



隨著奶茶梗熱度的逐漸走高,奶茶店無疑是這場刷屏風波中最受益的一方,不少人甚至推測“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奶茶店的陰謀,是商家為提高銷量設計的一場營銷。
在這場風波中,可以看到的是,一些奶茶店順勢推出桶裝奶茶,外賣平臺也推出了“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動,多地奶茶銷量激增。





被消費主義透支的節日文化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作為當季第一條流行梗,有人有人樂在其中,有人乘風而上,但也有不少人對這一跟風現象嗤之以鼻。至此,原本一個簡單的奶茶梗在跑偏的畫風下逐漸演變成一場輿論狂歡。
隨著參與話題人數的增多,網友討論的內容從奶茶上升到了人身攻擊,有人諷刺稱,曬轉賬無異于一種網絡乞討的行為。另有人吐槽稱:“情人節發紅包,520、521發紅包,如今24節氣也要發紅包,怕是以后一年365天每天都能過成節日。”

從“雙11、雙12”到“618、717、818”再到“女神節、男人節”,每一個在造節運動中被創造出來的節日,都難免淪為購物節,旨在掏空消費者的錢包。
從某種程度來說,對流行文化的跟風已逐漸成為人們消費概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個刷屏梗的帶動下,消費者們似乎被動陷入了“有節過節、沒節造節”的循環中。秋分的第一杯奶茶過后,留給消費主義狂歡的節日不多了。
lanjingcj
專為記者打造的平臺
行業熱點丨傳媒大咖丨傳媒動態
微信勾搭小助理
lanjingzhuli
原標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留給消費主義狂歡的節日不多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