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喝的不一定是奶茶,秀的一定是真愛
“那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底是什么梗啊?怎么到處都是?”昨天臨近下班時,終于有男同事忍不住在辦公室發(fā)問。
幾個90后妹子笑成一團(tuán),但得承認(rèn),要解釋清楚這事不容易。盡量通俗地說,就是有人秀截圖,說對象轉(zhuǎn)給自己52塊錢,讓買奶茶喝。有人用此來“提醒”自己對象、家人、閨蜜給自己轉(zhuǎn)賬,成功后再秀一波。隨著越來越多人接龍,“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上了熱搜。
就這?男同事還是沒get到嗨點在哪,這又引來女孩們一陣溫柔的嘲笑。我不好意思承認(rèn),我也是這樣,始終無法對這個話題有“沉浸感”,連單純跟風(fēng)的興趣也沒有。
如今,說奶茶霸占了年輕人心中的飲品霸主地位,應(yīng)沒爭議。午休、下午茶時間和下班路上,很多人不是在點奶茶外賣、喝奶茶,就是在奶茶店門口排隊。網(wǎng)上有一張夸張的表情包,說別人身體里70%是水,另一些人身體里70%則是奶茶。真是讓人忍俊不禁的“人間真實”。
我總覺得,奶茶的粉絲里,有些人是單純地喜歡上了奶茶的味道,那種甜、暖、糯的口感,是職場人抵抗疲勞、焦慮和壓力的神器。也有些人,是在奶茶成為都市文化、職場文化符號的氛圍中,“跟風(fēng)”地喜歡。別誤會,這里的“跟風(fēng)”不含貶義,在職場和社交語境中,在非原則性問題上,適度的“求同”是一種智慧。
隨著專業(yè)人士的科普,我們已經(jīng)知道,奶茶的高糖分、多奶精,于健康不利,尤其是減肥的大忌。一些奶茶爆出的食品安全隱患,也加深了人們的擔(dān)憂。這樣,原來的非奶茶粉,和脫粉者越來越多——沒辦法,奶茶雖好喝,健康更重要,我們終將成長為理性派。
這些人也是質(zhì)疑“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主力。大家的靈魂拷問,除了“為啥秋天的第一杯是奶茶,而不是別的?”這種常規(guī)角度,還有“入秋這么久了,為啥才是第一杯”,“為什么是秋天的奶茶,春夏冬你就不喝奶茶了?”,“想喝奶茶自己去買,為什么讓別人轉(zhuǎn)賬?”,還有人質(zhì)疑這是奶茶店的新套路……不得不說,這些角度刁鉆的留言,都道出了某個角度的真相。
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可能重點并不在奶茶,它只是一個載體,人們想呈現(xiàn)的,更多是一種情感的滿足:看,我有人重視著、牽掛著、疼愛著。小情侶、兩口子可以秀恩愛,閨蜜可以秀小姐妹情誼,父母請喝奶茶,可以被子女拿來秀“我的時髦老爸/老媽”。 這就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社交需求的核心:情感和歸屬需要。我們都需要友情、愛情、親情賦予的親密感和自我價值感。
一直以來,中國人的性格多含蓄內(nèi)斂,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成長起來的90后、00后們,明顯更敢于和擅長表情達(dá)意。“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是年輕一代以一種略顯無厘頭的形式,掀起的秀真愛旋風(fēng)。它不帶有沉重感,來得快也去得快,但如果能喚起人們在庸常生活中,對身邊人、心中人的珍視和情感維系,也挺好的。
至于為何是秋天,有種說法是:夏天的結(jié)束,總讓人戀戀不舍。不管是高考、畢業(yè)、初入職場、暑期檔電視劇,還是奧運會、樂隊的夏天,我們的故事似乎總發(fā)生在夏天。從這個熱情奔放的季節(jié),轉(zhuǎn)入微涼漸冷的秋天,除了添飯加衫,人們也需要心靈和情感上的慰藉。一杯暖甜的奶茶,來得恰到好處。
好在,就算你不愛喝奶茶,甜糯但更健康的糖炒栗子,滿城飄香的桂花,膏肥黃滿的大閘蟹……大自然的饋贈那么多,總有一款,能讓你的身心安然入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