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衛星遙感技術破解農村信貸難題:拿手機繞地走一圈貸款就能放
衛星遙感技術或能解決農戶貸款難題。
9月25日,在頂級金融科技大會外灘大會上,網商銀行正式推出衛星遙感技術,并宣布將該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全面商用。
網商銀行表示,全面商用的第一步,是在全國690余個涉農縣區率先推廣衛星遙感技術,覆蓋全國1/3的涉農縣區,在試用期,已經有超過5萬農戶使用和受益。
“這是近年來農村信貸在技術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對于解決農戶貸款難的世界級難題,將提供可行的技術路徑。”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杭州8月14日公示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首批試點應用名單中,網商銀行推出的“億畝田”-基于衛星遙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化農村在列。
以農民最有價值的資產農作物實現貸款
除了土地質押,農戶還能如何獲得貸款?
在數字信貸領域,農村金融向來是農村貸款最大的痛點,原因在于缺乏信用信息,缺乏有效抵押物,高運營成本以及低覆蓋程度。銀行很難知道農戶有多少資產,他們的耕地到底產量多少,價值多少。
那么,農民最有價值的資產——農作物能貸款嗎?實際上,這在以往的技術下很難實現。
“通過人工勘查肯定不現實,農村地廣人稀,人力成本巨大,平均一筆貸款僅人力勘查成本就達到幾百上千元。”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風險總監顧欣欣介紹說。
如今,這套內部代號為“大山雀”,以衛星遙感技術為特色的農村金融風控系統破解了這一問題。
“農戶可以拿著手機,繞地走一圈,或是在支付寶上把自己的地在地圖上圈出來,衛星就可以去識別這塊地的農作物面積、作物類型,分辨出水稻、玉米、小麥、花生、煙草等多種作物的區別,目前準確率已達到93%以上。農戶圈出的地塊是否準確,也可以和農戶在政府機構登記的土地流轉、農業保險等數據進行交叉驗證。”網商銀行農村金融首席算法專家王劍解釋道。

一位來自江西宜春市的種糧大戶劉迎鋒說:“種糧大戶都缺錢,規模越大越缺錢!因為沒有抵押物,以前銀行不敢相信我,但沒想到,如今靠天上的衛星,只是在手機上圈了下我的地,銀行馬上相信了我。”
劉迎鋒種植了2000畝水稻,每年插秧、追肥期和收割期,都需要大筆的資金。今年9月,她在手機上標注了自己的地塊,幾分鐘后,35萬元貸款就到賬了。利用網商銀行的貸款,劉迎鋒迅速解決了種子化肥的采購,和雇傭工人的勞務費問題。
衛星遙感技術的優勢
王劍指出,衛星遙感技術在信貸領域應用共有準確率高、覆蓋范圍廣、時效性強、成本低的四大優勢。
他表示,網商銀行通過衛星遙感影像、農業種植經驗等多維度數據識別農作物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3%以上。而通過多顆衛星,目前可以間隔5天獲得一次遙感影像,時效性非常強。
“相對于人工來說,我們的成本也是大幅降低的,”王劍指出,“一方面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衛星遙感技術把成本降低成幾塊錢,另一方面在用衛星遙感技術過程中,我們也會刻意去降低成本,選擇中低分辨率的衛星影響來提升算法,用技術手段來降低整個遙感衛星應用的成本,做得更普惠。”
此外,衛星遙感技術能大大解決風控難題。
王劍表示,不同農作物,同一農作物的不同品種,同一農作物的不同生長周期其光譜都不一樣,這些不同光譜被遙感衛星的感光元件記錄,再根據系統的識別算法區分判斷。

“有了這個關鍵信息,再結合氣候、行業景氣度等情況,通過幾十個風控模型,就可以預估產量和價值,從而向農戶提供額度與合理的還款周期。”顧欣欣介紹說。
顧欣欣表示,湖南的中稻在每年5月、6月不需耕地插秧,但需要資金購買種子、化肥、農藥,以及機械、人工的成本投入,最需要用錢,不同的階段農戶的生產經營狀態不同,因此網商銀行信貸資金主要在此環節解決當地最主要的信貸需求。并且根據不同生產經營階段農戶的經營需求,以及農作物的種類等信息,網商銀行會提供差異化的貸款方案,包括還款方式、還款期限等。
在貸后,人工需要經常性實地查探農作物長勢,是否出現自然災害等情況。但依靠衛星遙感技術,顧欣欣說:“后續每天的情況都能有一個非常詳盡的了解,幫助我們很好地對用戶的生產經營識別。”
“我們可以精準知道哪一塊地現在遭受水災,就把這些信息反饋給運營部門等,他們會針對這種情況精準制定一些策略,精準為一些受災農戶發放免息券等。”王劍表示。

他還指出,網商銀行目前開發了產量預測的新技術,會把長勢,是否遭受了自然災害等因素考慮進去,直接預測最終的產量。而產量直接與農戶的資產掛鉤,所以網商銀行能夠更加精準評估農戶的資產信息。
而這一新方式,也得到許多政府的支持, “傳統信貸,一套手續下來,黃花菜都涼了,農作物不等你時間。衛星遙感技術真正做到了跟國民政策相符合,能快速把資金送達農戶,我們希望衛星遙感技術在全市落地推廣,讓所有農戶沒有后顧之憂。”宜春市金融辦副主任易宜斌表示。
全國1/3涉農縣區首批試用
據了解,包括宜春的涉農縣區在內,全國約1/3縣域(690余個涉農縣區)將從9月開始,率先推廣使用這一技術,這些涉農縣此前也都與網商銀行就農村金融達成過戰略合作。
宜春市金融辦副主任易宜斌說:“傳統信貸,一套手續下來,黃花菜都涼了,農作物不等你時間。衛星遙感技術真正做到了跟國民政策相符合,能快速把資金送達農戶,我們希望衛星遙感技術在全市落地推廣,讓所有農戶沒有后顧之憂。”
這也意味著,中國將成為全球范圍內,第一個將衛星遙感技術運用于數字貸款領域的國家。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衛星遙感的技術突破,將打開農村信貸的新空間。不僅衛星遙感,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我們相信,技術之美不在于高深,而在于溫暖,我們將致力于讓更多技術走出實驗室,走進田間地頭,去解決社會痛點。”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表示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