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因為秋天第一杯奶茶,我跟談了三年的女朋友分手了”
原創 陸一鳴 新周刊

說來說去,“是不是愛你”跟“給不給你發奶茶紅包”之間,既不是正相關,也不是負相關,它根本就不相干。

原因很簡單。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個莫名流行起來的網絡梗,像病毒般蔓延,迅速侵襲了每個人的社交關系網絡。從短視頻平臺,到微博,再到朋友圈,“奶茶梗”一路席卷下來,威力絲毫未減。

朋友圈里,一半人在曬收到的紅包和轉賬截圖,另一半人則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梗表示茫然。
90后的互聯網民工小周,在第一次看到這個梗的時候,甚至還有一絲絲被時代落下的恐慌——
“我一天25小時在線,5G網速沖浪,愣是沒搞懂秋天第一杯奶茶是什么梗。”
當然,這沒什么奇怪的。社交網絡早已是00后乃至05后的主場,對于“初老”多年的90后來說,比起“秋天的奶茶”,可能還是“秋天的菠菜”更親切些。

有人落寞感傷,有人不屑一顧,也有人強裝淡定,開始模仿并成功混入戰局。然而,在“秋天第一杯奶茶”作為網絡最新流行梗被大家所熟知之前,幾乎所有人,看到這種內容的第一反應都是懵逼的——
這啥玩意?為什么入秋了就要喝奶茶?什么奶茶這么貴要52塊錢?


自從在朋友圈第一次看到這個梗,我就開始在等待一個人。
終于盼到“秋天第一杯奶茶”上了熱搜,等來了一位熱心網友,給我們這些“周震南”(藝人名字,用作形容詞時指對于流行事物缺乏了解的人)科普“秋天第一杯奶茶”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到這個解釋,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不由得緩緩打出一個“就這?” 。


從十幾年前風靡QQ空間的“點名游戲”,到隔離期間刷屏朋友圈的“涼皮挑戰”“掃帚直立大賽”“快樂源泉小瓶子”,總有人對這樣的互動樂此不疲。
有人跟風,就有人抵觸。
不少人選擇用調侃的方式,對這個莫名其妙的流行梗進行消極抵抗。
比如,故意進行錯誤的科普;





前面說了,“秋天第一杯奶茶”的話題從誕生之初,就是一種秀優越的方式。
參與者將紅包、轉賬截圖發布在社交網絡上,曬的還真不是錢,而是一種給你看看“我對象/我爸媽/我閨蜜 惦記我,什么事都想著我”的微妙心理。
誠然,比起“生日”“紀念日”等名正言順的時間節點,“秋天第一杯奶茶”這個由頭,確實是有點巧立名目之嫌了,但只要對方愿意配合,曬一下這種互動,似乎也無可厚非。
但問題是,他要是不愿意呢?

作為一款肥宅快樂水,奶茶并非能給每個人都帶去快樂,總有人體會到的是苦澀。
有位虎撲網友,曬出了自己跟女朋友因為奶茶吵架的聊天截圖,引發了廣泛討論。
從對話中不難看出,兩人爭論的重點,根本不是這杯紙面上的奶茶了,而是如何看待彼此。
女生認為男生不夠體貼,不夠在意自己;男生則想不通,為什么別人干什么,我們就一定要干呢?

事實上,不是奶茶能幫你看清一個人,而是積累已久的矛盾,被這根導火索引爆了。
確實,在部分商家的造勢下,如今恨不得365天,天天都是情(購)人(物)節。站在男生的角度,對此產生反感很正常,表達心意和購買行為,本就不應該被綁架到一起。
但問題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這種單純的抵觸情緒,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層面了。



然而,稍微有點觀察力的人,都不難看出,“重視女性權利”和“因為索要奶茶跟男友吵架”的人,很大概率上根本就不是同一批人。

認同戀愛關系中“男生就應該寵著女生,無條件哄著女生,承擔更多養家責任”的女生,盡管容易在“求生欲測試”“房產證加名字”“高額彩禮”等方面令男性感到不滿,卻很少會在“孩子跟誰姓”“家務該不該平攤”“老公出軌要不要打小三”方面產生任何糾結。
這同時也從側面回答了一個問題——
“你的女朋友這么作,你倆怎么會在一起的/為什么還沒分手?”
這是因為,盡管這類女生容易在“要鉆戒、要婚紗照、逢年過節還要禮物”等方面跟伴侶產生矛盾,但放大到更廣泛的認知層面,兩者其實是高度契合的。

回到“奶茶”這個問題上,在指責“女生向男生索取禮物”之前,別忘了,這些曬出的對話截圖,可不是只發生在情侶之間。
更多的,其實是發生在閨蜜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甚至老板和員工們之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對象
就算只考慮情侶這個單一情境,也并非只有“女生找男生索要紅包”這一種情況——
有女生是看到熱搜后覺得好玩,主動發紅包給男朋友的;

也有女生在收到紅包后,又回贈了同等金額的禮物;

更有女生覺得是這個梗太無聊,不想參與的。

說到底,跟不跟這個風,跟性格有關,跟性別無關。

這是商家的營銷吧?”
在這場突如其來又莫名其妙的大型行為藝術里,由于受益方實在太過明顯,人們很容易產生這樣一個推測,即“這個話題是商家的營銷行為”。
有種說法則更進一步,指向了具體的奶茶品牌,但給出的理由未免稍顯牽強附會。

一方面,代餐粉品牌眾多,如何保證喝完奶茶長胖的這批用戶,偏偏選擇X茶聯名的代餐粉?
另一方面,整個話題看下來都沒有明顯指向某一品牌甚至奶茶品種,怎么避免花了廣告費卻給對家送人頭?比如新聞中這個銷量激增的店鋪,就是來自另一奶茶品牌“蜜XX城”。

本質上,“秋天第一杯奶茶”跟之前風靡一時的各種心理人格測試、曬18歲照片、給頭像戴圣誕帽之類的活動沒有什么差別,人是群居動物,湊湊熱鬧也無可厚非。

首先,別讓非黑即白的“二極管思維”占領了高地。
從遠古時代的“你媽和我掉水里先救誰”,到“綠茶婊測試”“口紅色號挑戰”等各式求生欲大賽,再到這次的“秋天第一杯奶茶”,總會有這樣一些人,既不了解你,也不了解你對象,卻總能隔空教你鑒別渣男渣女——
ta不這么做/回答,就是不愛你;ta只要做過/說過那些,也是不愛你;ta都這樣了,不分手等過年?

這未免太搞笑了。
前兩天,人們還在嘲笑明星賀軍翔“為了不讓女兒成為處女座,選擇讓妻子提前兩周剖腹產”的行為很蠢,用星座定義人很愚昧,難道用奶茶判定一個人就有道理?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
道聽途說來一個“X茶營銷”的說法就堅信,并以此嘲諷、貶低別人的人,好像也并不比在朋友圈跟風曬奶茶的人更聰明吧。

其次,你是自由的。
面對流行事物,在不傷害其他人的前提下,我們每個人既有跟風的自由,也有不跟風的自由;既有以前愛跟風、現在不跟風的自由,也有以前很高冷、現在想跟一把風的自由。
同樣地,尊重有些人跟你不一樣的權利,只要他的行為沒有對你產生困擾。就像一位網友所說的,“人可以通過做無腦的事來獲得快樂,但不能真的無腦”。
說來說去,“是不是愛你”跟“給不給你發奶茶紅包”之間,既不是正相關,也不是負相關,它根本就不相干。
說真的,無論跟不跟風,都多一點理解,少一點上綱上線吧。
?作者 | 陸一鳴
原標題:《“因為秋天第一杯奶茶,我跟談了三年的女朋友分手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