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講好“人生第一課”?“家校讀書會”讓父母、孩子共成長
“孩子的人生就像一部連續劇,從第一集到第二十集,他會慢慢地變。連續劇你不看可以補,但孩子的人生你不看就永遠看不到了。”這是浦東新區錦繡幼兒園中二班潤芝媽媽在家園深度閱讀之旅里形成的家庭教育金句。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9月22日,由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辦、浦東新區學前教育指導中心協辦的“家長學校創新之家校共讀分享會”在浦東新區圖書館舉行,與會者深入探討,如何才能發揮好家庭“四個第一”的教育功能。

校長、教師、家長代表展開“共讀共成長”交流與分享。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市教科院供圖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郁琴芳介紹,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在“上海市十三五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基礎上,改革和創新家長學校的活動,試點開展了跨區域跨年段跨學校的家校共讀活動,成立了“家校讀書會”。
如今的孩子自我主張日益強烈,家長應該如何掌握“細節把控”和“高壓”之間的度?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生發展中心主任王楓建議,“放松式的警覺”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不要老去拉響警報,要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在孩子出問題時,不要急于批評他,而是先要保護好他,讓他自己發現怎么做可以更好,再鼓勵他、支持他。
這一點,璇璇的媽媽深有感觸。在上海市普陀區樹德小學念三年級的璇璇,疫情期間長胖了不少,體質也下降了,為了孩子健康,璇璇媽要求璇璇每天至少跳繩500個,可是璇璇每次都很不情愿,拖拖拉拉,找借口和理由,幾天下來,沒有一天能跳完500個。
后來璇璇媽媽參加了班主任周婧組織的家校共讀活動,共讀郁琴芳撰寫的《父母教育行為的50個細節》一書,之后她改變了策略:和璇璇約定一起跳繩,你跳多少個,媽媽就跳多少個,而且看誰跳的又快又好,可以獎勵花朵圖章一枚,集齊50枚,可以達成一個小愿望。
這樣下來,璇璇每天都能積極的參與其中,因為用自己的汗水達成的愿望格外值得珍惜。璇璇媽媽也悟出一個道理:父母以身作則,言出必行是一個小細節,但細節決定成敗。
羽靈幼兒園中四班仔仔的媽媽通過共讀活動發現:家長不僅僅只是學,更要思,思考怎樣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與他們交流,與他們“共情”,了解孩子所思所想,而不僅僅只是站在家長的至高立場上去發號施令。思考如何從細節出發,把教育寓于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對的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長期影響和榜樣引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