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代海昏侯國”明起開園,江西博物館新館近日開放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
澎湃新聞獲悉,明天(9月23日),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將開園,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將陸續在遺址博物館存放和展示。遺址博物館常設展廳分為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兩個部分,展陳海昏侯國遺址各類出土文物1200余件。此外,籌備已久的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圖書館兩館新館也將于9月27日正式開館。
2011年,一個盜洞的發現,引出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漢列侯墓園。歷時五年的考古發掘,從墓園到墓葬區,再到都城遺址,目前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由于其重要而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屢獲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國家文物局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等中國考古方面重量級獎項。

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
澎湃新聞獲悉,明天(9月23日),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將開園,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將陸續在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存放和展示,其中眾多文物為首次對外展出。
據介紹,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總建筑面積39330平方米,綜合容納展示陳列、文化交流、文物庫藏、研究保護、考古研究基地、管理服務、后勤設備七大功能板塊。一、二層主要為展示陳列和文化交流。建筑地下層設有專業研究實驗室,為遺址發掘現場的文物保護提供必要空間。遺址博物館內設海昏匠坊(文創產品街區)、4D影院、孔子學堂等配套項目。

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概念圖
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常設展廳分為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兩個部分,展陳總面積約8819平方米,主要分為基本陳列展“金色海昏”、專題展“書香海昏”及“丹漆海昏”,以及觀眾互動展“遇見海昏”,展陳海昏侯國遺址各類出土文物1200余件,將客觀真實地集中展示考古研究成果,體現遺址的價值和內涵,是一個集文物展示、社會教育、文創開發、休閑娛樂、公共服務于一體的重要文化陣地。
“金色海昏——漢代海昏侯國歷史文化展”以夯土的“黃”、漆器的“紅”與“黑”為主色調,展陳手法上采用主題式設計手法,復原了氣勢雄壯的西漢王侯出行車馬儀仗,還有恢弘大氣的禮樂場景。獨家四層展柜設計,立體展示了劉賀棺槨出土文物的擺放次序;“三維動畫”生動解說墓室結構;動畫影片介紹馬車形制與當盧紋樣;“透明屏 展柜”直觀演示蒸煮器結構與使用方法。通過多媒體演示沙盤、沉浸式3D畫面與舞臺燈光結合,還可讓觀眾三維漫游紫金城,通過觸摸屏體驗“筑紫金城”。
“遇見海昏——漢文化體驗互動展”位于遺址博物館二層,利用基本陳列區和專題展區之間的空間,起到故事主線承接的作用,面積約2159平方米。包含漢學書苑、衣冠禮樂等多個展項,游客可以在這里體驗“3D換衣”“360度賞文物”“昌邑長安VR一日游”等新鮮玩法。展廳的互動性、趣味性在目前國內同類博物館中處于領先水平。
“書香海昏——海昏簡牘展”主要展示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中學術價值最高、備受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海昏簡牘的復制品,在海昏侯墓出土簡牘當中最具有代表性,包括簽牌、奏章、春秋公羊簡、祠祝簡、大戴禮記簡、悼亡賦簡等共100枚。
“丹漆海昏——海昏漆器展”主要展示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出土文物中最為精美的海昏漆器的復制品。包括漆盤、漆案、漆勺、漆盾、漆樂俑、漆琴、漆卮、漆奩等漆器共58件,完美復原了漢代漆器典型木胎、夾纻胎的制造工藝和它們本身的精美紋飾造型,體現了漢代皇室、列侯貴族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展示漆器背后所蘊含的社會文化和隱喻意義。
據南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龍和南介紹,遺址公園規劃總面積12.03平方公里,投入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約38億余元。目前已完成遺址公園核心區域內的遺址博物館、游客中心及服務配套設施、劉賀墓園保護展示一期工程、旅游基礎設施紫金大道及延長線,以及停車場工程。
眾所周知,劉賀為漢武帝劉徹的孫子,昌邑哀王劉髆之子,雖然在歷史上是一位僅在位27天的廢帝,但生前仍是一位“多金”的王子皇孫,這一點從遺址出土文物上便一目了然。
自2011年開始考古發掘以來,考古人員共發掘出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編、草編、紡織品和竹簡、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約1萬余件(套),文物數量之巨大、工藝之精美都超越了同時期的諸侯王墓。其中,金器數量創下了考古之最,出土了金餅、馬蹄金、麟趾金及金板等金器478件,總重達到115公斤,數量巨大,實屬罕見。

金餅

馬蹄金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評價道:“由于一直沒有發現過麟趾金的實物,過去歷史學界,對麟趾金產生過爭執,這次海昏侯劉賀墓中既有馬蹄金也有麟趾金,一下子就終結了過去的爭議。”墓中還出土了20塊金板,形狀均為長方形,每塊重約800-900克,含金量99%,專家推測其為海昏侯國的貯備黃金。還出土了海量的五銖錢,初步估算有200萬枚,每千枚為一串,我國“千文一貫”的幣制計量單位可追溯至西漢。

傳說中的麟趾金

五銖錢
除了黃金,出土的5000余枚竹簡和近百版木牘也是我國學術史上的重大發現。它們被分別放置在幾個漆笥中,竹簡各卷之間雜有部分木牘。這些竹簡是專門隨葬的,并非廢簡,推測是劉賀生前閱讀的書籍,其數量堪比一座小型地下圖書館,涉及的內容更是包括《論語》、《易經》、《禮記》、方術、乃至養生有關的醫書等等。

海昏侯國遺址出土竹書《論語》
海昏侯墓還出土了一件神獸玉飾。獸身呈側蹲狀,全身袒露,獸首正視,頭呈倒三角狀,雙眼圓睜、鼻翼怒張,似張口吐舌。神獸玉飾出土于主槨室西回廊,原為一圓形漆盒上的配飾。經專家研究,這只神獸在漢代叫做“方相氏”,是驅疫避邪的神仙,而海昏侯劉賀玉佩上的方相氏造型獨特,為此前所未見。

海昏侯墓出土的神獸玉飾。飾中的神獸在漢代叫做“方相氏”,是驅疫避邪的神仙。
此展出的大量珍貴文物中,很多都是首次對外展出,比如 “南昌”銘文青銅燈(一個青銅豆形燈座,上刻有迄今發現最早的“南昌”字樣,為江西考古史首次發現)、“元康”、“海昏侯夫人”奏牘、“海昏侯家錢五千”封泥匣、套箱提取的五銖錢等等,戰國蟠螭紋青銅缶更是首次重磅亮相。

刻有“南昌”銘文青銅燈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銅火鍋”
此外,籌備已久的江西省圖書館、江西省博物館兩館新館也將于9月27日正式開館。
江西省圖書館新館占地面積6.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6萬平方米。新館共7層,其中地下1層,地上6層。設計藏書量1000萬冊,閱覽座位6000個,日最大接待讀者能力達到2萬人次。
江西省博物館新館以方盒為建筑原型,寓意為寶盒,共6層,建筑面積8.6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匯集了江西各地發現的珍貴歷史文物和古代藝術精品,是全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江西省博物館確立了常設展覽與臨時展覽相結合的陳展體系,由8個常設展覽和3個臨時展廳構成,全圖景展現江西大歷史格局和文化特色。

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江西省博物館新館
據悉,江西省博物館為做好文物搬遷工作,上展文物打包時間從8月底進行,陸續完成了2000多件上展文物的提取、登記、拍照、包裝、出庫、搬遷、拆箱、點交、布展等工作。目前,歷時近一個月的上展文物搬遷工作順利完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