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往事|林?眠背后的無名氏,天下誰人曾識君

徐宗帥
2020-10-24 09:16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在追尋林風眠的數十年中,無名氏是位時常出現的故人。在林風眠一生的人際關系中,很難有人可以與無名氏比肩:從重慶時期、杭州時期、上海時期、香港時期,直至臺島時期,從未間斷。作為文學家兼記者的他在不同時期,為林風眠留下為數不少的記載文字。然而在往后的半個多世紀,無名氏的評論,總是時常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連同林風眠本人,一起被打入另類,銷聲匿跡。何以如此?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kxwhcb.com)刊發的林風眠研究者徐宗帥的此文,通過對無名氏的鉤沉認為,無名氏既有記者的敏感,又有作家的勤勞,保留了“甚詳”的日記,不同于一般小說家的想像與虛構,特別是與林風眠的交集,都是以親歷者出現, 比一般的回憶更加原汁原味。

在追尋林風眠的十幾年中,無名氏是位時常出現的故人。

無名氏,1917年出生于南京,本名卜寧,又名卜乃夫,筆名無名氏。學歷不高,自學成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并從事記者生涯。四十年代出版的《北極風景畫》與《塔里的女人》,風靡一時,并在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五 十年代之后,經歷過下放勞動、入獄、平反,1980年聘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其兄卜少夫為港臺著名報人,1982年12月赴香港探親,次年轉至臺灣定居。2002年10月11日病逝臺北。

無名氏

初期,曾為無名氏關于林風眠的文字驚喜,但兩位師長的話,讓人冷靜了下來。長期致力于林風眠研究的朱樸先生說,在八十年代為編寫林風眠年譜,曾引用過一些無名氏的文字,但請林風眠過目時,都被刪得一 干二凈。另一位藝評家則認為,無名氏是小說家,浮想聯翩,虛構描述,一不小心就會失真,容易以訛傳訛,以無名氏的文字定義林風眠并不適宜。

沉淀多年之后,再讀無名氏,冷靜中又激動起來。其間為林風眠走過一些地方,碰到一些事情,遇上一些人物,無名氏已不再陌生。

無名氏與林風眠關系,不論是交往時間長短、密切程度,或是認知評論,都可得到明證。

從重慶時期、杭州時期、上海時期、香港時期,直至臺灣時期,從未間斷, 在林風眠一生的人際關系中,很難有人可以與無名氏比肩。

無名氏才華橫溢,激情似火,又對繪畫藝術情有獨鐘。一九三六年,在南京的全國美展上,第一次看到林風眠參展的《貓頭鷹》,當時還不以為然。七年之后,在西安,經畫家趙春翔的推崇,無名氏成了林風眠的敬仰者。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七日下午,無名氏在重慶南岸大佛段探訪了林風眠。這次歷史性的晤面開始了彼此的友誼,并且延續終生。

一九四六年夏天,無名氏在杭州玉泉林宅第一次系統地觀賞了林風眠的大批新畫,充滿鮮活線條、色彩與構圖的作品,立即將無名氏引進了林風眠深邃的藝術天地。

自一九四七至一九五零年年底,有三四年,在杭州西湖畔,作為鄰居,無名氏與林風眠“幾乎每周必聚會一二次,海闊天空暢敘個半日”。 “三年半中,談過一百七八十次”

一九五一年林風眠離開杭州學校遷居上海之后,無名氏仍然不斷前往探望,欣賞新作,直至一九六七年春夏,在嚴密監視之下,還見了一面。當時林風眠的情緒表露,終生難忘,無名氏為此還寫了《東方米開朗琪羅在獸籠中》。

一九八二年,無名氏由大陸赴香港,林風眠在香港已息交絕游,但一聽無名氏出現,思念老友,即打電話,邀無名氏在九龍醉紅樓午餐。

一九八九年,林風眠在臺北辦畫展的百忙之中還到處找無名氏,約在麗都飯店共進早餐,表示這次時間太倉促,將來擬悄悄秘密來臺灣小住兩月,再找老友長談。 

一九九一年三月,林風眠赴臺灣領取文建會的“國家文藝獎”會上,無名氏緊 握林風眠的手,連聲道賀:“林公,你真偉大!你真偉大!”

當年八月十二日林風眠在香港逝世,這成了友情的絕響。

不同時期無名氏為林風眠留下的記載文字。1948年7月上海真善美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沉思試驗》

不同時期,無名氏為林風眠留下有記載的文字就有:

《林風眠繪畫思想蘊藏著文藝復興》1947年12 月8日《申報》第四版

《東方文藝復興的先驅者—林風眠》1948年7月上海真善美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沉思試驗》

《東方米開朗琪羅在獸籠中》 《人性風景》(好一個現代阿波羅、伊甸園式的無邪鏡頭、“讀好人”比“讀好

書”更重要) 

《林風眠焚畫記》(未發表的二首長詩) 

《中國—巴黎畫展 簡紀林風眠先生》1987年

《豹籠大師》1991年

《憶林風眠片斷》1991年

《倉庫大師》1993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 臺灣《聯合報》

《林風眠秘辛》2001年5月21日至22日臺灣《“中央”日報》副刊連載

無名氏文字的真實性,一度疑云繚繞心頭,但通過一幀照片與一次踏訪,顧慮頓消。

這幀照片一九四七年冬攝于杭州西湖葛嶺趙宅,趙無極夫婦出國前夕。趙無極摟著兒子嘉陵,其妻謝景蘭在前左一。林風眠隨意坐后。狼狗應是朵麗。照 片中無名氏最引人注目,還有他留下的文字:“那天我穿一套米白色毛料中式長 袍,每一個中式紐扣幾乎有蠶豆大,整個形象是很突出的。”照片與文字,真切吻合,天衣無縫。

林風眠(左二)與趙無極(左四)、無名氏(右一)等人的合影

2015年筆者踏訪六十年前林風眠曾“隱居”過的重慶南岸大佛段倉庫,就是根據無名氏《倉庫大師》中的行程、地名、環境的提示前往,一一準確無誤。在大佛段徘徊,除了感嘆林風眠獨特人生之外,也十分欽佩無名氏的行文嚴謹, 再現了林風眠的重慶生活,如照片一樣清晰。詳盡的記錄,有聲有色,場景、 對話與細節可信,動情感人,填補了林風眠經歷中的 空白。相比之下,不少林風眠學生的回憶與傳記中有關這段歷史的描述,都顯得蒼白,一些憑想象的文字,更是漏洞百出。無名氏的文字成了權威的林風眠重慶南岸大佛段生活的忠實記錄。

無名氏既有記者的敏感,又有作家的勤勞,保留了“甚詳”的日記,自言會有八九萬字的回憶錄可寫。 這些文字的再現,不同于一般小說家的想像與虛構,特別是與林風眠的交集,都是以親歷者出現, 比一般的回憶更加原汁原味,生動貼切。更何況彼此已經不再是記者與被采訪者的關系,而是鄰居、朋友、知音,無所顧忌,直言不諱,真誠是顯而易見的。 

林風眠與無名氏合影

林風眠各個時期的作品真跡, 無名氏不但都能一飽眼福,更為重要的是,一直關注林風眠的創作方向,跟蹤林風眠的摸索歷程,是林風眠身邊極為有限的幾位藝術對話者。這點潘其流與王良福都是見證人,筆者已有所聞。

林文錚在一九二五年就已認定,“林風眠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天才藝術家,他自由地游弋于東?兩種藝術傳統之間”。如果說林文錚還有點書生意氣,更多是前瞻預言,那么無名氏的評論,更是扎扎實實, 既有哲學的思考,又有美學的探究,從歷史到現實,從個性到作品,作了全面完整的評述。視野的高度,深入的精微,高屋建瓴,在《東方文藝復興的先驅者—林?眠》中闡述得淋漓盡致,通明透亮,而這還在一九四七年,令后來的藝評家不得不感佩有加。無名氏講得多么動人,多么深情:“林風眠謙虛表示:辛苦了三十年,現在才算‘開始畫了’。這是真正偉大的‘開始’。不是一年一年的?躍,而是一月一月的進展,這是林?眠的時間,永遠在畫面留下進展的痕跡。”

林?眠有無名氏這樣知心的朋友與中肯的評論,應該是幸運的和溫暖的。

但是往后的半個多世紀,盡管也出過一些林?眠研究論文集、畫冊、也辦過大大小小的畫展,還會引用一些名家名句,以助對作品的解讀,但無名氏總是缺席。細細思忖,缺席的豈止是某人,不,而是文化,而是歷史,也是藝術, 也是公正。

無名氏無疑是特殊的林風眠研究學者。

大陸幾本所謂權威的研究論文集,鮮見他的名字,這是因為對林風眠的評價,事實上是走過了曲折辛酸的“出又轉內”的歷程。無名氏的評論,總是時常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林風眠與其欣賞者,同樣都曾被打入另類,銷聲匿跡。更為痛心的是撥亂反正時,并沒有作縱深的追索與反思,而只是進行橫向的對比與褒貶。借用洋人的聲音為林風眠喊冤叫屈,果然可以見效,但也往往進入不少誤區。因為種種原因,林風眠研究至今還存在盲區、 誤區、雷區與禁區,而無名氏從四十年代開始對林風眠的評論,無論是宏觀,或是微觀,獨到精辟,盡管風云變幻,評論的力度,至今依然顯露出經久彌新的銳利觀察與精神力量。

無名氏寫《林風眠秘辛》于報上刊發

未來的中國畫史必將以林風眠為分水嶺,分為“林風眠以前"的畫和"林?眠以后”的畫。

這是無名氏著名的經典評論,也是被歷史證實了的預言,數十年之后竟有人酸酸地說,是被蒙準了。

蘇立文的博士生,也是林?眠研究專家的高美慶教授,幾次香港晤面,每每談及無名氏,總是十分贊賞,予以肯定。

著名收藏家王良福先生,是公認的林?眠在香港的知音,就曾邀請無名氏來舍鑒賞家藏的八十多幅林?眠的畫,非常看無名氏。 

無名氏對林?眠的奠定性的評論都出自四十年代,當然無法預料之后社會變革的政治沖擊與震蕩,但文化脈絡是生生相息的,藝術發展是自有規律的,所以無名氏的評論依然承前啟后。在此不妨溫幾段,再次聆聽,體會其中的理性與激情:

這個綜合東?兩大文化的藝術家,命運是殘酷定了的。過去他奮斗了三十年,被誤解了二十年,在"沉默洞窟"里隱藏了十年,今后他還得被誤解二十年,沉默二十年。

他能用幾百年理學影響下的東方人的禁欲主義的眼睛,看?方的強烈生命色彩,知道?方真能給東方什么,他也能用?方狂熱火焰的生命眼睛來看東方的 沖淡淡泊,知道東方真能給?方什么。

他畫出一種新的偉大的精神和諧、新的圓滿人性,以及感情與理智的新平衡。

在這里,林?眠是中國現代第一人,大膽接受了?方近代的全部人文思想, 以這個為基礎,再用一個全新的眼睛來看東方,選擇東方,而終于又回到東方。

林?眠畫的形式美,是有一大套深邃的生命思想做底子的,所以它們是結實的、耐久的、越看越耐嚼的。

水墨人物中之有裸女,可以說是林?眠開天辟地的創造。

林?眠有著最為廣泛的試驗,克服水墨的難以捉摸的先天困難,裸女便是這種試驗的最高紀錄。

將油畫趣味溶入水墨的,只有林?眠一個。

林?眠的山水,在手法上,擺脫傳統的各種寫實性的繁雜的皴法,以及擦、 拖點、擢,而傾力向簡單的線條和滲透空氣的神秘墨韻上發展。

讀讀這些文字,再欣賞林?眠作品,會茅塞頓開,會別有洞天,更會明白無名氏真正讀懂了林?眠。大刀闊斧的跨越式的改革:步邁得太大的試驗,時人往往難以理解與接受。而無名氏的慧眼識珠,更會嚇呆了短視者。

“被譽為國際級大師的林?眠,在他的后半生,不只他的杰出藝術受故土漠視、冷遇、誤解,他本人也承受多次折磨、侮辱,甚至虐待。”

“不管保守派的國畫家怎樣冷淡他、忽略他,或詛咒他,在未來史家筆下,唐宋以后七百年來,他總是最輝煌最燦爛的一個。”

更為特別還有,無名氏是可以傾聽林?眠私房話的人。據無名氏說,這樣的人總共僅四、五位。

無名氏有資格談論林?眠,并不是完全被遺忘。在紀念林?眠一百周年活動期間,籌辦部?就曾有人多次越洋電話?談,并接受無名氏建議,派遣專人赴美國舊金山走訪林?眠親密弟子潘其流,也曾同意在紀念特刊 上轉載無名氏的《豹籠大師》,只是后來未被刊用。無名氏認為:“《林?眠之路》中,林的生命觀念,一生思想,也絕口不提”

無名氏手跡

八十年代曾為林?眠日本個展撰有推介文章的趙寶智先生,談起林?眠登?致謝,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含蓄的人。但含蓄,并不等于內心世界枯竭。而 對林?眠來說,只不過是不同的歲月,不同的氛圍,面對不同的人,心扉是封 閉還是敞開?據無名氏透露:“雖與政要、領導交往,但他從不泄漏內心真秘密”。在這特殊的歲月中,私房話才是林?眠的真思想、真性情,是林?眠完整人生不可欠缺的部份,或許還是精華所在。

無名氏聽到了哪些林?眠私房話呢?

林公,你現在怎么大畫孫悟空大鬧天宮?

“bookee(無名氏),現在外面世界不正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么?”他苦笑道。于是他大吐胸中黑暗塊壘。我們交換了一些憤怒、苦惱與悲哀。

林對《李花小?》解讀:現在的世界,是這樣的恐怖,即使是春天,小?也怎敢張眼看外面世界啊?

微笑是林?眠形象的標配,背后的“憤怒、苦惱與悲哀”形成的“黑暗塊壘”又是多么不合時宜,但這就是“私房話”中的林?眠。

林?眠一生承受的痛苦,最為?期最為巨大的還是保守的傳統藝術勢力,即僵化的同行老畫家對他探索創新的漠視、冷遇與誤解。在忍辱負之中,只有在摯友面前才會紓解情緒,他又揶揄地笑道:“你要那些國畫家在畫面上上顏色看!”

這種自信與底氣,從不外露。

無名氏還回憶:“林?眠后來常對我說,他平生最愉快的時辰,是他與無極在杭州來往的這段時期......誰都會享受到他們出奇的誠懇、多情與純粹、無邪”。其中當然也包括無名氏,并留下不少現場記錄,十分奇妙。那種開懷暢談人生、理想、情愛的景象,是現在不可想像的,但是事實。據說這段時間,林?眠畫的色彩都變亮了,明艷了。 可能就是強烈的人性放射吧。

林風眠

林?眠是清醒者,明白像無名氏之類不可能有話語權, 已經講過的話,寫過的字,最好的去處是消逝,無影無蹤,才能平安無事。在年譜中,引用無名氏的文字,已經毛?悚然,當然以刪為好。為什么刪,無名氏心有靈犀一點通,也無須明說。正像一九六六年春, 無名氏在上海,林?眠擬請飯慶賀無名氏五十壽辰,后來獲悉北京消息,形勢吃緊,即由學生潘其流轉告,取消前約,并關照無名氏?上離滬返杭,以后少 來往。無名氏當然心知肚明,毫無芥蒂。

無名氏四十年代末的預言,顯然無法涵蓋政治浪潮裹挾之下掙扎于浮沉之中的林?眠,但藝術自有其成?規律,林?眠也難以擺脫,是依附,是順其自然,或是摸索,是迂回前進?在大佛段采訪時,林?眠曾對無名氏說,明冬擬赴美國開畫展,沒有實現。無名氏所講的:“他不久即將從事一兩丈?的大壁畫,以期追蹤敦煌壁畫和唐吳道玄的宗教壁畫的足跡。 這個工作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林?眠歷史使命完成之時。他將再給我們一個新的敦煌時代,一個盛唐,湮沒大師們的偉大氣魄,將再出現在他的畫面上。”林?眠一兩丈?的巨制大畫,是攪?了。據林曦明回憶,在編《小朋友》時,“雜志用他的畫一定不要做封面,做封底也不要一個人,要和別人一起湊個版,最后就選了他一張公雞和來楚生一張牽牛花做封底”。但林?眠有著客家人的韌性,總能在夾縫里求生存,讓藝術無處不在,照樣抽芽,照樣開花。

《小朋友》雜志,選了林風眠的公雞和來楚生的牽牛花湊成一個版做封底

林?眠惜別杭州玉泉別墅、脫去?裝、摘下?雷、龜縮在上海南昌路53號。然后放下煙斗,退居二樓,穿著黑色布鞋,一身藍色罩衫,深居簡出。除了搗鼓陽臺上的花草,就是深夜在昏暗的燈光下不停地畫。這是畫自己心中的畫,也是私房畫,當然秘而不宣,更不會在報刊亮相,但可以深信,在近現代美術史的?廊上都會有位置。私房畫中《世紀暗?》、《難忘的年代》與《遭殃的 麻雀》,幾乎與《紅巖》、《韶山》與《井岡山》紅色經典同時誕生,但有著完全不同的遭遇,林?眠是“用他的墨和淚,矗起了和?方現代藝術遙遙呼應的 里程碑”(潘其流語)。對此,水天中先生入木三分:“而林?眠以個人生活(生存)的悲劇為代價,避免了這種藝術(人格)的悲劇。這又是林?眠在現代中 國繪畫上獨特的價值”

趙無極曾經感嘆:林先生對藝術的態度比他的畫更偉大!

私房話與私房畫(留待專文)構筑了林?眠的私人史,而林?眠的私人史并不比正史遜色,或許正是這些私人史補充豐滿了林?眠的形象。

理解林?眠的傅雷未能如約為之寫傳,是個最大的遺憾。積累了原始素材, 希望撰寫林?眠回憶錄的無名氏,也沒有如愿以償,又落下另一個遺憾,但可 以彌補的是,無名氏全部的文字能拼出一本別樣的林?眠評傳。?應臺讀了錢穆的“衡作家的要性,應由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來判斷”,檢討過去對無名氏的不公,“我不能以今日之是,非昨日之是”。無論是對林?眠,或是無名氏,對藝術或是文學,?應臺的反思,都是一種啟示: 尊歷史,正視先人 。

《回首我們的時代》尉天聰著

無名氏在中國臺灣地區逝世,臨終獨居陋巷,家徒四壁,但一直沒有放下手中的筆。據尉天聰教授(1935-2019)回憶,無名氏將林風眠請進了《無名書》,成為書中人物—老畫家藺素子的原身。無名氏在病榻上還在念念不忘林風眠,說從林風眠那里學到很多。他們在天堂還是知心朋友。筆者也晚,與無名氏緣慳一面,但對無名氏尚可寫八九萬字《林風眠回憶錄》的“甚詳”的原始日記,一直記掛在心,擬將赴臺拜訪知情的尉教授列入了行程,但后忽然傳來信息,尉教授已于去年十二月離世。

三亞四季花園人者閣燈下 庚子春

(注:本文原題為《天下誰人曾識君——無名氏與林?眠》) 

    責任編輯:陳若茜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娱乐| 楚雄市| 辽阳市| 绿春县| 太谷县| 昭平县| 集贤县| 襄樊市| 千阳县| 西华县| 玛曲县| 德兴市| 汾阳市| 遵义市| 奎屯市| 米易县| 平定县| 吉木萨尔县| 周口市| 阳春市| 贡山| 新田县| 车致| 上栗县| 博罗县| 泾阳县| 名山县| 武平县| 仪陇县| 仁布县| 江源县| 泗洪县| 汝城县| 关岭| 湖南省| 罗甸县| 滦南县| 左云县| 讷河市| 台州市|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