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你好好說話會死嗎?”

2020-09-23 0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晏凌羊 晏凌羊 收錄于話題#好好說話1#網絡噴子1#晏凌羊14

 

閱讀全文約需6分鐘

“你好好說話會死嗎?”

文/晏凌羊

01

前幾天,我從小區側門出去,順嘴問了保安一句:南門現在開了嗎?

保安沒好氣地回答了我一句:“你真的住這個小區的話,自己能不知道嗎?”

這話有雙重意思:第一、他懷疑我不是真的住這個小區;第二、他認為這些信息我應該知道。

我當時就覺得:啊,這人怎么這么說話?如果他知道,那他回答我“開”或“不開”就Ok了。如果他不知道,那就回答一句“不知道”,我也不會嫌他服務態度不好。可他選擇了所有回答方式中,最差勁的一種。

上一次也是這樣。

我在門口看到物業公司貼出來一個通知,就跟保安確認了一下那個通知的有效期。

我問:“你好,現在這個通知的規定還在執行的吧?”

該保安回答我:“你自己長了眼睛不會看的嗎?”

這兩個保安,平時在家里可能也是這么說話的,他們的家人可能也是這么跟他們說話的。在那樣的語言環境中,也許他們壓根兒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甚至對這一切習以為常。

別問我怎么知道,因為我爸說話也是這樣的。

前幾年,我陪他回老家處理宅基地糾紛,并叮囑他說:“這次回家處理宅基地的事情,要跟村霸打交道,我們都要小心點。你中風后腿不方便,能智取不要硬拼?!?/p>

我爸:“你那么怕的話就不要處理了,呆在家里當個縮頭烏龜,找個保險柜躲起來!”

我:“我是這個意思嗎?”

我爸:“那你啥意思?我的事情你不要管!我知道買那點宅基地的錢你分分鐘能賺來,但這根本不是錢的問題!他們家敢動粗,我就拿這條命跟他們干,真有個什么事,你連尸都不要來收,就讓它臭在那里!”

我:。。。。。

還有一回,飯桌上有一道菜:豬心炒辣椒。第二天,依然是這道菜。

我問了一句:“你一次買了兩個豬心啊?!?/p>

我爸:“我沒資格這樣買嗎?”

我:。。。。。

我爸這輩子從來沒學會好好說話,所以跟我媽沖突不斷。有時候他說出來那種話,一句比一句難聽,跟杠精網友有得一拼,你都不知道為何他們理解問題的方式會是那樣。

我媽也好不到哪兒去。

上周,我媽跟我爸說了唯一的一句話:“是誰讓你把水倒到那個盆里的?你是吃屎長大的嗎?”

老粉們都知道,我的原生家庭比較糟糕,又窮,父母又不和睦?,F在我父母還是同住一個屋檐下,但基本上不跟對方溝通和交流。

坦白說,我爸和我媽若是單拎出來,在農夫和農婦中,素質算是不錯的。

兩個人都識字,都勤快,都善良,都沒有不良嗜好,都對(外)人誠懇....可是,這樣兩個人卻把日子過得炮火兩天、滿目瘡痍。

究其原因,不過就是兩個人都不肯好好說話,從來不肯。

我從小到大,就沒見他們倆用正常的口吻跟對方說過哪怕一句話。

明明一句話可以交代完的事情,他們非要在那句話后面加上無數貶低、辱罵對方的后綴語。

說到底,還是因為:與外人斗,與天地斗,都斗不過。只有搞內斗,其樂無窮。

以前我們老是提及“家教”這個詞,可家教具體包含哪些方面呢?吃飯不bia 唧嘴、有人來家里要端茶遞水以及去別人家不亂翻別人家柜子、包包和冰箱等等。

但我覺得,最好的家教應該是:好好說話。

能用陳述句回答的問題,不要用反問句。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問你:可以幫我削一下鉛筆嗎?

如果你沒空,那么,最差勁的回復是:“沒看我正忙著嗎?你自己沒手嗎?”

一般回復是:“我沒空,沒法幫你。”

好一點的回復是:“我現在沒空呢,你先自助一下吧?!?/p>

采用第二種回復方法,你在涵養方面可能已經跑贏生活中百分之七十的人了。

02

生活中,還有哪些“不好好說話”的場景?

我隨便列舉幾個。

第一、好為人師。

不知為啥,感覺網絡上的人生導師、語文老師特別多,還是自告奮勇、義務勞動的那種。

很多時候,他們連語境都分不清楚、原意也看不懂,就來指導你:“你這個詞用得不對,你這樣說話、做事不對。”

言下之意:“像我一樣想、一樣做,才是對的?!?/p>

搞得人只想回復:“好好好,你對你對,全天下數你最對。”

很多時候,我只吐槽一個“現象”,但“熱心”網友卻總會覺得:你遇到問題了,你需要我的建議幫你解決掉這個困擾你的“問題”。

從買房到育兒再到寫作、和父母相處,只要我分享自己的生活,就有無數熱心網友給我提建議,以至于有時候我懷疑自己在他們眼中是不是一個低能兒。

可是,如果我真想求助,我會用“求助”口吻,不是“吐槽”口吻。比如,養貓的細節,我確實需要求助養貓達人。

每隔一段時間,都要跟網友來這么一場對話:

網友:我建議你………

我:我不需要建議的,我不覺得這是個“問題”。

網友:不,你需要。

我:行,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錢,不是建議。真那么熱心,直接往我卡里打點錢,好不啦?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占著自己資歷老點、掙得多點、身份地位高點、經驗豐厚點、知識面廣點等等,就開始擺臭架子、好為人師,就真把自己進步的路給堵死了。

如果一個人一無是處,還要指導別人,那就真的是“蠢且不自知”了。

這類人往往會把自己的生活搞到一團糟,但他們不忙于重建自己的生活,卻熱衷于站在上帝視角“拯救”別人。

為啥熱衷“拯救”呢?因為別人遇到問題了(實際上人家自己能解決),給了他們一種“我好能干”的虛幻感覺。

他們確實只能靠指點別人獲得一點點“我比你強”的自信。

第二、“話里有話”的譏諷,也算是“不好好說話”的表現。

這類人譏諷人的話,大多不直接說出來,而是藏在“言下之意”里。

“我只是提醒了你一下而已”。

言下之意:你那么大反應干嘛?

他們從不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多管閑事。

“換我就不會這樣?!?/p>

言下之意:你這樣想、這樣做是錯誤的,只有我的處理方式是正確的。

他們無法對他人生出同理心,卻太著急秀優越感。

“孩子不懂事,可你已經是成年人了啊?!?/p>

言下之意: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

他們無法就事論事,只會給你扣帽子。

“為這么點事(錢),不至于啊?!?/p>

言下之意:你心胸狹窄,斤斤計較。

他們很難意識到自己是在慷他人之慨。

每次遇到這種人,我的第一反應是:別端著,別憋著,別怕事。爽利點,把你想罵人的話都罵出來。這么端著說話還自詡自己很會說話,我替你難受。

第三、話里加醋。

嫉妒是人之常情,可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把自己對別人的嫉妒之意表達出來。真想表達,直接說“我嫉妒你”,遠比“話里加醋”要顯得情商高。

生活中那種不管你說什么,都只關注到你有錢沒錢的人,就是“話里加醋”的類型。

你說要給貓做絕育,Ta第一反應是:“你好有錢,居然花錢給寵物做手術?!?/p>

你在某篇文章中提及你在看房,而該文重點講的是買房路上那些坑,Ta第一反應還是:“你好有錢,又去看房子了?!?/p>

有時你po個老家的風景照,Ta也評論你:“你好有錢,又出去旅游?!?/p>

甚至于,你說今晚去一家餐館吃了烤鴨,Ta也還是說:“你好有錢?!?/p>

以上每一句話都充滿了酸葡萄味。

任何人聽到這些話,都不會覺得這是恭維,只會覺得對方對自己沒有太大的善意。

你只是在陳述,可在對方看來卻是炫耀。為啥他們的關注點就只剩“有錢沒錢”這一點?

他們能不能把“你好有錢”這種措辭改為“我真缺錢”?

第四、打字聊天時,喜歡用感嘆號的人。

感嘆號、反問句用得多且動不動就用嘲諷口吻說話的人,我感覺大多智商不大高、邏輯不大行,閱讀理解能力更是一塌糊涂。

之前我寫過關于馬蓉的文章,結果來了一位網友,發表了這么一番言論:

“憑什么馬蓉出了個軌就把她對家庭的付出全部抹殺?!她就活該凈身出戶?!很多男人出軌了什么事沒有!!馬蓉就連最基本的人身權利都沒有了,該永世不得翻身?!馬蓉是王寶強的私人財產還是王寶強的奴隸?!真正的王寶強你真的了解嗎?!你真的了解一個小學都沒有畢業的男人的素質嗎?!還是你把王寶強的銀幕形象自動代入到生活中,他在熒幕上是一個老實人,就等于他是一個好老公?!在這之前王寶強就馬蓉做過什么,你真的知道嗎?!就憑王寶強在網絡上鋪天蓋地請的水軍的一面之詞?!頭條和推送的新聞都是可以買的?。。∧悴恢??!!?。。 ?/p>

我直接兩眼一黑,一看這段話就喘不過氣來,只想勸她:啊,寶寶,不要激動,好好說話。感嘆號用得多,看起來像個神經病。

明明是對方把自己代入了為家庭付出全部但最后被丈夫趕盡殺絕的出軌女人角色,卻說我通過熒幕判定王寶強是個老實人。

還有底下這個評論,也是看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們花幾天的時間討論了“離婚冷靜期”,可人家卻理解為我反對的是“國家不讓我們離婚”。

總感覺寫個網絡評論都要發很多感嘆號的人,普遍閱讀理解能力不行,只活在自己認定的邏輯里。你若是哪個觀點跟Ta不一樣,Ta一定會把你當成“假想敵”。

我個人是不建議大家在用文字聊天的過程中,用太多感嘆號的。即使你滿懷善意,感嘆號用多了也給人感覺不是很友好。當然,你若覺得我說的是歪理,那你就繼續自己的打字風格好了。

第五、隨意給人扣帽子的,也是“不好好說話”的表現。

比方說,在地鐵里,你不小心踩了她一腳,馬上說了對不起,人家能不依不饒罵罵咧咧罵你超過兩站路,開口就說你“沒素質”。

比方說,你手抖發錯了一條廣告到某個禁止發廣告的微信群里,她連發幾十個感嘆號指責你,同時指責群主不負“群管理”責任。當然了,如果你發紅包致歉,第一個搶紅包的人是她。若是搶不到,第一個罵你的人也是她。

比如說,自習室座位緊張的時候,有男生幫女朋友占位,她找不到位子,就能一路說那對情侶很賤、沒素質。

比如說,電梯里有人抽煙或有人不肯給老人讓座,她覺得不應該這么做,就不停說這些人缺乏愛心、沒素質。關鍵是說話時,還特別不注重技巧,沒法就事論事,而是動不動給別人扣帽子。

反正,任何事情都能點燃他們的憤怒,而他們似乎很容易在這種被激怒的情緒中沉浸很久。只要自己占點理,就得理不饒人,沒完沒了地表達內心的憤恨,釋放對別人的攻擊性。

在家庭里、社會上,這種人特別多。當然了,往往他們會被這種性格反噬,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只能依靠那點道德優越感、正義感找點自信。

他們也永遠不會懺悔、反省,因為這樣做相當于讓他們懷疑、否定了自己,他們的內心虛弱得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懷疑和否定。

沒法好好說話,本質上是不想好好說話。說話技巧,幾個小時就學會了,但換位思考的能力,有些人一輩子都不具備。

好多被別人拉黑的人,總認為自己被拉黑的原因是別人心胸狹隘、接受不了不同意見,可他們不知道的是,也許人家只是接受不了TA不好好說話。

就拿我自己來說,面對不好好說話的人,我真是一分鐘的耐心都不愿意給。

我覺得他們若是能一直認為我心胸狹隘、接受不了不同聲音也挺好的,我可不希望他們意識到自己有問題。意識到了,說不定他們就變有錢了。

好好說話,會生財的;不好好說話,會破財。

若是讓他們發現了這一點,而世界上的錢就那么多,被他們賺去了,多不好。

哈哈。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

今天這篇文章,估計很多人會對號入座,然后罵我。哈哈哈,如果實在憋不住想罵,那......注意隊形吧。

父母不和還要住一個屋檐下,家庭溝通成本無限高。

比如我家。

“晚上到底回不回家吃飯”的問題,我爸問一遍,我媽再問一遍,他們兩人彼此不溝通的。

我跟我媽說了某個包裹要退貨,忘記跟我爸說,結果我爸就把包裹里的東西拿去洗了。我媽見狀,也不愿開口跟我爸說一聲的。

兩人單獨在老家住,彼此也不溝通的。打一通問候電話回去,我沒法問候到兩個人。我得給他們每個人各打一個電話。

經年累月的摩擦,讓兩人結下血海深仇,一說話就吵,干脆不說。

少年時候他們彼此怨懟、不溝通,我還可以通過讀書逃離原生家庭,畢竟那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中年人呢?很難逃離,你就是全家人的退路。

像我父母,不肯離婚、分居(怕多買或多租套房子浪費錢),但又沒法好好相處,兒女只能在日常生活的各個細節中“當他們已經離婚”。

我現在慢慢也發現,有的人是遇到不合適的人,才沒法過好婚姻生活,才要離婚。而有的人,不管是結婚還是離婚,都沒法過好自己的生活。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凤阳县| 济宁市| 井陉县| 全南县| 富民县| 吉首市| 汕尾市| 新营市| 天台县| 伊川县| 南岸区| 玛沁县| 全椒县| 北碚区| 博湖县| 屯留县| 明光市| 中江县| 剑河县| 邯郸县| 扎赉特旗| 佛山市| 崇左市| 眉山市| 海原县| 定日县| 云龙县| 玉门市| 福贡县| 城市| 海兴县| 清流县| 高安市| 屏东市| 永修县| 志丹县| 泗水县| 朝阳市| 伽师县|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