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姑娘繼承50㎡二環胡同房,地面鋪鏡子、浴廁全透明
大學以前都生活在北京。
家人在鼓樓邊的寶鈔胡同里
給她留了棟老房子,
2018年她留學回來,
決心要做個徹底的改造,
獨立在這里生活。


梁柱、大門、管線全都破敗不堪,
劉天萌找來建筑師申江海一起合作,
只用了14天就完成了全部施工。
他們把老舊的墻面和地面打掉重做,
地面上鋪滿了鏡子,
大面積的玻璃不僅改善了家里的采光,
還將胡同的院墻、樹影全帶進家里。
小院完工之后,
經過的路人都來圍觀,
還有鄰居也找上門,
希望擁有同款鏡面,
申江海說:“老房改造不一定要修舊如舊,
讓新與舊形成強烈對比,也蠻有趣的。”
撰文 白汶平



幾年前,家人把靠巷子的那間房租給別人做小餐館,商家退租后房子就空著,長達5年都沒人住。

房子不是傳統的四合院,格局被切割過。左邊的房間緊挨著鄰居家,原來這里和隔壁是一大戶,硬生生被隔成兩間,所以墻面、水電、管線都得和鄰居共用。
劉天萌好幾次嘗試畫改造圖紙,但因為自身經驗不足,怎么畫都不滿意,最后她找上了建筑師申江海一起重新打理。
短短的14天,破敗的老房就煥然一新。

把胡同的天空、樹影收進家里
小院最亮眼、也是大家產生最多疑惑的部分,就是鏡面的設計。只要大門沒關,就會有鄰居在外張望、拍照,甚至好奇地走進來一探究竟。

他跟劉天萌一商量,覺得不如利用鏡子,把小院做成一個萬花筒。

“這個院子11m?2;,特別小,本身是空的,做成鏡子的話,每天反射的都是胡同周邊的天空、樹木,隨著陽光的變化,鏡子反射的場景也是變化的,有一點風吹草動,整個院子就活起來了。”
申江海一開始拿了好幾種材質給劉天萌參考,玻璃、不銹鋼板、鏡子等,其中鏡子的反射性最強,但相對也比較“刺激”。

劉天萌起初擔心會有隱私問題,但申江海做了全面的測量,無論從院子的哪個角落去折射、反射,周邊都不會看到屋內的情況,于是他們決定實踐這個大膽的嘗試:院子地面和局部墻面鋪設鏡子和鋼化玻璃,一共花了1.5萬。
劉天萌說:“就是裙子可能不太能穿,自己一個人的話還好,朋友或者家人來,是不建議穿裙子的。”

浴缸直接挨著玻璃放,拉開簾子就能邊泡澡邊看窗外,設計很大膽,但劉天萌自己一人住,家里就沒有太多顧忌。

晚上天氣好的時候,還能看星星,這里是劉天萌最喜歡的角落。

新的改造就應該和老建筑區別開
房子原來的樣子完全可以用“老、破、小”來形容。面積只有57m?2;,進門后是狹小的小院,左邊是一大間房,右邊隔出了3間,沒有廚房也沒有衛生間,生活極其不方便。
加上梁柱、大門、墻面、管線等破敗不堪,申江海決定保留承重的山墻和梁柱,把隔間打通,重新劃分成一房、一廳、一廚、兩衛。

一般人改造老房子,會選擇修舊如舊的方式,但劉天萌和申江海卻一致認為,改造的部分應該足夠新,能看出與老建筑的明顯對比。
申江海說:“有歷史感的東西,和我們日后加上的東西應該要有區別,否則我覺得是對老建筑的不尊重。”

把朝院子的墻面全部改成玻璃,讓光線引入狹小的空間,整體看起來明亮清透。




每一間浴室大概5到7m?2;,有浴缸、淋浴間、洗手臺和馬桶。劉天萌覺得,家人或朋友來小住,就應該把客廳改為次臥,分出一間浴室給客人,主臥才有一定的私密性。

14天極致改造,花費25萬元
因為原本租的房子到期,劉天萌急著入住,希望建筑師能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施工,最終的改造只用了短短的14天,這是劉天萌沒有想到的,背后其實是申江海細致到每一個小時的規劃。


第一步首先拆除老的吊頂、破舊的門窗、地面,只花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

第5、第6天,主要是做水電,管溝完畢并鋪設排水管,完成電線埋管。

第10天鋪磚、鋪木地板和瓷磚,墻面直接用水泥,而不是涂料。

第12天,從天津訂制的透明玻璃和鏡面到貨,同時進家具和軟裝,并完成大門制作和安裝。



院子里的鏡面常有落葉、灰塵,劉天萌也很樂于每天做清潔:“這個房子是從我單身的生活去考慮,即使以后結了婚,我也想繼續住在這里。”
部分圖片由北京大觀建筑設計提供
原標題:《北京姑娘繼承50㎡二環胡同房,地面鋪鏡子、浴廁全透明:一個人住太爽》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