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魯迅少年時的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子女后代如何?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

字數:3180,閱讀時間:約8分鐘
歷史提問
魯迅少年時的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子女后代如何?
答:在上世紀語文教材《少年閏土》里,那位“深藍的天空下……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的“少年小英雄閏土”,曾讓多少“80后”記憶猶新。而放在真實的民國歷史上,那位“閏土”的原型——大文豪魯迅的“少年發小”章閏水,人生卻苦到令人心疼。
出身浙江省紹興市上虞縣杜浦村農家的章閏水,年齡比魯迅長兩歲。全家更與魯迅家關系極深:章閏水的父親一直給魯迅家做“忙月”(忙碌月份給大戶人家打工的短工),章閏水的母親更是童年魯迅的奶娘(魯迅筆下的“長媽媽”)。14歲那年,章閏水被父親帶到魯迅家,幫著看管“東家”的祭器,也因此認識了12歲的少年魯迅。兩個活潑潑的孩子,從此一起聊“捕鳥”“看瓜”的趣事,結下深厚的友誼。一如《少年閏土》里寫到的情景。

但災難,卻在三年后降臨在章閏水身上:1903年章閏水父親去世,二十四歲的他從此撐起了整個家,守著六畝薄沙地勤扒苦做。然后在歲月的摧殘下,變成了魯迅小說《故鄉》里,那“中年閏土”重逢“迅哥”時“渾身瑟索著”“加上了很深的皺紋”“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的樣子,讓多少讀者讀到唏噓。

也就是在這一次重逢時,魯迅記憶中那個“教魯迅捕鳥,講海邊故事的少年”,變成了眼前“衰老、陰沉、麻木、卑屈的人”。如此強烈的震撼,成了魯迅創作小說《故鄉》的動力。直到今天也有不少人在追問“閏土為什么會變成這樣”?這問題,就得看看在與魯迅“重逢”前后,章閏水到底經歷了什么。
比起魯迅小說里“捕鳥撈魚看瓜”樣樣在行的“閏土”來,真實的章閏水也不差,以章閏水女兒章阿花的回憶,章閏水“鋤地捕魚,挑擔撐船樣樣做”,一年到頭不見休息,可即使這樣,卻還是“吃不飽,穿不暖,養活不了我們一家六個小孩”。1934年浙江大旱,章閏水被迫賣掉了六畝薄沙地,成了更苦的佃農。兩年后貧病交加的他背上“生癰”卻無錢醫治,病故于1936年9月。
這位勤勞憨厚的農民,去世前的情景,也留下了許多讓人動容的時刻。“生癰”的他,每天要靠女兒章阿花為他擦膿血,可不管多痛,他都咬著牙不流一滴淚。臨終前的他,依然還在念著萬里之外的魯迅,叮囑家人說“想辦法給周先生(魯迅)帶一點干青豆去,他是一個好人。”
同樣讓人心痛的,是《故鄉》小說里閏土兒子水生的原型,章閏水的長子啟生的人生。那個小說里“(比閏土)黃瘦些”“卻害羞”的少年,和他父親一樣是個種地打獵捕魚撐船樣樣在行的勞動好手,而且還擅長“吹笛子”“敲鼓板”“拉胡琴”,每次村里的迎神賽會活動時,他也都是挑大梁的“大敲會”。可這樣聰明能干的小伙子,依然不能擺脫貧困,卻在1940年的霍亂瘟疫里染病身亡,年僅三十八歲。

在章閏水后人里,最值得一說的,當屬章閏水的孫子章貴(章啟生的兒子),新中國建立后,章貴通過刻苦的努力學習,成為了一名知名的現代文學研究者,還一度擔任了浙江紹興魯迅文學紀念館的副館長。如此成就,章閏水若有知,當可告慰。
而比起魯迅與章閏水,這感動了無數讀者的友誼,和章閏水后人的命運來。更值得后人思考的,卻是章閏水苦難人生背后,那個更加充滿苦難的民國時代。
憶起民國時代,多少“文青”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文豪”“大師”們的風流人生。但是在這些風雅背后,卻是更多底層民眾的艱辛寒苦。就以浙江的農村來說,一部民國史,就是一部浙江農村的“天災史”。僅是1928年至1929年兩年間,浙江就有33個縣遭到水災,14個縣遭到旱災,21個縣遭到風災。30個縣遭到蟲災。觸目驚心的災害,紙面上是一串數字,沖擊的卻是多少個“章閏水”,實實在在的家庭與生活。

而比天災更可怕的,則是人禍。就以當時治理浙江的國民政府來說,面對1934年空前的災情,各級官員表現出的,卻是令人發指的麻木。長興等幾乎顆粒無收的縣里,政府官員或是拼命隱瞞,或是巧立名目瞞報。而當災情蔓延時,救災無方的官員們,卻挖空心思侵吞物資。“不良分子胥吏乘機漁利”成了普遍現象。至于勾結地主富戶囤積居奇,趁機聚斂兼并土地。章閏水,就是這樣失去了六畝薄沙地。
更可怕的人禍,是無論豐年災年,都永遠交不完的苛捐雜稅。在民國的農村版圖里,浙江不算窮地方,但農民的負擔之重,以現代人眼光看卻難以想象:比如民國年間浙江杭縣農民要交的地丁銀,竟比晚清年間暴增了九倍。1932年浙江江山縣農民繳納的錢糧稅,僅比1931年就暴增了五倍。而在經歷了1934年空前旱災后,浙江的農村更加劇貧困化。僅是國民政府自己的調查,數據就令人震驚。
比如在1935年的浙江嘉興縣,當地農民每年收入183元,支出卻是301元。同年的浙江平湖縣,農民收入141元,支出卻171元……絕大多數的農村家庭,每年的收入都是“負數”,入不敷出成了常見現象。嘉興縣更是““農家貧困、農村破產”,“農民只有在遠低于水平線下的生活度日”?”當時的國民政府經濟學家何廉更是毫不客氣的指出:““浙江的農業貧困問題十分嚴重”?”
簡單的幾句話,就是“閏土”等平民百姓們,說不盡的生活辛酸。

參考資料:中新網《“閏土”后人動情憶海嬰》、邵建新《話說魯迅筆下的“閏土”原型及子孫》、謝建《試析民國時期江南農民負擔》、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通史》、翁有為《民國時期的農村與農民》、周培棠《鄉土憶錄:魯迅親友憶魯迅》、《魯迅日記》、胡紅梅《民國公共衛生體系與疫災的互動》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簽約賬號【朝文社】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魯迅少年時的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子女后代如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