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近千元的“保健品”,比幾十元的風濕藥更好?
原創 韋尼醫生
最近,62歲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譚阿姨因病情反復到風濕科住院治療。當醫生問到病情反復的原因時,譚阿姨有些不好意思回答,最后還是她的女兒說出了實情。
此前,譚阿姨病情一直比較穩定,規律服用甲氨蝶呤、白芍總苷膠囊等抗風濕藥。但聽說甲氨蝶呤具有“可怕的副作用”,譚阿姨便自行停藥。
此后又從某位病友口中得知,有一種可以根治類風濕關節炎且沒有副作用的“保健品”。于是譚阿姨瞞著女兒和老伴兒,以每瓶近千元的價格購買了二十余瓶。

其實不少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都有與譚阿姨相似的經歷,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患者為什么放棄幾十元的抗風濕藥,偏要寄希望于昂貴的“保健品”。
01
對類風濕關節炎缺乏正確認知
產生過度恐懼感
類風濕關節炎確實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對患者身體與心理均可造成嚴重的影響,故曾經有人將類風濕關節炎稱為“不死的癌癥”。
不少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精神崩潰,對生活失去希望,有的患者甚至做出極端行為。

就目前醫療水平而言,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水平逐年提高,多種新型抗風濕藥應用于臨床,不少效果明顯的生物制劑類藥物也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毫不夸張,對于絕大部分接受了系統規范的治療的患者而言,病情均能得到有效控制,較少出現關節嚴重畸形,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
02
病急亂投醫,治療不規范
風濕科醫生很能理解患者希望在短時間內將類風濕關節炎控制住的心情,但疾病是客觀的,病情的發展變化及治療療效的體現均有其自身的特點,這是主觀意識所不能控制的。

但仍有眾多患者不信任醫師,四處輾轉求診,往往在當前治療方案尚未起效之時就換用其他藥物,或者自行同時服藥多種藥物,影響治療療效。
03
過度擔心抗風濕藥的“副作用”
民間有句老話叫“是藥三分毒”,無論中藥和西藥,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反應,抗風濕藥也是如此。
雖然不存在無任何“毒副作用”的藥物,但運用于臨床治療中的藥物都已經過嚴格的研究與檢驗,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可以通過定期復查相關指標進行監測,患者大可不必過于恐慌。

04
類風濕患者易被“不正規的宣傳”所迷惑
“根治類風濕”、“100%轉陰類風濕因子”、“無毒副作用”,當這些字眼出現面前,很難相信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會動心。
但“動心”歸“動心”,還是應客觀思考一下,這些令世界各國風濕病學家苦惱的醫學難題,是否真能通過某種藥物就徹底解決。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其治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常用“打持久戰”來形容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過程。
就現代醫療水平而言,只要在風濕科醫生指導下系統規范治療,堅持服藥,不要隨意增減、更換藥物,都能將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控制在一個穩定的水平。
END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有異議 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