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淮南潘集區教育局局長:已考核的教師周期績效工資已發放到位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道,9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發布的一則《關于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拖欠教師工資補貼 擠占挪用教育經費等問題的督查情況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引發社會關注。
《通報》稱,大方縣自2015年起即拖欠教師工資補貼,截至2020年8月20日,共計拖欠教師績效工資、生活補貼、“五險一金”等費用47961萬元。此外,大方縣還存在挪用教育經費、截留困難學生生活補貼等問題。

對此,貴州省9月6日回應稱,決定對大方縣政府縣長作停職檢查處理,對該縣分管財政工作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兩名副縣長作免職處理,并確保大方縣拖欠的教師績效工資及各類津貼補貼、欠繳教師的“五險一金”于9月10日前補繳到位。
5年時間里,一個縣累計拖欠教師工資近5億元。這樣的事發生在國家三令五申要求“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的大背景下,讓人詫異。
在教師工資上說不過去的不只有大方縣,根據相關報道,已有遼寧沈陽市康平縣、營口市蓋州市、鞍山市岫巖縣,安徽淮南市潘集區、宿州市泗縣和埇橋區、亳州市利辛縣,河南臺前縣,上了拖欠教師工資“榜單”。
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撥通了安徽淮南市潘集區教育局局長黃玉礦的電話,他表示,潘集區“相關補貼已經發放到位,績效工資按考核期發放,已經考核的周期績效已發放到位。”其余縣市也通過媒體留言板或接受采訪的方式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時間點。
看得出來,經國辦督查室和媒體點名曝光后,各地響應迅速,但如何強化相關制度的執行和監督,讓配套的相關制度不那么容易在執行中被“洞穿”,給予“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有力的制度支撐,值得思考。
當然,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有做的好的地方。
最近同樣是一條有關教師工資的新聞,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金華市教育局表示,“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這一規定,金華市已基本落實。目前,各縣(市、區)都做到了及時補發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與公務員工資收入差額,持續提升教師年終考核獎。義烏市教師年終獎從2018年的每人84800元提高到2019年的91800元,增幅達8.2%;金華是如何提升當地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的?
總臺央廣記者張國亮:金華教師工作待遇確實提升明顯
記者了解到,金華市在2019年就專題研究中小學教師待遇問題,各縣區對中小學教師待遇制定了完整的、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通過持續提升教師年終獎,提升多項教育專項經費,建立完整的補助體系等多項舉措,建立了中小學教師、公務員工資收入的長效聯動機制,市政府還組成3個督查組開展實地督查,確保整改到位。教師待遇提升幅度雖然受經濟發展水平有所差異,總體上金華教師工作待遇提升確實明顯。
金華市青春小學語文教師張妍萍告訴記者,這兩年來,她的年終獎確實得到了提高。教師療休養的金額標準、體檢的項目標準也都提升了,去年學校還進行了跟公務員的工資補差。老師們隨著待遇提高,積極性也更好,也有更多的年輕人愿意選擇從事教師工作。
浙江金華,富庶之地,財政寬裕,有條件提升教師待遇水平,那么山西晉城的做法則更有示范意義。
一地教師地位待遇的提升,離不開政府的重視,更需要落實的決心和方法
9月9日,山西省晉城市人民政府印發《晉城市進一步提高教師地位待遇的實施方案》。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采訪了山西晉城教育局綜合科科長張建峰。他表示,晉城高度重視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的工作,早在2014年出臺過“增加10%的教師績效工資總量”的相關政策,去年出臺相關意見確保“逐步實現中小學教師工資總收入高于當地公務員工資總收入”的目標。這是為了激勵廣大教師投身教育改革,鼓勵優秀人才選擇教師職業,進一步加快教育現代化,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實施了包括全面增加教師績效工資總量、免費乘坐城鄉公交、建立教師就醫綠色通道等七項工作措施。
為了落實七項舉措,張建峰表示晉城市政府組織召開了推進協調會,對相關落實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教育、財政、衛健等部門多次溝通,初步確定具體實施細則,市域內旅游景點免門票、班主任專項津貼等政策已全部落實到位,其余措施均在年底前落實。這七項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政策的資金全部由市縣兩級政府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推進教育現代化,教師是關鍵。師資是教育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怎樣做才能讓一線教師有感呢?
網紅教師楊幼萍:一線教師的獲得感,經濟保障、上升通道、人文關懷,一個都不能少
武漢市第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楊幼萍是華中地區有名的網紅老師,曾因高三誓師大會一篇《生命很貴,請別浪費》的演講意外走紅,教學成績也不簡單,帶出過武漢市理科第一名。作為一名一線老師,楊幼萍分享了她的觀點和感受。

看到某些地方拖欠教師工資的新聞,楊幼萍老師表示,教師待遇在不同地方確實存在一種落差,教師待遇以當地公務員標準衡量,要承認各地因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落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現在其實已經少之又少,而提高教師待遇則需要各個部門的督促,這是老師們的迫切希望。
楊幼萍老師表示,國家從法律層面去規范教師待遇問題,說明政府和整個社會對教師、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成就和名譽和所在城市重視教育的程度有關,國家的立法在保證各地教師待遇在底線的基礎上還有上升空間,這給了老師更多的期待。
金華、晉城關于提高教師待遇的經驗值得參考,有哪些做法是馬上可以學起來的?楊幼萍老師提出了兩點建議,首先要保證老師的基本待遇,先談經濟保障,再談教師的奉獻,無私奉獻是教師的標桿,而不應該被道德綁架。其次要提高老師的歸屬感,教育部門、學校要給教師合理的上升通道和平臺,讓老師能夠持續成長,提高老師的積極性,獲得自我認可和社會認可。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到“要采取措施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目前距離教師職業被羨慕又還有那些差距呢?

楊幼萍老師告訴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教育事業其實比較辛苦,要讓人羨慕,除了經濟方面的保障,也要給老師必要的人文關懷,不要用條條框框約束老師,束縛老師的個性化發展,給老師減一點負,保障教育應該賦予老師的權利,讓老師覺得這個職業不僅是身負學生未來的,也是快樂的。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解決教師欠薪,財政盤子要做大花錢得省
國家多次強調“要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要求教師工資不得低于公務員工資,為何還會出現“教師欠薪”的現象?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分析,我國基礎教育經費主要是地方政府承擔,且占據了大多地方財政支出的首位,地方財政狀況不好,教育經費便難以維持。
陳志文指出,“盡最大努力提高教師待遇,吸引優秀人才提高教師質量”的大方向沒錯,但也要考慮各地落實的困難,根據2019年教育統計數據,我國教師數量約為1700萬,僅基礎教育階段老師便有1410萬,是我國現有公務員的兩倍,“教師工資不得低于公務員”意味著龐大的支出,甚至可能成為生源大省和落后地區的沉重財政負擔。同時,各地基礎教育支出其實最后都壓在縣一級財政身上,縣財政遇到困難,只能選擇優先發放一部分的解決辦法。
那么如何才能切實保障教師待遇?陳志文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教育系統要提高投資效益,“農村學校沒學生卻補硬件、高調強調為一個或幾個孩子堅守而配一批老師”這些做法效益很低且沒有質量,對孩子基礎教育既要保障其受教育的權益,又要兼顧效益,政府應該從宏觀決策上做好平衡和把控,在教育內部提高效率效益。
第二,地方財政要節儉節約,做好經濟建設,減少不必要的財政投入,拒絕對一些企業不合理的扶持,學校建設是地方財政支出的一大部分,應盡量控制支出,不必要建快沒學生的學校,搞一些撤點并校,提高投資效益,地方經濟搞好了才不會對教育囊中羞澀,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
“教師工資不得低于公務員工資”被寫入法律,陳志文告訴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這是教師地位提高的一種表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核心就體現在教師身上,提高教師待遇還可以形成人才高地,提升教師質量和水平,現在教育的一個核心樞紐就是教師的素養,社會各界對提高教師待遇也持贊同態度,中國排在第一位的民生就是教育。
(原題為《多地現教師欠薪 讓教師成為被人羨慕的職業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