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惜字如金老菜譜,把我煉成了刷鍋冠軍
原創 Alka 風味星球
還記得第一次下廚房是小學五年級,外婆握著我的手教我怎么做番茄炒蛋,鍋鏟貼著鐵鍋“擦擦擦擦”的聲響,和此刻如出一轍。
此刻是晚上7點,廚房,灶臺上一片狼藉,抽油煙機飛速旋轉,我正使著吃奶的勁兒試圖用鍋鏟,把糊在鍋上的厚厚一層焦糊刨下來。

*作者供圖
作為宮保雞丁的靈魂所在的調汁,因為擱淀粉的手不知輕重,一下鍋就在四壁部下結界,不光糊了個徹底,還讓一鍋菜成了黏糊糊的一鍋胡辣湯。

*作者供圖
想想自己將近16年的“廚齡”,眼前鏟下的哪兒是焦糊啊,簡直是恥辱。
事情的起因,只是某天在日本外賣的時候,突然想到在北京總愛點餡老滿的宮保雞丁。
那濃濃的勾芡,脆脆的花生,絕對找不到半丁點兒黃瓜的正統和傲氣,懷念得不行。
想著炒個雞丁,也不會難到哪兒去吧,一拍腦門兒就……糊鍋了。
好吧,是我小看了宮保雞丁。

*作者供圖
那頓糊掉的宮保雞丁終究成了心病,以至于之后的一個多月里,每每做飯都心有余悸。
從這件事我也得到了一個教訓,就是千萬別相信互聯網上那些隨便搜出來的菜譜,信息爆炸的世界太雜太亂,所以錯不光在我,也在這個時代。(成功甩鍋)
于是,一個陰雨連綿的午后,我走進了日本國會中央圖書館,配著梅雨季里陰沉的天空,我覺得自己簡直像是潛入敵人司令部的特務。
搜尋一份能決定我方命運的秘密資料——一本出版自四十多年前的菜譜。

*作者供圖
根據我方全面偵查,它名叫《北京飯店名菜譜》,上下兩冊總共一千多頁,收錄了川、粵、淮揚、官府菜系總共一千多道菜的做法。
北京飯店什么地方?1949年開國典禮后的第一場國宴可都是在那兒辦的。直到解放前都在做法餐的北京飯店宴會廳。
當年為了籌辦新中國第一宴,專門調來了9名淮揚菜大師傅,之后又接收了民國北平城餐飲界名號最響的譚家菜班底。可謂新中國川、粵、淮揚、官府菜的大師傅都在這龍蟠虎踞。

*作者供圖
我相信,那個能一雪前恥的宮保雞丁正統方子,一定就在這本書里,而這本書,就藏在圖書館只可閱覽不可外借的珍貴資料區。
它的裝幀實在太不起眼,泛黃的書脊和紅底封面上幾個金色美術字,不仔細看就和你爺爺家書柜里珍藏的《赤腳醫生手冊》長得差不多。
但翻開才知道,好家伙,光是涼菜就有70多道,點心有150種,都夠開個稻香村了!總之上到鮑翅海參,下到泡菜拍黃瓜,簡直報菜名本名。

*作者供圖
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心潮澎湃,竟然是又一場too young too naive的開始。
晚上九點半,花了兩千多日元,抱著電腦在廚房折騰了三個多小時。餓得前胸貼后背的我終于等到了一盤像模像樣的宮保雞丁。

雞肉、花生米、辣椒各自裹挾在紅彤彤的芡汁里,色香俱全,還透著薄薄一層晶瑩,可耐可耐,人見人愛(我愛我家和平媽口吻)。
嘗嘗,前味酸甜荔枝口兒,中調椒麻,后味辛辣。
懸著的心終于放到了地上,斗膽猜測,當年將梅蘭芳先生迷得神魂顛倒的那盤宮保雞丁,大概也不過如此了吧。

*作者供圖
當然我的自信是有原因的,畢竟這盤旁邊——我看了眼灶臺——還有一盤沒有入鏡的翻車之作。
是的,如果說第一次翻車我是把宮保雞丁做成了“胡辣湯”,那么這一盤翻車,我直接把它做成了“炒肝”。
時間倒推3小時。
當我在目錄里找得頭昏眼花,終于在川菜篇的138道“雞菜”里找到“宮保雞丁”,才發現關于這道菜的做法居然只有不到一頁的介紹!

*作者供圖
看著編輯師傅惜字如金的教誨,我只能用大腦+搜索引擎補足剩余內容。
“主料:筍雞肉”
才看到開頭就暈了,筍雞是個啥?為了一盤正宗的宮保雞丁,必須打破砂鍋問到底。
最后,在百度無數個關于“筍燜雞”、“筍雞湯”的搜索結果中,終于鎖定了它的正確解釋:“小雞,仔雞”。

學了個新詞得意洋洋之時突然意識到,關于宮保雞丁界最大的爭論:“到底該用雞胸還是雞腿”這個問題,還是沒說呀!
我所知道的信息是,雞胸派認為胸肉細膩,容易沁入調味;而雞腿派則堅信腿肉肉質彈牙,口感上更豐富。
比如梅蘭芳先生愛的北京峨眉飯店宮保雞丁,用的就是腿肉。

*作者供圖
當然,還有一種和事佬式的說法:發明這道菜的是光緒年間的大清官(←戳,我們曾經辟謠過)。
當年殺雞可沒有工業化系統把部位一個個分得那么清楚,所以是腿是胸都沒錯。但為了嚴謹起見,我還是跑出去把兩種肉都給買了。

*作者供圖
在重要的實操過程中,我們先來劃出文中的得分點。
(1)花生米要先炸脆。盡管只買到了熟花生仁,也在炒雞肉前用一點點油在熱鍋里過一下,炸到微微焦黃備用。
(2)干辣椒要去蒂去籽再切節,這一步說起來普通,做起來意外費時間。
(3)辣椒小火慢慢炒到紫黑色(看上去糊,實際上沒糊的狀態),它直接關系到成品“有沒有內味兒”!
(4)腌肉就用鹽、醬油、料酒、淀粉4樣,淀粉一定要少,不然就是淀粉擱的爽,刷鍋xx場。
(5)靈魂所在的“宮保汁”,各項比例根本沒說,翻車兩次后,個人覺得醬油、醋、白糖的比例1:1:0.7是正好的。
(6)花生米最后放,快速翻炒加下后就出鍋,這樣它們起碼在半小時以內都是脆口的。

*作者供圖
事實證明,應試教育的劃重點學習大法確實不夠,我的宮保雞丁2.0還是栽在了勾芡上:雖然只用了小小兩茶匙淀粉,一鍋菜還是變成了高配版炒肝兒。
在又一次令人絕望的刷鍋后,我大型思索了一番,得出做好宮保雞丁更大的真諦:一碗水,一勺粉,慢火收汁,手!不!能!停!

*作者供圖
當晚9點半,就在我美滋滋的吃著自己終于做成功的宮保雞丁時,我的心里突然萌生一個好奇:當年的家庭主婦或廚師們,真的能靠看老菜譜學會做菜么?Ta們是不是跟我一樣,也因此鍛煉了一身刷鍋我最強的本領?
作者:Alka
排版:風味君
頭圖:作者供圖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原標題:《惜字如金老菜譜,把我煉成了刷鍋冠軍》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