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心情不好愛吃甜?不如吃辣吧
原創 Ant 丁香醫生
沒有什么煩惱是一塊蛋糕解決不了的。
如果一塊不行,那就兩塊。
的確,心情不好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吃一點甜食,還有人說,生活這么苦,只有甜食才能讓自己開心起來。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好吃的東西那么多,為什么會偏偏選擇甜食呢?糖真的可以帶來快樂嗎?
殘酷的現實是,一塊蛋糕解決不了的煩惱,可能兩塊也不行……
但一頓辣火鍋可以!
糖吃得再多,都不會帶來快樂
其實,不開心時想吃糖,可能并不是因為所謂的「吃糖會帶來快樂」,而是糖「劫持」了你的大腦,讓你不斷產生「好想吃糖」的欲望。
研究表明,當吃到大量糖和脂肪的混合物,比如餅干、蛋糕、冰激凌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
而一些關于多巴胺的研究顯示,它主要作用于人的獎賞系統,讓人產生欲望,同時預測獎賞,從而指導行動。
是的,雖然一直以來大家都把「多巴胺」視作快樂的代名詞,但實際上,目前并沒有研究表明多巴胺和愉悅、快樂的感覺直接相關。
也就是說,甜食雖然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但并不能帶來真正快樂的感受。
它只是能夠激活大腦內的獎賞系統,讓你產生對糖的渴望并為之付出行動。

舉個例子,昏昏欲睡的下午,你正為工作煩惱。這個時候,大腦想起了上次喝到奶茶時的感覺,它希望再次得到這種獎勵。
于是,大腦發出了「好想喝奶茶」的信號,并促使你打開手機,點下了一杯奶茶。
就這樣,多巴胺圓滿完成了任務。這種獎賞回路也不斷被強化,促使你在下次做出同樣的選擇。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不開心時吃點糖也沒什么,就當滿足口腹之欲了嘛。不過……
一不開心就吃糖,可能會「上癮」
正如前面提到的,糖可以激活大腦中的獎賞系統,讓你越吃越想吃,也因此有人把糖比作可卡因這類會使人上癮的物質。
雖然糖并不會像藥物一樣產生明顯的「戒斷反應」,但它具備一些讓人上癮的條件:比如降低自控能力,產生強烈的渴望感,會不計后果地繼續食用等等。
也就是說,如果不開心時習慣了吃甜食,可能就很難再停下來,甚至一段時間后,為了滿足不斷提升的欲望,還需要吃掉更多的甜食才能達到目的。
就這樣,我們吃得越來越多,越來越甜,漸漸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最終掉進這個「甜蜜的陷阱」。

一旦掉進去,受害的將是我們的整個身體。
除了肉眼可見的體重上升和皮膚變差,攝入過多的糖還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甚至多種癌癥的風險。還有研究顯示,攝入過多的糖會導致記憶功能和學習能力的下降。
仔細想想,吃糖雖然帶來了一時的滿足,但時間久了,一看到肚子上的肉、臉上的痘痘,甚至覺得自己變笨了,你還開心得起來嗎?
不過,既然吃糖沒用又傷身,那不開心了應該怎么辦?
當當當當,真正的終極大招其實是……
吃辣,才能讓你開心起來
是的,你沒看錯。兩塊蛋糕都解決不了的煩惱,一頓辣火鍋或許可以。
當我們吃到辣椒的時候,味蕾會感受到刺激,產生疼痛感。為了緩解這種疼痛,大腦就會出分泌「內啡肽」,而這種物質除了可以壓制疼痛,還能幫我們感受快樂、緩解壓力。
「無辣不歡」就是這個道理。
相比于糖,辣對身體的傷害要小很多。當然,前提是不要配合著重油重鹽。
不過,如果你不太能吃辣,或者真的特別想吃糖,自然也不是不可以。作為凄慘生活里僅有的一點點甜,吃糖的權利當然不應該被剝奪。
所以,今天還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下面幾條吃糖的建議。
? 想吃糖的時候,可以用水果來代替
有些水果很甜,但含糖量并不高,比如西瓜、葡萄、草莓,含糖量都不超過 10 %。
而且,水果這些天然食物中的糖要比蛋糕、奶茶中的游離糖健康得多,可以放心吃。
? 甜食選擇有技巧
甜食當然是可以吃的,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
盡量買一些低糖低鈉、利用食物本身甜味的零食,解解饞就行了。加工程度低的水果干、燕麥片、酸奶都是不錯的選擇。
? 和朋友一起分享甜食
這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一桶爆米花,一個人吃,大約會攝入 500 大卡的熱量。可如果三個人一起吃,每個人平均會攝入多少呢?
大約只有不到 170 大卡。
吃甜食時和別人分享,就會讓自己悄咪咪地少攝入很多熱量。更重要的是,和朋友們邊吃邊聊,才真正有利于緩解壓力,改善心情。
好朋友,當然要一生一起胖。
? 運動完之后再吃糖
適度運動可以給人帶來愉悅感。心情不好的時候,跑跑步、打打球都是不錯的選擇。
運動完之后,可以給自己獎勵一點甜食,畢竟運動消耗了熱量,這樣一天攝入的卡路里也不會超標太多。而且只要注意控制總量,好吃的甜食也能幫助形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看到了吧,心情不好的時候,除了一味地吃蛋糕奶茶巧克力,還有很多很多種選擇。
吃甜食并不能讓你真正開心起來,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下次就別想著只靠甜食來調節心情啦。

康奈爾大學神經生物與行為學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Wiss David A., Avena Nicole, Rada Pedro. (2018) .Sugar Addiction: From Evolution to Revolution.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9:545
[2]Schultz, W., Dayan, P., & Montague, P. R. (1997). A neural substrate of prediction and reward. Science, 275(5306), 1593–9.
[3]George A. Bray.(2016). Is Sugar Addictive?. Diabetes, 65 (7) ,1797-1799.
[4]Agrawal, R. and Gomez‐Pinilla, F. (2012),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brain: deficiency in omega‐3 fatty acid exacerbates dysfunctions in insulin receptor signalling and cognition.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590: 2485-2499.
[5]Lee, J. S., Kim, S. G., Kim, H. K., Baek, S. Y., & Kim, C. M. (2012). Acute effects of capsaicin on proopioimelanocortin mRNA levels in the arcuate nucleus of Sprague-Dawley rats. Psychiatry investigation, 9(2), 187-90.
監制 Ant
封面圖來源 站酷海洛
原標題:《心情不好愛吃甜?不如吃辣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