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育部答復“將大足石刻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編入教材”建議
9月10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7119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答復》),披露了教育部答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于大足石刻編入國家統一發行教材的建議”的具體內容。
上述由教育部成文于8月31日的《答復》指出,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我國第二個石窟類的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其蘊含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價值理念,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都具有很大意義。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始終堅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統編教材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講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你們建議將大足石刻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編入教材,極具價值。”
教育部在《答復》中指出,目前,在統編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教材中均有大量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世界文化遺產及其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如統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一年級下冊第10課《家人的愛》,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父母擔憂”,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們一家人”,都有大量“慈”“孝”的內容。統編中學《語文》教材中,八年級下冊設計有綜合性學習“身邊的文化遺產”,學生可以結合主題活動,走近大足石刻,了解其所具有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獲得道德熏陶,培養民族文化自信。統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中,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系統闡述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介紹甲骨文、戰國簡、云岡石窟、《蘭亭序》臨本、秦始皇兵馬俑、良渚古城遺址、沈繡等,并闡述這些文化載體蘊含的思想觀念、精神實質等,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下一步,教育部在《答復》中指出,“我們將根據工作安排,把你們的建議轉歷史編寫組做進一步的研究,在歷史教材中或相關教師用書中增加有關大足石刻內容,使之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培育青少年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發揮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