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自稱“名聲不太好”,一套戲服讓郭德綱等兩年,也讓尹正驚艷全國
原創 知了望哥 了不起頻道
戲服,
是明代的樣子,
清代的工藝,
民國的審美,
老戲服就是一部明清服飾的進化史。

蘇州站 · 蘇繡戲服



你好,我是知了望哥。白露的前幾天,一個涼爽的日子,我來到了蘇州。
在蘇州遇見的第一位匠人,是85后的戲服匠人張斌。
一件戲服,一夢千年。


他自稱“名聲不太好”
做活兒太慢,
一套戲服讓郭德綱等了兩年
蘇州,自明清便是戲服制作之地,如今也是,且做得最好。
《鬢邊》的男主角——北平梨園頂流商細蕊,是個對戲服極其挑剔的人。
必須要是蘇州制造的,還會拿放大鏡看,抽絲了,哪怕只有一根也要退回去重做。


而劇中的戲服,也恰恰來自于蘇州。
為這部劇制作戲服的,是在戲曲圈子里頗有名氣的張斌,雖然剛三十出頭,他已經給眾多優秀劇團和戲曲名家制作過戲服。
他自稱“名聲不太好”,因為做活兒常常很慢。

查資料、看演出、了解演員風格、狀態與習慣、選料、染色、刺繡、配線各個環節都自己參與,于是一件戲服常常需要一年半載。
他說說來慚愧,前兩天郭德綱老師還跟他聯系,問他難道兩年前的那些還沒完成嗎?

別看戲服只是舞臺上穿著,一套做下來可比國外的高級定制要厲害的多,那栩栩如生的鳳凰蝴蝶,繁復奪目的紋樣花朵,都必須靠手工刺繡,機繡無法替代。
自古以來蘇州的織錦、刺繡和緙絲工藝都是上上乘,舊時宮廷戲班的戲衣也大多是蘇州制造的。

比如現在的演員會需要更收身,更顯年輕或是更能體現個人個性的款式。
同時因為現代舞臺有了燈光,或是為了滿足鏡頭拍出來好看,在一些細節上也會花一些小心思做調整。

而現在相對來說,顏色不會需要那么艷麗,對比度稍低一些的配色會更適應現代審美。

全情投入,
才能做出最奪目的戲衣。
記得看《霸王別姬》時,對程蝶衣放火一件件燒掉自己的戲服那個鏡頭印象很深。
雖然只是衣服,但在他眼中,就像是正在殺死舞臺上的自己。

“上臺前穿上后,就不能坐,不能靠墻,不能亂逛。演出完下臺后,還要用高度白酒或酒精噴上消毒。”
“如果是在民國時期,甚至更早以前,戲服一旦全毀壞了,那這個劇團基本上也宣告破產了。”

要給好劇團,給名演員制作戲服,要成立自己的戲服工作室.......
沒想到兩人卻分道揚鑣,他孤立無援的留在蘇州,心里只覺得,怕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那是解放前生產的金線,那種感覺和光澤太對了!”
無意中看到了人家倉庫里面有好多麻袋里面就是這種金線,他假裝不經意,又抑制不住自己興奮的心情,輕描淡寫的說不要開包了,這些都給我吧。

因為對他來說,哪怕賺更多的錢,沒有變成自己的作品的,就是沒有意義的。

雖然只有自己一個人走下去,但當初的夢想,都算是完成了。
還有什么比這更熱血的嗎?


換舞臺上的百轉千回
很小的時候,張斌就十分喜歡戲曲。
老家在臨安,以前村里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廟會,本來是邀請戲班子演戲,后來村里覺得到外面請一些戲班子花費太大了,就改為自己組織。到安徽紹興這些地方去請老師學習自己搭班子,張斌的爺爺就是戲班子里的一員。

中學的音樂課上,張斌在書上看到了戲曲節選,里面的各種信息,他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比如黃梅戲,然后有介紹嚴鳳英的,有豫劇介紹常香玉的。
小時候也對戲服很向往了,記得經常把圍巾當作水袖在床上玩。

第一次看到看到真正高級的戲服,是07年朋友帶他來蘇州劇裝廠,那個時候沒有想過說有一天自己能做出那種戲服,或者甚至是比那個更好看的戲服,但就跟練武功一樣,練到第一層,你就想練到第二層,練到第二層,就想到第三層,他也逐漸成長到了今天。


希望有一天中國戲曲能被更多人喜愛,從小眾重新再回到大眾的視野。


望哥:中國戲曲中你最偏愛的是哪個劇種?
張斌:我覺得我好像很虛偽一樣,我的確是所有的戲曲都很喜歡,因為你要喜歡一樣戲曲,你就去了解它的歷史,了解它的地域風貌,它為什么會形成這樣子,比如京劇,比如昆曲,比如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比如川劇,比如黃梅戲,它是受地域文化人文風情的影響,然后它形成了現在的一種演唱演出方式,那么當你去發現,我覺得你就會喜歡上他,就好像昆曲里面有一句唱詞一樣,“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望哥:形容一下你和戲服的關系,是親人,還是朋友或是愛人?
張斌:不,我覺得是敵人(笑)。我每次每做一個衣服,都要拿出如臨大敵的狀態出來,因為你一不小心你就會被他俘虜,你就會出錯,就會有問題,比如開料一不小心尺寸弄錯,或者印花時被弄臟,問題有可能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所以我覺得它沒有完成前肯定是一個敵人。
望哥:關于未來你還有什么夢想想要實現的?
張斌:因為戲服雖然歸到戲曲里面,它只是演員穿著的一種衣服或者戲曲的一個載體,但是它歸到服裝史里面,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戲服,他全面繼承了明清服裝的制作,我想把這個事情在我手里讓它整理得更好一些,目前為止還沒有整理戲曲服裝的工藝什么的的書籍。另外,還有我想做一些我覺得好看的原汁原味的戲服,高工藝的高水準的,到時候做一些巡展,讓大家能更了解我們的戲曲之美,更了解我們的傳統服飾文化之美和傳統戲服之美。


原標題:《他自稱“名聲不太好”,一套戲服讓郭德綱等了兩年,也讓尹正驚艷了全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