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日本國vs泉南石棉村》:一位日本導演鏡頭下的時代真相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收錄于話題#通識日歷101個
前不久落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日本的紀錄片導演原一男帶來了新作《水俁曼荼羅》,獲得金爵獎提名。
原一男導演是日本「斗爭派」紀錄片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紀錄片屆享有盛譽,以少產而精產著稱。
四十多年里,他一共拍攝了五部紀錄片,到了六七十歲的花甲之年,他仍然花費十多年的時間、齊頭并進地拍攝了兩部長紀錄片,其中一部便是前面提到的新作;
另一部《日本國vs泉南石棉村》雖未在中國內地上映,但仍斬獲多個國際獎項,如第2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紀錄片獎、第18屆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的觀眾獎等,值得一看。
今天,我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部《日本國vs泉南石棉村》。

這部片子的背景發生在日本大阪市泉南地區,記錄了石棉工廠的前工人及他們的家屬共同起訴日本政府的故事。
明治天皇統治末期,泉南地區逐漸發展為石棉重鎮,石棉工廠群聚繁盛,與住家、農田相比鄰,這里的工人和居民長期暴露在石棉粉塵中。長此以往,泉南地區終于不堪重負。2005年,日本發生了「久保田震撼」事件,石棉工廠久保田公司的員工集體患癌,泉南地區的許多勞工、居民也陸續出現石棉肺癌等病癥。
石棉,是一種天然的礦物質,在建材及工業生產中廣泛使用。然而,它給人體帶來的傷害卻是巨大的:石棉粉塵一旦吸入肺中就會在肺部沉積潛伏,逐漸引發肺癌、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
日本政府雖然已經意識到石棉對人們健康的危害,但為了其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還是選擇忽視了它給人們帶來的傷害。
于是,在公益律師的協助下,泉南地區因石棉引起疾病的患者及家屬集體將政府告上法庭,控訴國家失職。
原一男就是將鏡頭對準了這個人群。作為紀錄片導演,以往他總是將鏡頭對準個體,而且往往是「堅持自我」的強人或狂人,因為這些個體總是以強勁的力量與時代對抗。可這一次,他聚焦于普通人。
他認為,時代變了。從昭和到平成,政府這樣的權力機構對民眾的控制越來越深,昭和時代的人們樂于反抗、也有空間反抗,可到了平成時代,人們已經不再追求激情的生活方式,只希望平平淡淡地生活著。
但是這些普通人,就像泉南的那些被死亡與病痛纏繞著的受害者,他們其實是受著權力的凌虐的,他們在國家權力的侵害下成為犧牲品。在與這些人的接觸中,原一男感慨道:
「他們實在善良過頭了,即便受到政府的不公對待,也不會感到憤怒,也不懂得反抗。」
這樣的人,本來在自己的生活中歲月靜好,被傷害到不得不反抗時才會站出來為自己說話。
原一男拍攝的這場抗爭中,就有這樣一個典型。佐藤美代子女士的丈夫因石棉肺病去世,丈夫生前經常感謝石棉工廠,他認為,就是因為有這份工作,他才得以維系家庭,并哀求妻子不要加入原告團控訴政府。在他死后,佐藤美代子女士還是選擇走到斗爭的前線,為受害者,包括自己的丈夫抗爭。
法庭審判后,政府須按規定進行賠償,但有幾位原告卻因為工作時間超出了判定范圍,而被排除在外,其中就包括佐藤美代子女士。

原一男拍下了這一幕,它有力而悲愴,長久以來的斗爭化為一聲嗚咽,人們的壓抑、痛苦與不甘都在鏡頭中顯現了出來。
生活可能比電影更具戲劇性,這些普通人的經歷也可能構成一部浩蕩的血淚史。也因此,原一男才堅持拍攝紀錄片,將鏡頭轉向社會上的普通人,將他們的生活、抗爭都記錄下來,為時代做注腳。正如他在《澎湃有戲》的采訪中所說:
「我始終相信攝影機可以還原時代的真相,這正是紀錄片的力量所在。」■
參考資料
紀錄片《日本國vs泉南石棉村》
程曉筠.原一男:我始終相信攝影機可以還原時代的真相.澎湃有戲.2018年.
深焦編輯部.時隔23年,紀錄片傳奇再出山.深焦DeepFocus.2017年.
魯瑞琪.原一男的反抗.導筒dirctube.2018年.
原標題:《一位日本導演鏡頭下的時代真相》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