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用一部電影,還原600年前的景象
原創 看鑒君 看鑒

2020年1月份,在法國上映的時候,被影評人評價“2019年國內最好的導演處女作”;
直到今年8月21日,它終于和國內觀眾見面。
這部電影叫《春江水暖》。

從四個兒子給老母親做壽開始,展現一個大家族里的親情和利益之爭,凸顯了一個大家庭的主題——“親人就是我為了你活,你為了我活,真是吃力。”
故事發生在富春江邊,正是600年前黃公望描摹《富春山居圖》的地點。
全片的美學風格是淡雅又富有煙火氣,有人說看到了“中國人的生命精神與天地萬物的節奏相通”,“山水與人倫無痕地融入在一起”。

01
出生即傳奇,《富春山居圖》缺憾與圓滿
值得一提的是,《春江水暖》除了以富春江邊作為背景地,電影的英文名字干脆就叫做《富春山居圖》。
提到《富春山居圖》,這是中國山水畫的扛鼎之作,它那跌宕起伏的命運,也讓它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更加彰顯了它的價值連城。

在他83歲那年,和同門師弟鄭樗游歷到富春江,這里的秀麗山水使黃公望萌發了要創作一幅山水長卷的沖動,于是他們在此結廬,一住就是七年。
七年間,黃公望將才華付諸筆端,最終完成的長卷長度近七米,《富春山居圖》弗一面世,就成為名品中的名品。
這幅畫作被鄭樗收藏,卻沒有在他手中停留多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人知道它的下落。

但沈周在將畫寄存在朋友之處的時候,被見利忘義的朋友之子轉賣。
好不容易沈周重新見到畫作的時候,被標了高價,沈周多方籌措重金,準備贖回,不巧畫已經提前被人買走。
這讓沈周非常遺憾,但不要小瞧了沈周,他可是唐伯虎的老師。

樊舜舉拿到仿作后,也留意起了真跡的下落,沒想到竟然有緣以重金購得。
樊舜舉可以說是《富春山居圖》收藏歷史上最幸運的藏家了,同時也是繼鄭樗、沈周之后在《富春山居圖》收藏史上留下姓名的收藏者。
后來,《富春山居圖》被書畫大家董其昌得到。

后來,因為家道中落,董其昌不得不把畫作典當給了吳正志。
吳正志雖然不像董其昌一樣擅長丹青,但是對收藏獨具慧眼,也格外重視。
他得到《富春山居圖》后,將祖上留下的楠木廳改名“云起樓”。

他索性投入巨資,直接為《富春山居圖》修建了一座樓“富春耬”。
但是好景不長,滿清入關,戰火燒到了江南,國家遭難、祖業不保的,吳正志在彌留之際,準備燒掉《富春山居圖》,讓它與自己陪葬。
眼看著《富春山居圖》被投入火盆,吳洪裕的侄兒吳靜庵沖出來,將古畫從炭火中救起。

吳家子弟中有一位叫吳寄古的人,擅長裝裱,他將《富春山居圖》燒焦的部分揭下去除掉后發現,剩下較少的一段,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十分完整,而另外較長的一段卻損壞嚴重,卷首斷裂。
吳寄古在裝裱時,特意將原本位于畫尾的董其昌題跋切割下來放在畫首,既掩蓋了火燒痕跡,又讓長卷相對完整。
但從此,《富春山居圖》就一分為二,較短的一段流落到古董商人吳其貞之手,被命名為《剩山圖》。

至于另外一半,由于有董其昌等人的題跋,受到眾人推崇,從江湖之遠直達廟堂之高。
據傳傅恒曾經把這一半獻給了”牛皮蘚“乾隆,但乾隆鑒定為贗品,真品是一年前他收下的名為《山居景》并題字“子明隱君將歸錢塘”的長卷。
不過,乾隆還是用兩千金將其買下。

從題跋傳承、筆法變化、筆墨濃淡來看,學界普遍認為,《富春山居圖》在火劫之后的殘卷應是《剩山圖》和《無用師卷》。
而被乾隆皇帝鑒定為真跡的《子明卷》之來歷至今仍然是學界爭議的話題。
02
《春江水暖》取自《富春山居圖》的山水美學
全本《富春山居圖》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覺,到后面一段,出現了秋天的景,樹葉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華落盡的感覺。

豁達,擺脫異族統治的痛苦,還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興亡,只是回來做自己,做一個簡單自己。
《春江水暖》將水墨長卷《富春山居圖》電影化,實在是一個很妙的想法,攝像機以動態捕捉靜態,電影成為輔助“生動”呈現的有利的介質。
電影里用了大量長鏡頭,通過橫移與豎移的運鏡,呈現給觀眾一種非常直觀的像看長卷繪畫一樣、徐徐展開的閱讀感。

而“氣韻生動”正是對《春江水暖》美學意蘊頗為恰切的提煉。
片子里面,以涼亭為界,一左一右,一冬一夏,兩個橫移的長鏡頭隔空呼應,徐徐展開,像極了一幅富春江北岸的綿長畫卷。
另外,中國山水畫有一個概念,叫做“游觀”,這在電影中也有呈現。

當《春江水暖》的電影畫卷進入夏季,顧喜與江一在江邊散步。他們二人都曾在外游學,后來都各自選擇回到富陽。
顧喜問江一:外面那么好,為什么選擇回來?
江一沒有正面回答。

戲中的小和尚一出生就因八字犯克被送往寺院修行,十五年后他已可以回歸俗世。
在他跳墻出山之際陷入了選擇的困境:是和山下凡人一樣,就此耕讀一生?還是繼續留在山頂的寺廟修行?跳出去容易跳回來難,一步選擇,一念婆娑。
顧喜這段《跳墻》講的是小和尚對佛法、對紅塵、對人的眷戀。
它像極了一則關于人生困境的寓言,與其他段落互相關聯。
江一與顧喜都跳入過繁華世界,隨后主動放逐自我于山水之間。

江一甘心在縣城做中學教師,因為可以縱情山水,與自然交融。
在電影所倡導的意境上面,也與黃公望的創作初衷吻合,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富陽的山水美景。
03
山水對于富陽來說,只是日常
富春江非常的婉約,在江邊任何一個地方行走,都可以跳下去游泳。

山水對于富陽人來說就是一個日常。
在黃公望作《富春山居圖》的時代,元代山水圖景已經演化到了追求畫中“逸品”的階段。
“逸品”指的是隱士的生活形態和精神境界。
這種精神從東漢時期開始就有了,與光武帝劉秀是好友的嚴子陵,本有著大好的前程,但是在富春江釣魚,被美景所吸引,拒絕了皇帝的招攬,選擇醉情于山水之間。

正是富春江的美景,給嚴子陵提供了隱逸的條件,成了黃公望的創作源泉,也成就了《春江水暖》這樣一部兼具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的電影。
參考資料:
莫赫蘭盜《春江水暖》:水墨長卷美與哲
原標題:《他用一部電影,神還原600年前的景象,驚艷戛納,還獲得最佳導演的殊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