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個世界能不能多點同理心,少一些講道理?
原創 蔡晨婷 李昆明醫生

漫畫/蝦殼
排版/Ninnin
這句話摘自我小學同學朋友圈的最后一句,完整的表述大致是這樣的 :
“周圍好像各個都是心理分析大師,喜歡把別人的問題分析得很透徹,和你講這個不對那個不對。而對自己的行為就有各種理由顯得合情合理。這個世界能不能多一點同理心,少一些講道理?”
我們身邊從來不缺指手畫腳的“看客”,而真正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又有多少?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9月6日一個普通的周日下午,女兒從我懷抱中掙脫后重重摔倒在地,隨之而來的是撕心裂肺的哭聲,那一刻我呆滯了。
這時一個上海阿姨走近我視線,讓我快點檢查寶寶有沒有外傷,還幫我一起安慰,這才讓我緩過了神。
在我的記憶里,她有說了半句話“你這媽媽……”但她沒有繼續說下去,現在想來她應該在那一刻理解了沒有哪個媽媽看到這樣的場景不心疼,不內疚。
所以我感謝她能夠站在我的立場感受我當時的感受。如果還有機會,我想和她說一聲“謝謝,謝謝你的不批評,謝謝你的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大,他們的情感逐步豐富起來,為了更好地陪伴他們,懂他們,也聽了一些育兒書籍的講解。其中就有談到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不是名詞,而是表達情緒的詞匯和連詞。
因為蘋果,銀行,自行車這樣的詞匯即使孩子掌握了再多,也不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表達情緒和情感,因此就用 “哭”來告訴我們。

家長們看到寶寶哭,第一時間也不應該說“不哭不哭”這樣并沒有做到情感認同,而應學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當下的情感并試著幫助他們表達出來。只有孩子的情感得到了認同,他們的情緒才會平復。
我深刻記得這些表述,讓我體會到了“同理心”的重要性,也讓我再次去有意識地去學習同理心。
同理心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
電影男女主角歷經磨難走到一起,你不自覺流露出“姨母笑”;追劇時討厭某個角色你16倍快進都不夠,這些都是同理心表現的形式。

它在生殖醫學方面也一樣重要,“試管之路”可能并非有想象的那么順利,除了“隊友”、家庭的幫助與開導,也少不了生殖醫學科醫務人員的支持,有時我們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比語言的生硬表達會更有力量!

最后引用韓寒電影《后會無期》的一句臺詞“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那假設當每個人都擁有高度同理心,少一些講道理的話,世界會不會就不一樣了呢?
蔡晨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