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下“碰拳禮”取代握手,馬來西亞衛生部:這也有傳染風險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字號
疫情下人們需避免肢體接觸。因有傳染風險,各國衛生部門不鼓勵傳統的握手問候方式。作為替代,“碰拳”(Fist Bump)、“碰肘”等問候方式被更多的人使用。但馬來西亞衛生部門8日強調,民眾不應使用“碰拳禮”,任何的肢體接觸都有傳播新冠病毒的風險。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8日報道,當日,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及衛生部副部長諾阿茲米先后吁請民眾勿碰拳問候。
諾希山在新聞發布會上提醒,任何的肢體接觸都存有傳播風險,因此,切勿有任何形式的問好和碰觸,包括“碰拳問好”。他說:“最好不要‘碰拳問好’,因為根本就無法保持一米的人身距離。如果有人確診,將會因為沒有保持社交距離而被感染。”
諾阿茲米則在國會上議院回答問詢時說,衛生部目前不鼓勵人們通過“碰拳”問候對方,因為它仍然是肢體接觸。他說:“衛生部勸告公眾暫時避免這個動作,以減低新冠病毒傳播風險。大家也應盡量不要握手和觸碰,包括身體部位的碰擦。不過今天我看到的趨勢不只是碰拳,還要互相摩擦拳頭,那我們之后有沒有洗手呢?”
諾阿茲米說,衛生部建議馬來西亞民眾將手放在胸前表達敬意。“當我看到大家都用拳頭對碰問候時,覺得不是很好,因此我建議大家保持謹慎,小心為上。”
責任編輯:許振華
校對:張亮亮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