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南匯監獄有個講師團,他們是高墻內的“靈魂園丁”

服刑人員在打八段錦。 上海市南匯監獄供圖
在上海南匯監獄,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不僅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還扮演著監獄講師的角色。他們教授服刑人員文化課,也會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他們就是上海南匯監獄講師團的成員。
講師團成員蔡廷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這個講師團有三十多人,基本都是兼職,教授對象都是監獄服刑人員,作為一個團隊,成員們每年還會交流教學經驗,互相學習更好為服刑人員授課。
為湖北籍服刑人員快速開通親情電話
張薛超是南匯監獄五監區副監區長,也是監獄講師團的成員,除了日常的監管改造,對服刑人員進行思想文化教育,也是他的重要任務。
上海市南匯監獄是集中收押老、病、殘服刑人員的功能性監獄。疫情期間,在做好服刑人員防疫工作的同時,他更關注的是如何幫助殘疾服刑人員過上正常改造生活。

講師蔡廷講授新冠疫情情況。
講師團上半年的工作重心是疫情防控和教育方面,張薛超要結合時事政治給服刑人員上課,一方面讓服刑人員了解疫情發展情況,了解大墻外國家面對疫情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另一方面,疫情期間服刑人員停止會見親屬,他也希望通過宣傳教育,及時讓服刑人員了解政策和形勢,了解家人的生活情況。
張薛超有針對性地備課,從監獄采取封閉管理保障服刑人員的生命健康,到國家為復工復產所做的積極努力,穩定服刑人員的情緒,增強他們的信心。
疫情期間,南匯監獄新收了三名湖北籍服刑人員,在做好初步隔離后,張薛超和其他民警主動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情況,開座談會緩和他們的緊張焦慮情緒。
“新收服刑人員除了要了解監獄內的作息制度,在這一個月之中,他們還要掌握行為規范和教育考試內容。”張薛超說。
這三名湖北籍服刑人員急切想知道家鄉親人的情況,張薛超向監獄相關職能部門申請,幫助他們快速開通了親情電話,讓他們和家人及時取得聯系。
從日常點滴入手,潤物細無聲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監獄采取封閉式管理模式,這給講師團的備課工作增加了難度。1月27日以來,南匯監獄調整值班備勤模式,實行居家隔離、單位集中隔離、單位封閉執勤三班輪換。這就意味著講師團需要利用非封閉執勤時間段來“充電”。
教育改造科副科長蔡廷告訴記者,防疫期間,監獄接到《民法典》宣傳任務,很多人都是利用隔離在家的時間從網上采購書籍自學,進到監區后給服刑人員上課。

講師講授黨史課程。
通過階段性學習,服刑人員受益匪淺,結合法律、案情寫的認罪書相當深刻,表明了積極的改造態度。蔡廷說:“我們也會備《民法典》、四史、心理疏導等課程,我們充分發揮教育科民警的專業特長,深入監區面向服刑人員授課。”
學法律專業的蔡廷,希望通過自己的專業,把理論知識傳授給服刑人員,“我們還另外補充很多別的學科知識,比如我也是心理咨詢師,是工作以后才去學的心理學,為了做好本職工作,我們需要不斷拓寬自己。”
因為是集中收押老、病、殘服刑人員的監獄,南匯監獄講師團也會從日常點滴入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幫助教育他們。
在服刑人員中有一名30歲出頭的男性,因為生病大小便失禁每天需要穿紙尿褲。“剛到監獄時,每天要用兩片紙尿褲,小便失禁會有異味,害怕別人看不起他,監獄安排專人幫助他清洗、晾曬,幫助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張薛超表示。

講師張薛超講授民法典
最近,這名服刑人員寫了感謝信。信中他說,想不到南匯監獄會像家人一樣關心他照顧他,自己很感動。
張薛超和同事考慮到老年人晚上起夜手腳不靈便,就關照挨著他床的服刑人員留心,晚上起夜時幫忙扶一把。
“通過長期的改造,很多服刑人員的價值觀會發生改變,宣講和教育能觸發他們對人性的思考,對人生的思考。這也是我們這個工作的意義所在。”張薛超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