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潛藏在人類基因的古老病毒,如何改變了人類?
文/陳根
人類經歷了上千年的演化終于走到了今天,這個過程里,我們對抗環境也被環境和生態塑造,遵循著自然的法則而發展。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人類和大猩猩等大型靈長動物在演化過程中,在演化過程中心臟尺寸發生了奇異的轉變,相比最初的小型哺乳動物,增加了好幾倍。而一般認為,更大的心臟增加了血液供應能力,從而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我們如今相對較大的體型。
現在,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等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促進心臟變大的一個因素:竟然是默默藏身于我們基因組里的病毒序列。其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細胞》子刊上。

事實上,這些病毒并不罕見,我們人體基因組的約10%正是由這些病毒感染殘留物組成。這些病毒片段來自古老的病毒感染。幾千萬年,某些逆轉錄病毒感染了我們的祖先,并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插入了宿主的基因組,一直流傳下來,被稱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DNA里混進來的這些古老搭車客對宿主細胞的發育或功能并無影響。但最近,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其中某些序列對鄰近基因的表達很重要,特別是在發育細胞或癌細胞中。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被稱為BANCR的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序列,除了出現在某些癌癥中,還在人類和大猩猩等大型靈長類動物的心肌細胞發育中起著作用。

而由于最初的病毒感染發生在靈長類祖先中,因此,在小鼠或其他非靈長類動物中未發現BANCR。研究人員使用誘導多能干細胞技術研究了BANCR在人類中的表達,探究了其在黑猩猩,大猩猩和恒河猴的心肌細胞發育中的作用,發現BANCR有助于發育中的心肌細胞進行遷移。
一些有趣的跡象表明,BANCR對心肌細胞遷移的作用會影響心臟大小。
具體來說,當研究人員在胚胎小鼠中人工引入BANCR時,這些動物的心臟則比正常的左心室大。此外,表達BANCR的病毒注射到大鼠心臟中也導致心臟在某些實驗條件下擴張。最后,患有罕見病擴張型心肌病的兒童,表現為心臟異常大且功能較差,其BANCR水平也高于正常水平。
事實上,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這些古老病毒感染的殘留物可能參與了癌癥、精神分裂、多發性硬化等諸多疾病的發生,而它們看來還改變了人類演化的進程,對于這些古老病毒感染的殘留物研究或許也將成為某些疾病的突破口或潛在療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