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識別短暫性腦缺血?
原創 聶志余
專家:聶志余(神經內科)
突然間手腳無力、說不出話、臉歪嘴斜,家人懷疑是中風趕緊送去了醫院,然而到了急診,上面這些癥狀又不見了。查了腦CT、磁共振,也沒有發現腦出血或者腦梗死病灶。這檢查出來啥事兒都沒有,但是當時那情況看著分明就像是中風啊?后來,醫生告知有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這可讓家人摸不著頭腦了,這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什么情況?為什么看著這么像中風?
什么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為什么會發生TIA?
TIA發作往往是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后栓子脫落,或者心源性(常見于心房顫動)的微栓子脫落,栓子隨著血液流入腦內,栓塞某一支血管后,突然出現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當栓子運行到遠端,或者自行溶解了以后神經功能恢復,在組織學上是沒有病灶的。也有一些是由于小動脈管腔狹窄或血管痙攣,當血壓波動降低、心輸出減少等可引起的血流動力學障礙,進而導致狹窄遠端血流量下降,進一步導致腦功能障礙。
哪些人群容易發生TIA?
TIA與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是一樣的,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酗酒、肥胖和家族史等。男性更為常見。在45歲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TIA和腦梗死的危險性也逐漸增加。
TIA具有什么危害?
任何一位TIA病人,發生腦梗死的風險明顯增高。腦梗死是一種致殘率最高的疾病,其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給社會、家庭和患者帶來沉重的負擔和巨大的痛苦。因此,TIA是腦梗死的危險信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旦發生TIA,必須立即去醫院就診。
TIA與腦梗死的早期癥狀也非常相似,只有通過腦核磁共振檢查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能將兩者區別開來。盡管TIA的癥狀能夠自行恢復到完全正常,但卻不能夠忽視它。因為TIA病人再次發作或發生腦梗死的風險非常高,TIA 患者發病后第 2 天、第 7 天、第 30 天和第 90 天內的腦梗死發生的風險分別為 3.5%、5.2%、8.0%和 9.2% 。所以一旦懷疑為TIA,就必須就診,查找其中的病因,進行恰當的內科或外科治療,以預防以后發生急性腦梗死。
如何識別TIA?

腦的血液供應由2套血管系統負責:一套是頸內動脈系統,另一套是椎-基底動脈系統。根據受損的血供系統和腦組織的不同,TIA的癥狀也有很大的區別。
頸內動脈系統供應我們大腦前2/3范圍的血供,它的供血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大腦中動脈,一個是大腦前動脈。這個系統出現問題,病人可以出現一側肢體一過性的活動笨拙或無力,一過性的肢體麻木,一側面部出現口角歪斜;可以出現一過性的單眼黑朦、視物不清;還可以出現一過性的言語不清,甚至是不能說話。
而椎基底動脈系統,主要負責我們大腦后1/3(包括腦干、小腦)的供血,如果累及到椎基底動脈系統,最常出現的癥狀是眩暈、惡心、嘔吐,部分病人會伴有耳鳴。病人還可以出現雙眼的視力障礙、視野缺損,或是復視,即視物有重影。如果基底動脈段受累,病人可能出現突然的意識喪失。如果腦干延髓段受累,病人可能出現突然的發音嘶啞或者發不出聲音來,有的會伴有吞咽困難,喝水嗆。如果累及到腦干網狀結構,病人會出現跌倒發作等。跌倒發作,大多數可以出現病人在頭部轉動或者抬頭的時候,突然的雙下肢無力而摔倒在地,但是不會出現意識障礙,而且摔倒以后可以自行站立起來,后沒有肢體無力的情況。病人還可以短暫性全面遺忘癥,患者可能出現突然間記憶喪失,持續時間很短暫,但對當時的時間和地點等都能夠知曉。
TIA發作后應該做什么呢?

首先,在排除沒有腦出血后,對于非心源性的TIA患者,建議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對于心源性栓塞性TIA患者(伴有心房顫動、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植入人工心臟瓣膜等)推薦口服抗凝藥物,如華法林。如果發現存在頸動脈狹窄,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其次,是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險因素。
如何預防TIA?
對于沒有發生過TIA的人群,預防的關鍵是消除其潛在的危險因素,或使其降至最低。如通過飲食、體育鍛煉或藥物治療來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戒煙、減肥等。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起來,關注健康,遠離這些高危風險因素。
專家名片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專家門診:周四上午
特需門診:周一下午
擅長領域:腦血管疾病的急救、規范化診斷和二級預防;帕金森病的診治;癲癇;頭痛;面神經麻痹等神經系統疾病。
現任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內科行政主任。兼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卒中預防與控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腦卒中專科分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五屆神經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一屆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上海市康復醫學會第四屆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急診分會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Member of 6th World Stroke Congress (WSC)、上海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白求恩醫學專家委員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第二屆神經病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編委、《中國卒中雜志》編委、《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編委。
工作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科委基金課題、遼寧省教委基金、上海市衛生局課題等多10余項課題,發表論文120余篇,主編及參編著作16部。工作30年來一直在三甲醫院神經內科從事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對疑難雜癥和危重患者救治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成功診斷、搶救重癥腦卒中、吉蘭-巴雷綜合征、重癥肌無力、腦靜脈竇血栓等疾病的多名患者,對奔波于多家醫院未確診的糖尿病眼肌麻痹、股外側皮神經炎、特殊類型的重癥肌無力等患者給予明確診斷,解除患者煩惱。
文 | 神經內科
圖 | 以上均為版權圖
編輯丨宣傳處

同濟醫院作為一所百年傳承的現代化醫院,執著于精湛的醫術,形成了具有同濟特色的溫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健康傳播文化。并以濟人濟世之心傳醫者之道,在歷次重大搶險救災、國際援助、扶貧幫困中發揮了同濟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懷,將同濟天下的愛國情懷灑滿大地。
原標題:《【卓越申城 健康先行】同濟醫生說:聶志余教授告訴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什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