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川菜“一統江湖”多年,中國城市的餐飲文化變得更豐富了嗎?
原創 新一醬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知城·餐飲多樣性指數”想要衡量的是,不同城市餐飲品類的豐富程度。這種豐富程度體現在兩個側面:餐廳的種類要有足夠多的選擇,同時每個種類也有足夠多的餐廳數量來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在餐飲多樣性指數中,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借鑒了生態學中應用廣泛的香農多樣性指數(Shannon’sDiversity Index),觀察城市中各餐飲品類的分布狀況,并結合平均每個品類餐廳的數量,綜合計算出全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的餐飲多樣性。具體公式如下:

其中,香農多樣性指數衡量的是各類餐廳分布的“均勻性”,指向餐飲品類的分布多樣性,也就是說,當一個城市內各個品類的餐廳數量越接近,這一項得分越高。而城市各類餐廳平均數量更多則表明其餐飲行業的規模多樣性更高——因為即使是同樣的餐飲品類,餐廳的數量越多,消費者的選擇也越多,這也是多樣性的一種體現。

重慶的餐飲規模多樣性指數領先于所有城市,但它的分布不太均勻,大量餐廳集中在川菜、火鍋或其他當地菜系的衍生品類中。而北京的餐廳種類豐富且均衡,但在規模多樣性上卻低于重慶、廣州、上海、深圳和成都。

中餐本身由于地域差異就有著各地獨特的風味美食,而對于那些大城市來說,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帶來了豐富的餐飲文化交融,也使得每個城市形成了獨特的餐飲結構。

我們對6個城市中餐菜系的餐廳數量做了詞云分析。上圖中標紅的是本地菜系,文字的大小代表了每個菜系的餐廳數量。你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成都、廣州和南京是典型的本地菜系主導城市,而在北京、天津和上海,本地菜系只能屈居次位。此外,南京各個菜系呈現出明顯勢均力敵的狀態。
中餐菜系種類的豐富程度以及各菜系的市場份額體現出各個城市的包容性,外國菜系也同樣。一個文化自信、開放并且多元的城市,必然也會為城市人提供大量的外國餐廳選擇,這其中還包含了不少外國人當老板開出來的“正宗”異國風味。

而位處中原的鄭州在這個問題上的表現代表了更多城市的平均狀態:西餐、日本菜和韓國料理是最為大眾化的外國菜系,它們占據了這些城市99%以上的異國餐飲文化體驗。
文/沈從樂 伏星宇 視覺/王方宏
原標題:《川菜“一統江湖”多年,中國城市的餐飲文化變得更豐富了嗎?| 新一醬·知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