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影像周來了!
原創 PHOTOFAIRS PHOTOFAIRS影像藝術博覽會 收錄于話題##上海影像周1個

此次影像周所覆蓋的重要展覽包括但不僅限于:德國藝術家康迪達·赫弗(Candida H?fer)在德玉堂(上海)在舉辦的個展“明鏡”(Enlightened Spaces),展覽主要聚焦藝術家所拍攝的公共空間,那些華麗而空蕩的文化機構很好地強調了人與建筑物的關聯與影響;六位中國當代攝影師馬良、廖健行、塔可、董文勝、盧彥鵬、陸元敏在周圍藝術(上海)舉辦的群展“歸去來兮”,展覽主要通過一系列風景、靜物與街拍黑白攝影,再現藝術家在實際與情感層面上有關過去的對話;瑟米爾·陶迪(Sameer Tawde)在現代傳播誌屋Modern Studio舉辦的中國首展“內向者的對話”(Dialogues of an Introvert),這位由絕版影像館(新竹)代理的印度藝術家,剛剛獲得2020年影像藝術博覽會『曝光獎』亞軍,他的攝影作品擅長通過微型布景、真人大小的裝置、道具和舞臺,創造一個幻想世界,來探索社會背景、政治權力、超現實和個人情感。

而伴隨著一系列最新展覽的開幕,大家還可以同步體驗線上導覽、影像工作營、濕版攝影工作坊等活動。其中,影像藝術博覽會攜手OCAT上海館舉辦的放映活動“此時彼地”絕對不容錯過。9月13日,觀眾可以欣賞到程新皓(Tabula Rasa,北京&倫敦)、楊圓圓(艾可,上海)、梁玥(香格納畫廊,上海,北京&新加坡)、馮冰伊(千高原藝術空間,成都)等藝術家在2020年的最新影像創作,這些作品以近期發生的政治、社會與文化事件為靈感,深刻講述并討論了當下多變而流動的現實情狀。放映當天,藝術家馮冰伊還將蒞臨現場,與觀眾分享更多創作背后的思考與感受。
除此之外,“上海影像周”啟動首日,2020年『曝光獎』獲獎藝術家徐冠宇及其他入圍藝術家的先鋒創作,也將亮相影像藝術博覽會最新創立的線上項目『點亮屏幕』。『曝光獎』是影像藝術博覽會助力實驗攝影的重要平臺,所有參與此次線上展覽的作品都充分體現出藝術家對攝影邊界的突破。9月11日-10月9日,登陸影像藝術博覽會官網,即可查看、瀏覽并購買此次參展的全部作品。
上海 ·活動
誌屋Modern Studio

開幕:2020.09.11,5-7pm
展期:2020.09.11-09.20
主辦:影像藝術博覽會 & Modern Eye
此次展覽是藝術家瑟米爾·陶迪的中國首展。這位由絕版影像館(新竹)代理的印度藝術家,慣用微型布景、真人大小的裝置、道具和舞臺,創造幻想世界,來探索社會背景、政治權力、超現實和個人情感。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藝術家把熟悉的日常景象顛倒過來,迫使觀眾挑戰他們的本能和對這些時刻的理解。由此,陶迪將注意力吸引到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分離和疏遠之中,并試圖向觀眾建議一種與環境連接的新方式。
OCAT上海館
四維紙:手工造紙與手繪動畫工作坊
時間:2020.09.12,2-5pm
主辦:OCAT上海館
作為OCAT上海館年度項目「影像的分野」中的一部分,此次工作坊邀請藝術家易連為召集人,展示其近年與云南手工造紙作坊合作完成的作品《四維紙》,并以該作品的核心創作方法前來工作坊授課。同時,韓國造紙藝術家金繡辰將作為工作坊手工造紙部分的導師,讓參與者有機會觸摸傳統造紙手工藝的肌理。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時間:2020.09.13,2:30-5:30pm
主辦:影像藝術博覽會
2020年的許多日子似乎都被拉長了,不同時區發生的事件在輪番上演并持續發酵,身邊的遠方的新聞,昨天的今天的情緒,在被困住的某地蔓延。時間似乎不再真實,一天,一周,一月,一年,只是日歷上的數字和畫面。有感于此,影像藝術博覽會特別策劃了此次放映,通過喬瓦尼·歐祖拉,程新皓,鄭源,陳亮璇&致穎,楊圓圓,林鈺玘,帕特·弗林,梁玥,馮冰伊的最新創作,呈現發生在此時彼地的種種故事。放映當天,藝術家馮冰伊還將蒞臨現場,與觀眾分享更多創作背后的思考與感受。
上海攝影中心
我與你:埃里克·索斯
藝術家問答視頻線下首映:2020.09.12-09.13
展期:2020.08.01-11.20
主辦: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我與你”是美國攝影藝術家埃里克·索斯首次中國個展,囊括了其創作生涯中多個主要系列,從《完美陌生人》、《尋找愛》、《眠于密西西比河畔》、《尼亞加拉》、《破碎手冊》、《歌本》,到最新系列《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劇烈》,借此觀眾們可以透過索斯不同時期的作品見證藝術家的心路歷程。而自展覽開幕以來,上海攝影藝術中心就泛征集大眾對于索斯攝影作品,及更多與之相關的有趣問題,索斯也從眾多提問中,挑選了其最感興趣的進行回復,并錄制了視頻。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Alter Gallery
影子是我的情人,心是仇敵
分享會:2020.09.12,3-5pm
展期:2020.08.30-10.25
主辦:Alter Gallery(上海)
本次展覽主要展出的是藝術家馬良七年前所創作的系列作品《影子是我的情人,心是仇敵》。這一系列作品試圖用攝影的方式和一些中國當代著名詩人的作品對話,包括北島,歐陽江河,王寅,黃燦然,翟永明,芒克,沈浩波,俞心樵等等。展覽中有一組2020年拍攝的作品《你的肖像》,藝術家馬良將作品完全沉浸在一組八九十年代上海老房子的置景中,分享會就以此置景空間為背景。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時間:2020.09.13,1-3pm
主辦:TongWorkshop & Alter Gallery(上海)
科技的發展讓老東西“數字化”卻沒有想到,其實那些正在消逝的古老技法也能將當今數字的文件“實物化”。此次工作坊,提出“濕版回歸”的概念,就是希望通過工作坊體驗,讓人們學習如何把手機里的冰冷的二進制數字照片通過“濕版攝影”的古老方式重新轉換成一張有溫度的實物照片。
杜夢堂

開幕:2020.09.12,5-7 pm
展期:2020.09.11-10.10
主辦:杜夢堂(上海)
此次預覽為藝術家雨果·德維切爾2021年個展的預熱項目,主要聚焦藝術家為2019深港城市/建筑雙年展創作的四件《遠方》系列藍曬攝影作品,并在此期間特別放映影像作品《萬象》。《遠方》 系列始于2019年,由四幅數字紅外圖像構成。通過運用天文觀測的圖像采集方式,這一系列描繪并關聯了月球隱藏面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景象,在已知與未知、可見與不可見之間建立了連接。《萬象》影像作品曾在巴黎東京宮進行放映,該系列作品采集了宇宙物質、火山碎片、原始植物等圖像,通過紅外線攝像技術與藍曬印相法,將不可見的光譜層可視化。這一系列將歷史與當下接軌,并建立起一個超越空間與時間限制的世界。
周圍藝術

開幕:2020.09.12,4-6 pm
展期:2020.09.11-10.31
主辦:周圍藝術(上海)
攝影有著與生俱來的記錄功能。然而,隨著當代技術的進步,這一紀錄的媒介早就不再忠于現實。圖像被藝術家們捕捉、構建并在暗房或電腦中后期制作而成。此次展覽將呈現董文勝,廖健行,盧彥鵬,陸元敏,馬良,塔可六位藝術家,其創作都關注對于過去的再現,既有具體的、客觀上的過去,也包含情感與主觀回憶中的過去。歸去來兮,這些影像作品將如同照片在暗房中顯影般,“提供人們對于過去的回顧以及對于現在的了解而所需的大部分信息”。
ArtCN
熵
開幕:2020.09.12,5-8pm
展期:2020.09.12-10.18
主辦:ArtCN(上海)
“熵”,一個用來量化混亂,無序,隨機性或不可預測性的度量,起源于物理化學中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熵增”定律指出:熵,即混亂、無序的總量會隨著時間自然增加,并且需要投入能量來維持或恢復結構和秩序。萬象的本質即是一個充滿混沌和不確定性的體系,通過對立與沖突,平衡與打破,毀滅與新生以此完成能量的不斷轉換和不同形態的更迭。ArtCN很榮幸地舉辦群展“熵”,分別呈現由Rachid Khimoune所創作的雕塑裝置,以及來自Astrid Krehan和Michel Temman的攝影作品。通過不同媒介,三位藝術家以自身獨特的藝術語言,探討了當代社會語境下,世界在接受混沌的同時,持續能量轉換的思考。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量子畫廊
未被證偽,皆是科學
開幕:2020.09.13,4-6pm
展期:2020.09.13-10.26
主辦:量子畫廊(上海)
陳抱陽是一位在科技與藝術之間工作的創作者。在他看來,科技不僅僅是一種創作手段,更是藝術家的合作者。因此,他經常對現有科技進行修改,不將它們置于產品經理預設的應用場景里,而是將其與自己的創作思維結合。在此次展覽中,藝術家將使用新科技重新解讀《山海經》,循神話故事為敘事線索,以圖志衍生視覺元素,構建游戲化空間。故事以“九尾狐”的視角展開,并通過跟隨九尾狐的一次次轉世,探訪《山海經》神話。除此之外,本次展覽還將展示女媧補天的蟲洞想象以及大禹治水的基因編輯想象。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上海 ·展覽
明境:康迪達·赫弗
展期:2020.09.05-10.31
地點:德玉堂(上海)
睽違六年,康迪達?赫弗的靈光再次重現于上海德玉堂畫廊。本次個展旨在向亞洲觀眾展示康迪達?赫弗在地域和時間方面對空間特征的處理手法,包含了1900年之前和之后的歐洲,以及墨西哥和阿根廷當時受歐洲風格影響的建筑空間。此外,本次也帶來了赫弗近期創作略顯抽象的幾件作品,這些突破她以往風格的抽象作品是她在拍攝大型空間期間同時創作出的。赫弗精密的創作通過這些時間的痕跡進而勾勒出了一種深邃而富有同理心的明亮澄凈氛圍。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布魯斯·瑙曼:影像實驗
展期:2020.08.16-09.20
地點:Edward Ressle(上海)
此次展覽與芝加哥藝術學院的視頻數據中?(VDB)合作舉辦,展出作品源?卡斯泰利-索納本德(Castelli-Sonnabend)的影像收藏,呈現了布魯斯·瑙曼創作于1968-1969年的五件關鍵性影像作品:它們被?泛視為20世紀藝術史上最具先鋒性和影響?的作品之?,不僅深刻挑戰了藝術實踐,并且徹底改變了我們對藝術的普遍觀念。這些影?使?傳奇畫廊主李歐·卡斯特?(Leo Casteli)購得的Sony Portapak攝像機進?錄制,藝術家由此得以充分實驗錄像儀器的可能性。正是這個契機將瑙曼的影像藝術創作推到了?個?潮——他創造了?系列??錄像影?,在?作室中反復地進?踩踏、跳躍、拉琴、投擲彈球等動作和?為。每件作品的?度約為60分鐘;當被展出時,影?中的瑙曼給??種似乎要將各種?聊的動作永遠重復下去的印象,從?使藝術家本?和觀眾都同樣經受?次??的耐?測試。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李燎:近鄉情怯
展期:2020.06.20-10.11
地點:喬空間(上海)
此次展覽,李燎?次帶來了他的《不知道》系列作品。李燎的實踐展??系列雜糅了真實境遇與藝術?為的混為?談。通過時常頗具寓?意味和?嘲式的?動策略,他主動設局或因勢利導、踐?著對社會現實問題的關注。與此同時,李燎將“社會介?”落實到微觀社會系統及具體條件下的?體??,對家庭?產、社會?產及藝術?產的評價機制及規則進?觀察,并嘗試提供?套應對壓?的戲謔策略,由此引發經驗上的再認識。2019年李燎開始了《不知道》系列的全新創作。正如藝術家本?所?,有時候不?定要很清楚地知道為什么要做?件事情;也有很多事情不?去表達。如果說之前的創作是李燎知道要做什么,那么《不知道》系列就是和之前的創作形成了?種對?。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更新風景:季勇個展
展期:2020.06.06-09.19
地點:M藝術空間(上海)
此次展覽是M藝術空間為法國攝影藝術家季勇舉辦的第三次個展。展覽聚焦藝術家2017年創作的《更新風景》和2019年創作的《超越平凡》兩個系列作品。《更新風景》系列主要為藝術家自2012旅居亞洲六年延續環境議題的創作脈絡,主要拍攝地點為臺北-上海等城市;《超越平凡》是藝術家2018年再次返回歐洲生活,面對環境快速變遷與文化崩壞的沖擊與哀傷,其系列創作完成于柏林-巴黎兩地,歷時一年。空間選擇在這個時期將這些作品推到觀者的眼前,也希望透過藝術家獨特的視角和超前的洞見,引起人們些許的反思和共鳴。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回音
展期:2020.05-12
地點:知美術館
此次展覽集合來自七個國家十五位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以當代攝影為主體形態,同時涵蓋20世紀及當代繪畫、裝置和影像等多種媒介。通過將作品與建筑空間無邊界融合,講述一個歷史萬花筒般時空流轉的故事。“回音”包含語言與聲音的實體想象,也是一種多維度的呼應關系。作為一種同步雙向的狀態,“回應”一方面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回望歷史、與歷史對話,致敬19世紀末20世紀初令人向往的法國美好時代;另一方面以當代藝術的語言對現實和未來進行反思與探索:愿我們生活的當下即是內心理想的美好時代。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時間的玩具
展期:2020.05-12
地點:知美術館
此次展覽是BAO COLLECTION創始人藝術收藏的實驗首展。10十余位藝術家涵蓋古代雕像、現當代繪畫、攝影、裝置、影像等12件作品穿越時間與空間的維度,跨界并置,宛如歷史的珍珠被“玩物者”的癡迷絲線所串聯。正如展覽之名“時間的玩具”以別致精微的形式呈現一個以藝術為帆在時間中穿梭、玩耍的收藏者之家的逍遙狀態。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其他地區
何博個展

展期:2020.09.12-10.21
地點:L.A.P. Gallery(武漢)
此次展覽將較為完整地展出何博的4組作品,包括《延伸的刺點》、《從此沒人和你說話》、《自拍者:尺箋傳影》(與許雷合作),以及《三月八日的若干回響》。這4組作品體現了何博創作的兩個主要方向:其一,圖像和文字在傳遞信息、構建真實性上的功能;其二,災難事件。在第二個方向的創作中,何博會使用新聞圖像和相關檔案,通過設置不同維度或規則,重新回憶、解讀那些其實不可能被遺忘的時刻和故事。在世界局勢錯綜復雜的當下,何博的創作選擇直面問題,從自我的觀察、審視出發,在作品與觀眾之間建立鏈接,繼而重新鏈接到那些被我們忽視,或者不得不遺忘的“別處”。實際上,此次疫情讓我們明白,“別處”亦“此處”。
生:周強攝影個展
展期:2020.09.12-10.11
地點:觀看藝術畫廊(蘭州)
本次展覽主要呈現藝術家周強游走于城市、鄉村、山川、河流之間的影像記錄。關于展覽的主題,周強解釋說:“12歲輟學后,我無所事事,游手好閑,江邊釣魚混日。一天江面上飄來一片翻著白肚的魚兒,有些死了,有些奄奄一息茍延殘喘。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隨岸逆流而上,渡口船夫告訴我,‘上午有人放生’。生死與私欲,在當時并不是我關心的,我僅是好奇而已。2017年我在一座寺廟里看到放生池里的烏龜在假山下曬太陽,假山上的公鴿子在尋求交配。時隔十三年,這兩個并不相干的場景在我大腦里不謀而合。我按下快門拍下了眼前的畫面,從此開始有意識地用相機探索生存與欲望之間的關聯:它們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思考?”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威廉·埃格爾斯頓
展期:2020.09.10-10.17
地點:卓納畫廊(香港)
卓納畫廊香港空間,欣然呈現美國攝影師威廉·埃格爾斯頓的中畫幅與大畫幅攝影作品展。此次展覽是藝術家在大中華的首次個展。這些作品拍攝于1970年代,其中許多作品此前從未展出。在近六十年的歷程中,埃格爾斯頓建立起了自己獨特的圖像風格,將帶有地方特色的主題同他與生俱來對色彩、形式和構圖的細膩理解融合在一起。其生動飽和的畫面將平凡的日常轉化為與眾不同的詩意圖像,而又免于陷入固化的解讀。作為彩色攝影的先驅,埃格爾斯頓幫助提升了攝影媒介的地位,使其成為今日廣受認可的藝術形式。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真實與虛構:貝爾納·弗孔
展期:2020.09.09-10.10
主辦: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成都當代影像館
地點: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在紀實攝影盛行時期,貝爾納·弗孔率先使用置景來重現他記憶中的童年、反映他對現實的思考、呈現對文本的重新解構,這位置景攝影的先驅將充滿詩意的畫面帶至眾人視野,使不少人意識到置景攝影的優勢所在,從而開始主動使用置景這一方式。幾十年過去,當初被貝爾納·弗孔影響的人已成為新一代攝影領袖,這位置景攝影的宗師卻隱退去文字與影像媒介。此次展覽由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和成都當代影像館聯合呈現,希望以多視角全面展現貝爾納·弗孔的作品及其創作脈絡。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張巍個展:人工劇團——第二幕
展期:2020.08.18-09.30
地點:新氧藝O2art
張巍,一位以攝影為媒介來制造虛擬圖像的藝術家,慣以深沉的視覺語言重申著他對身體與身份問題的關注。他的作品中彌散著對結構、比例、輪廓、明暗以及人物精神性的控制,整個制像過程充滿了那些繪畫式的驚心動魄的時刻。此次展覽所展出的作品,以西方標志性繪畫作品人物的形象為雛形,將數以百計普通人的身體局部重新進行組合,通過人工互換,將其真實形象徹底消失和打碎。張巍主動清除掉偶然與瞬間,使圖像有了穿透意識的說服力,從而塑造了全新的、虛擬普通婦女的肖像。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劉思麟:我無處不在
展期:2020.08.15-11.29
地點:昊美術館(溫州)
攝影是關于過去的事,描繪的是時間凍結的生活瞬間。它是一個人存在的證據,也是特定事件已經發生的證明。然而,這一論點始終是有爭議的,甚至是錯誤的,特別是在充斥著媒體偏見和虛假新聞的所謂“后真相”時代。藝術家劉思麟就通過攝影和影像藝術的語言探索了原始與虛構的關系。此次展覽并置展示了劉思麟的三個系列作品:《我無處不在》,《Appme》和《警笛》。在這些藝術實踐中,劉思麟研究并重新詮釋了“圖像崇拜”的傳統社會習俗,并且通過其所建構的圖像,藝術家重新審視了歷史敘事和文化記憶,進而反思大眾媒體環境中對文化偶像的迷戀以及商品文化的價值。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回南天
展期:2020.08.08-10.10
地點:木格堂影像藝術空間
本次展覽是藝術家丘的個人展覽,作品來自丘持續二十年創作的的影像及裝置作品,以及其用通靈與凌烈、玄秘與真實的視角所記錄的南方光影。談及本次展覽及作品,藝術家表示:"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我一直在夢與現實中尋找著什么……只是透過玻璃的后面,我看到夢里似曾相識的影子和現實中飄惚的夢。一直以來,總有種揮之不去的感覺,它在締造著心靈的王國,當人生茫茫時,他總是最好的歸宿,那早已習慣了流放的它,并在流放中不斷生產﹑增強一種叫做‘場’的東西。帶著南方濕潤的空氣和飄動的粒子,力尋一個帶有異度空間的非現實的場,一個時空中殘存的場……"。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南·戈爾丁中國首次同名個展
展期:2020.07.24-11.24
地點:光社影像中心(北京)
此次展覽為攝影藝術家南·戈爾丁的中國首個同名個展,呈現了藝術家幾個重要創作階段的作品,包括《性依賴敘事曲》、《The Other Side》、《I'll be Your Mirror》等,作品均為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Cibachrome印相制作的收藏級原作,為國內首次亮相。作為“私攝影”的鼻祖,戈爾丁代表著被主流價值觀所蔑視、忽視、否定的一群人,她發自內部的、不避感情傾向的影像,提示出對某種被否定的價值的個人評價。她與一群自覺生活于社會邊緣、對嬉皮文化持同感的年輕人過著一種波希米亞式的生活,并用自己手中的相機將這個生活圈子的各色人等的日常生活以一種高密度的影像記錄方式拍攝下來。戈爾丁的攝影作品,既保持客觀性,又積極介入對象,主觀性強烈且充滿私密性,很好地體現了當代紀實攝影從“我替你說”到“我替我自己說”的變化。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五人展
展期:2020.07.18-09.20
地點: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北京)
此次展覽為觀眾帶來了荒木經惟、森山大道、深瀨昌久、石內都、細江英公五位攝影大師共計118件經典攝影作品。這五位攝影大師相繼涌現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在其前輩們的影響下以各自鮮明的風格參與“日本攝影”的發展進程,成為影響至今的黃金一代。展覽不僅包含一系列最為人熟知的代表性作品:森山大道的《獵人》系列;荒木經惟的《感傷之旅》系列;細江英公的《薔薇刑》和深瀨昌久的《鴉》,更首次公開展出石內都的驚喜之作《歸來去》。除此之外,展覽還打亂時間線以“烈日之下”、“愛欲挑釁”、“永恒虛無”三部分串起日本攝影近五十年宏觀的歷史與標簽之下個體的發展。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片刻:藝廊藝術家群展
展期:2020.07.18-09.26
地點:絕版影像館(新竹)
COVID-19使全世界的人們更認真地思考生活中的每一刻。當行程與計劃可以被任意修改、延后而人們可能在無預警下失去身邊的人,自此“分鐘”似乎變得不再重要。我們從歷經混亂到至今的新常態,在過去幾個月里,社會大眾有了機會重新審視并思考人生意義、著墨片刻的重要性。絕版影像館也借這段期間重新審視館內收藏并于藝廊一樓主展區策劃了這場新的展覽,展出包括藝術家廖益嘉、瑟米爾?陶迪以及唐景鋒的作品。絕版影像館希望此次展覽能成為每個人的新起點,一起讓片刻擁有深刻意義!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多向的南方——潮濕和松軟之外
展期:2020.06.27-09.20
地點:假雜志圖書館(寧波)
南方,哪里是南方?站在南極點,還有南方嗎?借由這些問題,可以立刻意識到南方是一個相對概念,在人類必要的交流中,需要“北”的存在才能指“南”。此次基于藝術書的展覽,以假雜志所在的位置——寧波為參照,南方的位置被劃定為泛東南亞及赤道區:中國南方,新加坡,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印度,印尼.....并試圖以“居住與生活”為視角,為讀者提供一條深入該區域的路徑:214 在貴州鄉間的持續創作將人們帶入一片炎熱潮濕之境;新加坡“城市花園”的打造喚起趙仁輝、Kevin WY Lee和黃淑婷對樹木的興趣;Romi Perbawa 對印尼生活中常見的少年賽馬所做的反思;最后一頭牛的命運引發趙仁輝對新加坡牛的歷史的追尋;Vasantha Yogananthan 鏡頭中與人類和諧生活在印度城鎮中的動物——點彩的處理讓人聯想起印度的宗教壁畫,以及黃淑琪團隊通過梳理香港白沙澳鄉興衰史呼吁對自然與根基的回歸。通過這些藝術書,觀眾可以稍稍觸及生活在其間的滋味,也可以在細讀每本書的過程中展開更多除生活以外的遐思。
原標題:《上海影像周來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