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拿什么讓你安靜,我的孩子?丨令家長“精疲力竭”的多動癥
原創 趙夢婕 精神衛生686
經過了半年多的超長假期,“神獸們”終于要“回籠了”,老父親老母親們懷著激動的心、帶著抑制不住的笑容將他們送到學校,期盼著久違的寧靜時刻。但有些家長可能很快會收到老師的反饋:“上課不專心”“在座位上坐不住”“打擾其他小朋友”,特別是那些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這令家長和老師都頭疼不已,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我們先一起看看下面這個案例:
“媽媽,到我了!到我了!”
“怎么還沒到我?......”
“砰!砰!砰!......”“你別敲門,安靜一點!”
“媽媽!.......”
小A雖然還在診室外候診,但他的聲音已飄進了診室,還要不時的打開門來“觀察進度”。
輪到小A時,體型敦厚的小朋友急匆匆地坐在椅子上。坐下的霎那間,說時遲那時快的已經拔掉了別在病歷本上的曲別針,拿在手里把玩。“阿姨抽血嗎?”嗓音響亮,邊說著,手里的動作不停,一句話的功夫曲別針都被掰直了!還沒來得及回答他,肉乎乎的小手已經鉚定了電腦上的優盤。
這時隔著口罩都能看到小A爸爸媽媽對著醫生無奈又歉意的微笑,看來這個情況經常出現呀。
醫生在與父母了解信息的過程中,小A在診室內來回跑動,不能安靜的坐著,多次打斷他們的談話,“阿姨你喜歡看恐怖視頻嗎?”“阿姨我給你講......”“那個視頻特別好玩......”邊說著邊擠到醫生身旁,拿著手機一通操作......
醫生了解到,小A平時上課時經常走神、分心,在座位上坐不住,經常扭來扭去,小動作多,有時會不經老師同意離開座位,學習時經常粗心大意,抄錯數、漏寫題目等,丟三落四,家長經常需要購買大量的文具、作業本幫他“補貨”。
上述案例中的小A是一個多動癥兒童,平時家長在養育過程中經常覺得“精疲力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多動癥。

多動癥所對應的醫學名詞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英文全稱為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ADHD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起病于兒童期,是兒童常見的一種精神心理問題,男孩更多見,表現為與年齡不相符的注意力缺陷和/或多動沖動癥狀。

ADHD可以分為兩大類癥狀:注意缺陷癥狀和多動/沖動癥狀。許多人以為只有表現為活動過度,即表現為多動時才是“多動癥”,其實不然。根據癥狀表現,ADHD可以分為不同類型,包括注意缺陷型、多動沖動型和混合型,注意缺陷型的孩子可能沒有明顯的多動沖動癥狀,因而沒有“多動”表現時仍可能是ADHD。
注意缺陷癥狀可表現為:
1)經常粗心大意、馬虎,不注意細節;
2)在聽課、閱讀或談話時很難保持注意力;
3)跟人說話時經常看起來心不在焉;
4)很難按照指令與要求做事,學齡兒童會不能完成家庭作業;
5)很難組織好分配給他的任務或活動,凌亂、沒有條理,時間管理能力差;
6)不愿意做持續需要用腦的事情,比如家庭作業、閱讀等;
7)經常丟失學習用具、日常用品等,如鉛筆、書本等;
8)經常因為外界的無關刺激而分心;
9)日常活動中容易忘事,比如布置的作業或任務。
多動沖動癥狀可表現為:
1)經常坐不住,手腳動個不停或在座位上扭來扭去;
2)在教室上課時會離開座位,或其他需要坐在位子上的場合經常離開座位;
3)經常在不適當的場合跑來跑去或爬上爬下;
4)經常無法安靜地學習或做事;
5)經常說話多,“滔滔不絕”;
6)經常忙忙碌碌的;
7)經常在問題沒說完時搶答,例如不能等待按順序發言;
8)經常難以按順序等待,比如排隊時總是表現不耐煩;
9)經常打斷別人,或者打擾別人,比如打斷他人對話、游戲等。
此外,ADHD兒童由于缺乏克制力,要什么就非得立刻滿足。他們的情緒不穩,又缺乏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急匆匆的。他們常對一些不愉快刺激作出過分反應,以致在沖動之下傷到他人或破壞東西,與同齡孩子交往中有時會誤傷他人或經常與他人發生沖突。

并非如此。ADHD的診斷需要在相對長的時間內、在兩個以上的場景中(如學校、家庭)符合上述癥狀中的一定數目,并且需要綜合考慮孩子的年齡及對功能(如學業、交往)的影響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如果家長覺察到孩子與同齡兒童相比,經常表現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馬虎、活動過度等,應去專業的醫療機構進一步評估明確。
另外,有些家長會問:“孩子雖然在上課、完成作業時經常分神、注意力不集中,但在玩電子游戲或者感興趣的活動時可以保持一段時間的專注,是不是說明孩子不存在注意力缺陷的問題呢?”需要注意的是,ADHD的注意力缺陷為主動注意缺陷,即在完成枯燥任務,或者需要刻意保持注意力、大部分同齡人都可以保持注意力的任務時表現為難以集中注意力。

我們應該怎么辦?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父母及主要家庭成員要正視ADHD這一問題。
很多家長并不能接受孩子存在ADHD問題,或者將孩子的一些癥狀表現歸因為孩子“懶惰”“意志力不足”,或者“家長管教不力”等。其實這樣既無法幫助孩子解決困難,還會惡化親子及家庭關系。要知道,ADHD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其本質上是“大腦管理系統”內化學遞質系統失衡,雖然目前缺乏客觀的檢查手段,但生物學是諸多可能病因中的主要因素。家長更全面、更科學的了解ADHD的相關知識,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改善親子關系。

ADHD兒童越早進行有效干預,越能減少因ADHD帶來的學業、社交等方面的功能缺陷,并有助于減少可能在青春期或成年期出現的其他共患問題,比如焦慮、抑郁、成癮等。
對于學齡期ADHD兒童來說,藥物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式,當然這也是家長顧慮最多、疑問最多的一種方式。大量研究都證明了藥物對ADHD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藥物可以很好的減輕ADHD癥狀,從而提高學業表現、改善人際交往等。目前常用的藥物有哌甲酯、托莫西汀等,一些常見的副反應如食欲不振、睡眠影響等,可能會隨著服用時間增長、或者調整服用方式等得到緩解。一定注意,藥物治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有些家長經常會問“藥物可以治愈ADHD嗎?”遺憾的是,目前沒有任何藥物或方法可以“治愈”ADHD。ADHD的治療及管理是一個長期過程,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需要家長、孩子以及學校的多方面合作,長期堅持管理好ADHD的癥狀,幫助孩子更好地解決困難。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中常見的精神心理問題,大部分ADHD兒童的癥狀持續到青少年時期,甚至部分持續到成人期(是的,你沒有看錯,成人也會有ADHD),長期存在的ADHD癥狀會影響工作、學習、家庭及人際交往等多方面,且增加了共患其他精神心理問題的風險。
因此,ADHD不是簡單的“太調皮了”,不能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孩子長大就好了”,需要家長們提高重視。早診斷、早干預,讓醫生、家長、老師及孩子聯合在一起,更好的幫助孩子應對ADHD。

《分心不是我的錯》
《分心的孩子這樣教》
《如何養育多動癥孩子》
《多動癥兒童的正念養育》
#參考文獻
[1] 李世明,馮為,方芳,董小惠,張紫娟,楊雀屏.中國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病率Meta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8,39(07):993-998.
[2] 蘇林雁,兒童精神醫學.[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 原著:Thomas E.Brown,主譯:王玉鳳.注意缺陷障礙.[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
[4] Austerman J. ADHD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Assessment, management, and an update from DSM-5[J].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82(11 Suppl 1): S2-S7.
注: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刪歉。
作者:趙夢婕
單位: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事部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