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師節|上海紐約大學首任校長俞立中:我也曾被老師傷過自尊
近日,上海紐約大學首任校長俞立中現身深圳一場以“未來教育:在不確定性中成長”為主題的教育論壇,他笑聲爽朗,精神矍鑠,整個人狀態看起來要比他實際年齡年輕很多。恰逢教師節即將來臨,對談中俞立中也回憶了那些令他難忘的老師。

俞立中
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俞立中今年71歲。
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俞立中有很多社會身份,其中“校長”最為人所知。2012年4月,俞立中出任上海紐約大學第一任校長,在其花甲之年迎接人生的新挑戰。此前他歷任三年上海師范大學校長、六年半華東師范大學校長。俞立中也是上海第一位開通微博并實名認證的大學校長,被學生們譽為“最親民校長”。
今年5月29日晚,上海紐約大學2020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校長俞立中在致辭中宣布,他將正式退休離任。6月1日正式卸任后,俞立中被授予“上海紐約大學榮譽校長”稱號。
俞立中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他隨時都可以退下來,回去當教授,“不在乎校長的頭銜,就會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不需要去考慮這樣做會不會加分。太想當校長會給自己套上枷鎖。”當然,校長這個身份從某種意義上會伴隨其一生。
我并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
從1990年結束英國留學生涯回國,聘為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起,從最初的單一教課到負責大學綜合管理工作,俞立中這一生都在從事高等教育事業,“我想在人生的成長過程當中,老師對你的影響顯而易見。”俞立中被回憶觸動,從自身經歷有感而發:
“一個比較不負責任的,或是不稱職的老師會在很多方面影響學生,尤其是對學生情感,及其可能發展方向的改變。一個好的老師能夠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引導他們做出更符合個人意愿的選擇。”
俞立中自稱其并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讀小學時,我曾被老師拖出教室”,現在回憶起來,他將原因歸咎于“一個小孩喜歡自說自話”。
“比如,老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應該舉手發言,當時我就在座位上自說自話回答了。當時我大概就是為了表現一下自己懂的,性格過于活躍。那位老師不喜歡這個類型的孩子。幾次這樣下來,老師火氣上來了,就把我拖出了教室”
俞立中記得他小學時期,老師會定期作品德考評:“我現在覺得其實所有的學生品德考評應該都是“甲”,但我的品德評語是乙。這已經屬于非常個別的學生。這就說明就是老師對你很不認同,很傷我的自尊心。”
幸運的是,俞立中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很好”的老師——“數學老師,我們的班主任,他會欣賞你、引導你。這位老師馬上就改變了我,令我重新有了自信。”
初中時代的一位老師同樣令俞立中印象非常深刻,記得有天下午,那位老師說要上團課的同學留下了,不上的人就可以回家了,當時俞立中就背著書包走出教室,“跑出去一看,就我一個人出來了,其他所有同學都坐在教室里,當時我覺得很尷尬,但是我已經出來了,只好走了。”因為那次‘特別’表現,那位老師注意到了俞立中,老師并沒有視俞立中為學生中的“異類”,還找機會與他談心,“結果我就成為了最早入團的那批學生之一。”俞立中覺得有時老師的引導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理性表達自己,理性聆聽他人
站在傳統教育向未來教育變革的路口,談及今天這個時代下,教育工作者到底如何培養學生,幫助他們掌握哪些技能?俞立中首先認為大學的培養理念與培養模式不應該都是相同的。“學校要自己去思考,怎么才能吸引到我所需要的學生,相對應的我應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是什么樣的。”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模式了,這個教育的生態系統就建立起來,學校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影響。
俞立中認為不應鼓勵學校走同樣的一條道路,“大家都按照某一種模式去發展并不是有益的做法。”
他以上海紐約大學為例,“我們的定位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培養全球化時代的創新。”由此展開學生的培養方面相關要義。
第一,學生具有全球視野,樂于跨文化溝通交流合作。俞立中強調并非所有學校都必須如此,例如以培養工程類人才為目標的學校,就可以嚴謹的工程師思維為第一基礎。
第二,強調主動學習。如今,信息與認知迭代的周期越來越短,人需要不斷學習。老師要有意識去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以建立其終生學習的能力。
第三,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老師引導學生勇于實踐、探索,試錯,“你要在這個實踐過程當中,去明白怎么學。”
第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你不要迷信權威,不要全盤接受現有的結論,而是要樂于提出新想法,也許你的想法是錯的,但是你敢于挑戰。”
創新是當下社會各行各業推崇的熱詞,表達和聆聽則是一個人一生都在練習的技能。俞立中建議年輕的學子們,既能夠理性去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可以認真聽別人用同樣獨到的方式來表達他自己的觀點,這可能是跟你完全不同的觀點,“你要有這樣的一種思維模式,才能夠去不斷接受新事物,進而提出自己的創新理念。”
用一個生命去影響另一個生命,老師對你影響最深的事是什么?
澎湃新聞·親子學堂欄目正在征集你對老師的表白,點擊鏈接勇敢表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