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諾蘭談《信條》:如果不搞出點兒新意來,我是不會拍的
關于主題
《信條》由克里斯托弗·諾蘭自編自導,約翰·大衛·華盛頓主演,羅伯特·帕丁森、伊麗莎白·德比茨基、迪寶·卡帕迪亞、邁克爾·凱恩、肯尼思·布拉納等聯袂出演。
在影片上映前,諾蘭保持著一貫的對新作的故事情節守口如瓶的態度。不過,可能因為這一次公映時間一推再推的關系,他倒不吝先揭開冰山一角:“故事取材于時間及我們對時間的體驗,并將科幻小說的元素與經典的間諜片元素結合了起來。其主人公是故事的核心,他就職于一個名叫‘信條’的高度機密組織。通常,此類角色都非常冷酷、憤世嫉俗。然而,他們的行為及肩負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是無私和自我犧牲的,代表了不同的行為準則及對同胞的責任感。”

《信條》花絮照
至于靈感來源,諾蘭表示:“我認為,作為一名電影制作人,你會有一系列想法,而抽屜最里頭的東西可能要幾十年后才能實現。一切皆有定數。”“我從小就喜愛特工電影;它的內容非常有趣、令人興奮。但是,如果不搞出點兒新意來,我是不會拍攝的。簡單來說,我們對《盜夢空間》這類‘偷盜類型’所做的顛覆,也就是如今我們將《信條》代入間諜類型的方式。”
除了間諜片是諾蘭此前并未觸及過的類型外,這部作品的新意還落在對于“時間”的解讀上。時間,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可以感受,卻無法掌握;它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這一次,諾蘭要在《信條》里呈現時間的可逆性,而支撐他的理論依據就是熵定律,即宇宙萬物趨于無序,但在單一系統中,衡量混亂程度的度量熵并不會減小。
諾蘭解釋說:“每個物理定律都是對稱的——它能夠沿著時間前行或后退,并且是相同的——除了熵以外。”“理論是,若你能夠反轉某個物體的熵流,就可以逆轉其時間流,因此本片故事以可靠的物理學為基礎。我專程邀請基普·索恩(物理學家)讀了劇本,他幫我從中理解了其中一些概念,當然了,我們不會為此提供依據。不過,這大致基于真實的科學。”
然而,物理概念的奧義如何轉換為具體的故事影像,想必是不小的挑戰。但在諾蘭看來,攝影機恰恰是最佳的解析“時間”的工具。“攝影機實際上是時間的見證者。在電影攝影機問世前,人們無法想象慢動作或反向動作之類的事物。 因此,電影本身就是使這個項目得以實現的時間窗口。從字面上看,攝影機存在,《信條》也隨之存在。”

《信條》劇照
關于技術
即便時間逆轉有據可依,諾蘭也沒有否認以影像呈現的難度。“因為在時間方向與我們所處的環境之間存在互動:比如事物圍繞我們運動的方式,甚至我們呼吸的空氣,”他解釋說,“逆轉的概念是不對稱的,因此規則集合是復雜的,并且須以更復雜的方式來解決。這意味著需要各種技術,從全體演員能夠表演出朝著不同方向奔跑的戰斗場面、奔走的特技演員,到能夠以各種配置向前或向后行駛的車輛,我們需要在逐個鏡頭中完全改變用于創造視覺特效的技術。多年以來我們意識到:若你能夠采用多種不同的技術不斷改變拍攝特技,觀眾就會更加沉浸在畫面中。”
而諾蘭口中的“技術”的必備組成,就是IMAX攝影機和大畫幅膠片。在十多年前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中,諾蘭首度采用IMAX攝影機拍攝,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此番《信條》中的絕大多數場景更是都采用IMAX攝影機拍攝而成,超越以往所有作品。影片的攝影指導霍伊特·范·霍特瑪表示:“我們拍攝了約160萬英尺的IMAX膠片,顯然打破了我們自己的紀錄。我不能肯定地說,但如果還有其它影片拍得更多,我會感到驚訝。”
諾蘭則對霍特瑪的技術贊不絕口:“只需剝下攝影機,使遠攝頭結實到足以承載IMAX攝像頭,但整體又足夠小,可放入汽車等狹小空間內,這樣我們就可以拍攝起來。霍伊特明白我渴望時時與角色同在,因為他擁有出色的工程師頭腦和了不起的拍攝眼光,他還一直尋找方法打破攝影機的拍攝障礙,去看角色在場景中的位置。”他坦言:“多年來,我一直使用IMAX拍攝。它具有非凡的力量,能讓觀眾沉浸在故事情節中。為了使故事盡可能有趣,我們熱切期望能將觀眾包裹在影片中,然后帶著他們去旅行。”

《信條》劇照
關于選角
對于中國觀眾而言,《信條》的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的名字聽上去有些陌生,反倒是片中飾演他的幫手的羅伯特·帕丁森,憑借《暮光之城》等影片在國內累積了眾多粉絲。說起約翰·大衛的父親丹澤爾·華盛頓,那可謂是好萊塢如雷貫耳的演技派演員。不過,現年36歲的約翰·大衛也并非靠著老爹的名號混跡演藝圈,他在斯派克·李執導的《黑色黨徒》里的表現,就獲得了外界的普遍好評,諾蘭也是因此注意到他。

《信條》劇照
“我們需要一個能夠支撐起銀幕的演員。《黑色黨徒》在戛納電影節上進行全球首映時,正值《信條》構思的重要階段。該片不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的自然魅力也令我感到驚喜,他在銀幕上太閃亮了,這使我充滿信心,認為他能夠成為我們這部影片的核心。”
而在拍攝過程中,諾蘭更是確定自己沒有選錯人。“約翰·大衛熱情洋溢、慷慨大方。”諾蘭說,“作為一名演員,他多才多藝,充滿力量,完全投入到表演之中。這也體現在他對劇本的分析和理解上。他對于劇本的閱讀直接而精準,并且完全同步于拍攝進度。這部影片是對特工人物的一種嶄新呈現,主人公環游世界,試圖阻止將會摧毀一切的災難。我認為他從一開始就牢牢掌握了主動權。”
由于片中有不少打破時空束縛的動作場景,演員必須要提前進行體能訓練。而在這一方面,約翰·大衛·華盛頓的辛勤付出更給諾蘭留下深刻印象。“僅從諜戰動作片的要求來看,約翰·大衛的角色就具有極高的體能要求。然后,當你再加入逆轉時空這一因素時,就對他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如果我們找不到這樣一位技巧和體能超神的演員,恐怕很多事都無法在鏡頭內完成。這就是我對此片的感受,特別是與約翰·大衛、羅伯特·帕丁森和肯尼思·布拉納搭檔時,他們越投入到本片所要求的精神中,我們就越能夠在攝影機內完成更多動作,并保證影片的完整質感與沉浸感。”

《信條》劇照
關于場景
賴于諾蘭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信條》的拍攝輾轉三大洲的七個不同國家:從美國到英國、從東歐的愛沙尼亞到意大利阿馬爾菲海岸、從印度到北歐國家丹麥和挪威。其中,愛沙尼亞的飛車戲碼,阿馬爾菲海岸的游艇相遇,英國街頭的法拉利F50競速,印度孟買的高樓歷險、斯堪的納維亞的破冰前行,直至在南加州拍攝的飛機爆炸等場景都需要大規模的場景調度才能完成。
對此,諾蘭表示:“我希望通過《信條》為觀眾提供重新感受、重新體驗動作片,尤其是特工間諜片的理由。我想為我的觀眾呈現一套全新的觀影方式,讓他們也可以體會到我小時候觀看特工電影的那種興奮感。我們也努力為觀眾提供一種全新的體驗,即你觀看電影中的動作場面時,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我們真切希望帶給觀眾們前所未有的時空逆轉之旅。”

《信條》劇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