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港姐73年簡史:讓我們把美還給美本身

2020-09-02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簡單心理 簡單心理

酒酒 ? 撰文

酒鬼 ? 編輯

2020年香港小姐選秀不聲不響地結束了,連個像樣的熱搜都沒能擁有。

“港姐”一年不如一年已經是公認的事實。本來幾個月前,香港無線電視(TVB)已經宣布港姐由于疫情停辦一年。結果沒想到,作為擁有74年歷史的標桿性選美大賽,連停賽消息都石沉大海沒人關注,港媒也紛紛感慨“港姐已死”。

結果TVB還是硬著頭皮把比賽辦了。就在上周日(8月30日)舉辦了決賽,選出的冠軍是有著“小李嘉欣”之稱的謝嘉怡——

觀眾們紛紛感慨,港姐終于恢復昔日的高水平了!終于不再選“豬扒港姐”了!

今年的港姐選美還是值得聊聊的。雖然關注度不高,但這屆比賽依然是睽違已久的“審美回春”。

港姐是時代的產物,香港小姐也反映了時代。今天我們一起看看港姐這74年歷史,她不僅是對女性審美塑造的風向標,更是一部社會對女性審美觀的發展史。

一起來看那青苔碧瓦堆,誰曾睡過風流覺,把七十四年興亡看飽。

起源:粉飾太平的舞女泳裝秀

最開始的港姐選美可不是什么積極向上的活動,大概可以理解為城鎮地下歌舞秀的水平。

1945年9月,太平洋戰事結束,香港重光后被軍政府統治。來年5月,港督楊慕琦崔護重來,撤銷軍政府,復行民政。為了重振香港人民壓抑了3年零8個月的希望,港督覺得應該搞一些粉飾太平的活動,掙點門票錢也可以拿來救濟難民和殘疾軍人。

然后就想出了搞個香港小姐選舉的主意。當時的報章如此描述那次選美的作用:“隨著和平的光臨,人們很需要找尋些趣味、輕松,或者是羅曼斯的氣氛來調劑一下戰爭幾年來緊張慣了的神經?!?/p>

在那個姑娘露小腿都覺得有傷風化的年代,光明正大地看泳裝女是從未有過的好事。于是第一屆港姐選美盛況空前,原本只可容納1700名觀眾的會場最終多擠了2000人。

三千多人為了看泳裝美少女,頂著太陽曝曬了3小時。

但結果可能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香艷。當時的參選規則十分簡單:年齡在16-60之間,能找到一件泳衣穿上即可,不懂游泳也無所謂,畢竟只是走到跳臺上亮相一眼。

加上當時社會認為穿泳衣亮相有傷風化,原本17位報名的選手,最終只有11人上場——11人中還有不少風塵女子。評委倒有20人,比選手都多。

那次選美奪冠的,史上首位香港小姐李蘭,也并沒有美得令人滿意。香港記者是這樣評價她的:“這回當選的香港小姐,只可說是評判員眼下的香港小姐,而不是香港人的香港小姐。若請當選的李蘭出席世界或任何一個地方的選美會,則世界的美術家和攝影師,以后將不回來香港了……競選者只有11人,海中無魚,蝦仔為大。”

1946年港姐冠軍·李蘭

第一屆港姐選了個寂寞,往后兩屆亦是如此,而且越搞越引發女性群體的不滿。

第三屆港姐選舉伊始,《工商日報》就在1948年7月刊中寫道:“因是一般人無不望選聚會對此有所革新,否則名門淑女,及大家閨秀,斷不敢參加,至以清白之軀為供給‘揾綽頭’(搞噱頭)者之犧牲品,同時更望本港婦女團體出來作正義之批評,與不存心玩弄女性之社會各界人士,不予參加‘盛會’,致免對此無聊把戲,有所捧場……”

很直白了:這不是好孩子該看的東西,有傷風化還特別不尊重女性,大家要批判它。于是港姐選舉在1948年后一停就是4年,直到1952年踏著首屆環球小姐選舉大賽的風浪卷土重來。

也可以看出,那時代的香港已經相當在意女性的身份價值問題了。

名媛奪冠,打破“港姐非良家”的成見

終于,第四屆港姐選美它來了,帶著改革后的賽制和整頓后的評審團來了。

這屆比賽限制年齡18-28歲,而且“必須具有良好品德,優美身材,和健康體魄”,但“不拘是否職業女性,結婚與否”。

更狠的是,5位評判全部是女人:副按察司夫人、法國駐港總領事布桑夫人、大律師亞利孖打夫人、杜紹鴻醫生夫人、旅港美商羅伯遜夫人。

女性做評委,有乘風破浪的港姐內味兒了。

幾位夫人的確火眼金睛,選出來一位但茱迪,成為六十幾年后流行的高級臉的鼻祖:丹鳳眼、略寬的眼距、棱角分明的面部線條,拍照時似有若無的微笑,放到現在po出來就是#高級厭世臉#。

后來但茱迪代表香港參選全世界的“環球小姐”,不僅成為首位參加“環球小姐”的華人,還拿了個殿軍。足見審美非常 international 。

1952年港姐冠軍·但茱迪

但茱迪這個冠軍更大的價值,在于撼動港姐選美污名化的革新。

父親是著名導演但杜宇,母親是紅遍上海灘的電影明星殷明珠,結果這個女孩卻要靠自己的努力。在那個尚未喊出“女性獨立”口號的年代,但茱迪憑一己之力證明了女性可以不依靠別人打開事業之門。

這種有身份、有社會地位的“星二代”出現在麗池夜總會,參加港姐選美,也結結實實地打破了“良家女”和“港姐”的次元壁。從此以后,參賽者大多是“良家婦女”甚至“大家閨秀”,舞女逐漸淡出了港姐選美的舞臺。

自此,“女性魅力”之于香港女性不再是值得羞恥的事。她們正視自己的美,并為之驕傲。

“母儀天下”

香港小姐在她誕生的第27個年頭結束了在麗池夜總會漂泊的生涯,正式由TVB接手——

邵逸夫心里很清楚,港姐選美是最便捷收割女藝人苗子的方式。邵逸夫在吹捧港姐方面不遺余力,不僅增加了賽事規定:港姐可以獲得一年的TVB正式演員合約;而且親力親為,在TVB臺慶等重大活動中帶新鮮出爐的港姐出席,并坐在緊靠他的位置上。

TVB接手后的港姐,也喊出了那句至理名言的口號:智慧與美貌并存。

TVB的造星時代就此拉開序幕,港姐也喜迎長達20年的黃金時代。當時正是香港恢復元氣的時代,傳統文化和傳統審美回歸。港姐選美也誠實地反映了那種端莊大方的傳統審美,選出的港姐眉目間都是六宮之主、母儀天下的氣質。

1973年第一屆全港直播的港姐選舉中,港姐出現了兩位并列冠軍,分別是TVB選出的孫泳恩,和“香港東方之珠選美會”選出的狄波拉。

狄波拉加冕后,她三棲于電影、電視、TVB主持,在出道第五年風頭正盛之時息影嫁人。丈夫是香港演藝界人稱四哥的謝賢,他們的兒子叫謝霆鋒。

1973年港姐冠軍·狄波拉

有著“世紀美人”之稱、后來憑借《楚留香》、《上海灘》、《新白娘子傳奇》紅遍兩岸三地的趙雅芝,參加第一屆港姐選舉的時候曾是奪冠熱門。畢竟姣好的面容加上空姐職業帶來的儀態大方,當時19歲的趙雅芝站上選美賽道簡直就是耀眼。

可惜,問答環節比較緊張,磕磕絆絆詞不達意,最終屈居第四。

1973年港姐殿軍·趙雅芝

相似的,風情萬種鐘楚紅,在1979年選美中因為不會穿高跟鞋而走錯臺步,一個趔趄就跌出了奪冠熱門,也是第四。

1979年港姐殿軍·鐘楚紅
但不得不說,70年代是港姐崛起的重要時期,也是男性凝視的巔峰時期。

當時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

“港姐冠軍是選老婆,要賢淑大方;亞軍是選女朋友,不妨風情萬種;季軍是選小妹妹,負責天真可愛就好。”

香港女性依舊被壓在背了幾千年的“賢良淑德”四字山下。港姐也成為一種“選妃式選美”,肩負著男性們的各種幻想——

有傳統審美撐腰、有聚眾意淫:既要看美女穿泳裝,又要怪貌美的不賢良??此V狂,還看她風趣又端莊。

80年代,神仙打架

這是港姐最輝煌的時代。

參選的佳麗多,香港小姐成了酒樓里最下飯的談資。這個時期的港姐當選后大多在演藝圈星光燦爛,她們名垂影史,貢獻出的經典gif合在一起就是一本港風教科書必修版。

奪得1983年港姐亞軍和“最佳上鏡獎”的,時年19歲的張曼玉。

張曼玉后來回憶起說:“參加香港小姐競選,是我生平第一次最有勇氣的決定。我最怕與人競爭和比較,因為我怕輸!但這一次我下了決心,因為參加港姐選美是我進入娛樂圈的重要機會,就算落選,我還會有機會當藝員,因為演戲實在太吸引我了?!?/p>

少女時期的張曼玉鬢發如云,眼波流轉,以玉女形象甫一出道就星途璀璨。1988年她一年就拍了12部電影,被冠以“張一打”的稱號。后來更是五次斬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四次斬獲臺灣金馬獎影后, 并且作為這兩項殊榮的紀錄保持者,成為華語電影的一代傳奇。

1983年港姐亞軍·張曼玉

1987年創造了港姐史上諸多的“第一”,從這一年開始,選美使用了新的主題曲;也是這一年,眾佳麗第一次在舞臺上穿上了三點式泳衣。

那年還有一個名叫邱淑貞的女孩,以“最性感港姐”之稱成為奪冠熱門。只是被老同學黃鶯中傷“下巴整容”,一時爭論不休,憤然退賽。

但邱淑貞最終還是紅的發紫,還貢獻了與“朱茵眨眼”、“青霞飲酒”、“張敏回頭”、“祖賢穿衣”并稱為“無法復制的神級操作”——“淑貞叼牌”。

1987年港姐十強·邱淑貞

1988年中葡混血李嘉欣在的港姐選舉上更是美得一騎絕塵,美得港媒都要嘆一聲“石破天驚”。

如果香港有“你最怕自己老公跟誰出軌”排行榜,這位“富豪殺手”一定名列榜首。據說李嘉欣嫁人那天,全香港的富商太太都比她老公許晉亨要更高興。

一個時代的審美巔峰,是能反映出這個時代的特點的。

李嘉欣極美,然而師太亦舒評價她:“美則美矣,毫無靈魂”,王家衛在《墮落天使》里放大了這一特點,超廣角鏡頭懟在臉上,畫面上鋪上濃郁的青黃色調,李嘉欣美得像夢,空洞得也像夢。

香港小姐就是那個是香港夢具象后的化身,出身平凡的少女憑借美貌與智慧平步青云,有人說這美貌是種隱喻——它在驗證一種可能,社會的分層可以被打破,一技在身,就有向上的可能。

《墮落天使》李嘉欣(1988年港姐冠軍)

但在對女性的審美和男性凝視上,恐怕這個時期比70年代還要更強烈一些。

這十年的港姐以“美”聞名,且美得各有千秋——與之相對的,是德行的標準被淡化。賽制更加偏向于突出她們的外貌和身材,泳衣是收視最高的環節。

“智慧”的口號像是三點式泳衣一樣,沒什么實質,只起到遮羞的作用。而美女的歸宿,依然是“嫁富豪”。

最后的輝煌,結束于女性運動抵港前

當1989年,李嘉欣因港姐加冕激動得面色潮紅的時刻,她未來的情敵、蓋過她風頭的下一屆冠軍陳法蓉正面色蒼白地拿著一紙癌癥診斷書。

那時候陳法蓉22歲,還在夏威夷大學讀時裝設計,雖然很快知道是誤診,但是虛驚一場的經歷還是驚醒了她。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還沒有痛痛快快地活一場,于是隔年,23歲的陳法蓉回到香港,帶著“老娘就是要贏”的自信一路殺伐果決,斬獲港姐冠軍。

1989年港姐冠軍·陳法蓉

那是第一位具有大學學歷的港姐冠軍,陳法蓉作為80年代最后一位港姐,以一己之力將智慧與美貌的天枰扯平,并且開啟了下一個以“智”引領的十年。

港姐選舉開始重視學歷:1990年港姐“靚靚”袁詠儀,是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的高材生;1991年贏過季軍蔡少芬的冠軍郭藹明,將港姐的學歷推向新高度——當時她已是美國南加州大學機械工程學碩士,并且曾去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實習。

1990年港姐冠軍·袁詠儀(中)、亞軍·翁杏蘭(左)、季軍·梁小冰(右)

與港姐學歷一起攀上頂峰的,還有那一年港姐選舉的收視率——直播當晚創下TVB最高收視,至今未被打破。

然后,屬于香港小姐的輝煌時代戛然而止。

1990年,距香港回歸還剩7年,在西方已經進行到第二波浪潮的女性運動終于到達了香港。

在當時的女性運動中,選美被視為女性屈從地位的一個重要象征,女性對容貌美和身體美的追求被視為女性主體的客體化,其中包含著對女性的歧視。選美比賽在某些方面濃縮了社會對女性身體的統治:一是對身體規范對訓練,二是對身材和容貌的要求。這恰恰是一個女人一生中每天都日復一日地經歷的:打扮自己、美容瘦身,深恐自己的相貌和身材達不到男性審美標準。

此時讓我們放眼西方,并且將時間的進度條倒帶30年——

1960年,當好萊塢在50年代就擁有了瑪麗蓮·夢露、格蕾絲·凱利、奧黛麗·赫本后,西方女權運動在1960年打響,并從反對選美開始。女權主義批判女性的異化與時尚美女的情結,在1968年,美國女性運動的活躍分子在游行時為一頭羊加冕,并設置了自由垃圾桶,將乳罩、束腰、假睫毛一類用品扔進垃圾桶,以示態度。

格蕾絲·凱利(前)、奧黛麗·赫本(后)
1968年世界小姐選美場外

女性運動到來后,正如好萊塢女星的黃金時代在50年代末戛然而止一樣,香港小姐選舉的口碑在1993年開始斷崖式下跌。

性化女性的兩極

港姐口碑下降,開端是1993年,莫可欣爆冷奪冠。

那一年,港媒第一次公開批評港姐的容貌,邵逸夫甚至以行動表示抗議,在原定由港姐冠軍陪同出席的場合故意帶其他女藝員出席,冷落莫可欣。

1993年港姐冠軍·莫可欣

邵逸夫對“丑”的抗拒泄露了大多數人對港姐的幻想,香港小姐作為香港最杰出女性代表,是會出現在春夢里的,是被性化了的,是不可以不美的。

2002年身材高大、長著一張大嘴的林敏俐奪冠。看到如此質素的佳麗奪冠,TVB高層大為光火,拍著桌子罵負責宣傳招募的工作人員。

2007年,小眼睛大餅臉的張嘉兒當選港姐冠軍,人送綽號“豬扒港姐”。摘得桂冠那一刻,全場爆發出一片噓聲,還有人把她視為“35年來史上最丑港姐”。

2007年港姐冠軍·張嘉兒

“你比港姐還丑”成為了像“生你不如生叉燒”一樣,掛在香港人嘴邊的港風祖安話。

在港姐不美的年代,港媒也極盡毒舌之能:“時裝版滅絕師太”、“接孩子下幼兒園的大媽”、“航空母艦身材的腫脹佳麗”、“下巴尖到可以從荃灣線插到港島線”...鋪天蓋地的謾罵,靶子都對準女性的臉、胸、腰、臀、腿這些“性特征”上。

隨著女性地位上升,選美比賽都在走下坡路。2010年之后,西方女性主義運動對美的看法又加深了一步,把美和性別、種族、階級這些因素并列在一起,主張不同的身體、膚色、個頭、體重都可以被認可。

性化女性的方式又悄然轉移到了另外一個極端——為了迎合“審美沒有標準”的觀點,2017年港姐冠軍雷莊兒一副齙牙,神似《食神》里的莫文蔚,而那一屆的選舉口號是“美麗是贏家”。

這一場比賽,讓人發出了“選港姐還是選鳳姐”的質問。

2017年港姐冠軍·雷莊兒

雷莊兒當選后,官方也曾說起美貌天花板王祖賢。王祖賢也有齙牙啊,何必苛刻對待雷莊兒。

但官方沒搞明白的是,人們真正在意的并非一顆齙牙。

美是一種整體狀態,是大于膚色、身高、各個五官等等單獨的標簽的——美并不單獨存在于被性化后的任何一個器官中,也不被它們定義。

就像大家都覺得大衛雕像是美的,是藝術,那這個美跟他光著屁股還裸露著丁丁沒有關系。

人們真正在意的,是刻意用一些標簽去定義美,尤其刻意挑出一些“性標簽”去定義美。

賢良淑德也是錯?

作家韓松落說過:“香港小姐的黃金時代,是1970年代末和整個1980年代, 朱玲玲、繆騫人、鐘楚紅、鄺美云、張曼玉、李嘉欣、翁美玲、楊寶玲、李美鳳、陳法蓉、邱淑貞等絕代佳人基本分布在這個時間段。而1990年初的袁詠儀、郭藹明和蔡少芬,可視為這個時代的余韻,尚能說明“香港小姐”的審美觀,不是《聊齋》中“羅剎海市”式的審美觀。但之后,香港小姐競選便走上天雷滾滾的不歸路?!?/p>

當人們罵著港姐光華不再的時候,但這些年的港姐也并不是沒有美人,只是我們不敢選擇美。

2014年,四大選美之一的“世界小姐”執行主席莫莉夫人宣布,將有六十三年歷史的泳裝環節取消,希望觀眾注重女性文化內涵,追求“beauty with a purpose”而非身材樣貌,同樣將女性的審美角度重新定位。

而2015年港姐冠軍麥明詩,人面桃花、笑容甜美,且畢業于劍橋大學法律系,本來是港姐口號“智慧與美貌并存”當之無愧的化身,但是因為她簡歷上“人生理想”一欄寫的是“賢良淑德”,而被口誅筆伐“枉為香港女性表率”、“反女性主義”、“父系社會的奴隸”。

2015年港姐冠軍·麥明詩

這似乎就有點過了。劍橋法律系畢業的女生,就喪失了追求“賢良淑德”的權利嗎?“賢良淑德”的志向就該被羞辱嗎?

麥明詩是這樣定義“賢良淑德”的:“賢”代表對知識、對真理的追求,所以我們可以做出賢明的決定;“良”是我們行事要以良心為本;“淑”是我們要做一個淑女;“德”是需要有德行和修養——而她也的確都做到了。

即便是這樣的麥明詩,也依舊無法為“賢良淑德”四字平反。“被羞辱的女性”像是擊鼓傳花,只是從1946年“性感開放”手中,傳到了2015年“賢良淑德”手里。

扯去裹腳布,不該只是從一只腳纏到另一只腳上。一個女人應該有選擇她自己志向的權利:包括事業拼搏,也包括賢良淑德。

審美回春?

2020年港姐選舉落下帷幕,這屆三甲當選得都毫無懸念,而這種毫無懸念則是一場睽違已久的“審美回春”。冠軍謝嘉怡的加冕的時候,讓人恍惚看到了1988年的李嘉欣。

2020年港姐冠軍·謝嘉怡

另外兩位陳楨怡、郭柏妍都是賽前奪冠的大熱選手。22歲的季軍郭柏妍正在港大攻讀市場管理學碩士,集智慧與美貌于一身,而且給以丑聞博出位的香港娛樂圈帶來了一股清流——郭柏妍在采訪中自曝母胎solo,感情狀況是“A0”。

更令人感動的是女性競爭對手之間的尊重和欣賞,亞軍陳楨怡在賽前采訪里被問及競爭對手時說:“我口才不好,要看臨場反應,我看好郭柏妍,但她不是我的競爭對手,而是我學習對象,想學她笑容甜美?!?/p>

這屆港姐,是大眾審美下的漂亮,是傳統審美下的漂亮——這似乎并不夠政治正確,但這并沒有錯。

只有當我們一邊認可女性可以很颯很酷,一邊也認可女性的風情和嫵媚時,才是真正意義上地打破”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二元獨立。你可以穿小裙子,也可以短發西裝。

”美“在幾十年的社會發展中早就不再是審美意義,而更多被社會化的符號所淹沒——”美“涂了太多層粉飾,都已經看不清本來的面目了。

2020港姐口碑的回溫是一場審美復興嗎?我不知道。

但我相信,選美一方面不應該是站在性別視角或者男性凝視下的選美,另一方面也不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性化女性的選美。選美就應該是選美,去選出一個拋開性別、拋開政治正確,不論男女都會欣賞的美。

把“美”還給“美”本身,對它誠實。

當我們都能拋開“性”去欣賞美,那想必會是一個更好的時代。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康市| 千阳县| 罗定市| 民乐县| 左贡县| 徐汇区| 安国市| 济阳县| 滦平县| 璧山县| 会宁县| 夏津县| 荔浦县| 子洲县| 三台县| 祥云县| 惠水县| 平安县| 宜兰县| 卓资县| 买车| 东城区| 新巴尔虎左旗| 垣曲县| 赤峰市| 巴彦淖尔市| 潮州市| 安仁县| 蒙山县| 溧水县| 满城县| 迭部县| 焉耆| 华亭县| 四会市| 长春市| 定结县| 射洪县| 镇江市| 河北省| 镇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