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術派|馬斯克用豬展示腦機接口,軍事潛能不可估量
近日,SpaceX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現場直播,展示了一頭被植入了Neuralink設備的豬,這頭豬的名字叫Gertrude。無疑,Neuralink在豬身上的實時現場直播說明腦機接口技術再次取得了重大突破,離植入人體進行轉化應用又近了一大步,也使該技術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
腦機接口技術有廣闊軍用前景
腦機接口技術是指在人類大腦與電子計算機等外部設備之間搭建起直接交互的信息通路。據研究,人類在進行思考時,大腦會產生0.2毫伏至1毫伏的電壓,這種現象被稱為腦電信號。腦電信號與大腦意識之間存在著一定對應關系,并呈現出規律性的特點。腦機接口技術則是通過采集腦電信號,從中分析出人的意圖,最后把人的思維活動轉換控制外部設備或對外交流的信號。腦機接口技術包括單向傳輸與雙向傳輸兩種模式。單向傳輸僅生成對外的控制指令,雙向傳輸則可以讓大腦與外部設備實現信息交互。
一方面該技術在軍事上的潛力不可估量。據報道,早在1998年春美國國防部著名信息戰專家托馬斯就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大腦沒有防火墻》。該文對于美軍1997年聯合軍演作了深刻反省,明確提出美軍在信息戰方面存在著重大隱患,那就是硬件建設不惜工本,設施齊備,卻忽視了對操作這些設施的關鍵因素——人的大腦、意識、精神的進攻與防護,而恰恰是這些軟的東西,為信息進攻留下了沒有設防的廣袤空間。從此以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逐步開展了腦機技術在軍事領域的研究與應用。在2009年,美國陸軍支持的一份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包括腦機接口技術在內的腦科學的發展,將為傳統軍事領域提供全新的認知和方向。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腦控武器也會逐漸出現。
從目前來看,腦機接口技術可以直接應用于解決傷殘軍人的肢體功能恢復。 如在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上,一位下肢殘疾的巴西青年,受助于腦機接口技術,用自己的腦電波控制機械外骨骼實現了第一腳開球。在2016年,美國科研人員借助腦機接口技術,讓因脊柱損傷而癱瘓的猴子又開始了行走。更有甚者,分析認為,未來還有可能打造出像科幻電影中那樣半機械“超級戰士”。
腦機接口技術的成熟對于武器裝備技術也將是革命性的突破。目前的武器裝備正在向復雜化發展,對操作者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多界面、多接口的人機互動,往往會讓一些操作者手忙腳亂,在平時可能會出現操作失誤,在戰時則容易造成極其危險的后果。而腦機控制技術的運用,能在很大程度上將操作者的雙手解放出來,使武器裝備操作簡易化,甚至能夠實現同時進行多個操作,做到“隨心所動”,感知即決策,決策即打擊,極大提升裝備的打擊效能。
其實類似的研究已經出現,在2012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就實施了一項名為“阿凡達”的科研計劃,旨在打造一支像電影《阿凡達》中那樣用人腦遠程控制的“生物機器軍團”,使后臺人腦與前臺機械合而為一,以大大提高無人作戰裝備的自主性、適應性、精確性。而在2013年3月,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第一種用于控制飛船模擬器的腦機接口裝置,戴在頭上后通過人腦意念便可控制飛船模擬飛行。可以相信未來腦控戰斗機、腦控裝甲車、腦控火炮等都將實現。
在信息傳輸方面,普通士兵可以通過腦機接口更方便地控制戰場上的探測器和信息終端,從而盡量避免錯過重要情報而導致延誤戰機或產生危險。指揮員通過腦機接口能實現自己與戰場信息系統的無縫對接,可壓縮指揮層級,避免指揮信息傳達出現錯誤。

目前軍用無人機需要后方操作,腦控技術成熟后,無人機或可以由大腦操控。
“制腦權”的斗爭將日趨激烈
在民用領域,腦控義肢、腦控家電等可以幫助很多重殘者重新回歸正常生活。同時腦機接口技術可以監測兒童的腦部活動,以便于及早發現一些心理癥狀甚至是神經疾病。而且科學家還能使用腦機接口來判斷人的運動意愿,并在相應的肌肉上施加電刺激來幫助患者重新構建大腦與目標肢體之間的神經信息通路,以幫助中風患者恢復肢體的功能。
本文開頭提到的Neuralink由馬斯克等人在2016年創立,以腦機接口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實現人腦與人工智能軟件互聯。在2019年7月,Neuralink首次對外公布了其研發的一款腦機接口系統。在報道中,該系統是用長得像縫紉機一樣的機器人,向大腦中植入超細柔性電極來監測神經元活動。整個系統包含3000多個電極,它們與比頭發絲還細的柔性細絲相連。
Neuralink還定制了一款微小芯片,可以通過 USB-C 的有線連接方式傳輸數據。而此次展示的最新一代的Neuralink設備是完全無線的,使用感應充電,電池續航時間為一整天,可以直接連接到佩戴者的智能手機上。該設備直徑23毫米,厚度8毫米,“大約一枚硬幣大小”,擁有1024路連接。馬斯克稱,Neuralink設備能夠讀取大腦活動,不會對大腦造成任何持久損害,這款設備可以幫助解決許多神經系統問題,例如記憶力減退、中風和成癮等。
不過科學的發展本就是一把“雙刃劍”,腦機接口技術在造福于民的同時,一樣讓大腦皮層暴露在無線電波之下,從而埋下隱憂。從人權角度出發,思想是高度私密和個人專屬的,而腦機接口技術一旦被濫用,將極大地侵犯個人生活和個人尊嚴。從軍事斗爭角度考慮,“腦控”的普及也面臨著被對手“控腦”的威脅,在未來戰爭中,對抗雙方將不單單針對人的感官實施心理戰,更會針對大腦實施更為實際、更為直接、更為高效的認知對抗,如修改記憶、植入觀念、擾亂思維、操控情緒、癱瘓意志等,因此未來各方對于“制腦權”的爭斗將愈加激烈和直觀。
(作者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