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雙循環”體系下打贏中國經濟中長期“持久戰”
文 | 鄧宇
真理是在漫長的發展著的認識過程中被掌握的,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繼續。
——黑格爾 德國哲學家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的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而這一切的征兆均在數年前的頂層設計中有著非常清晰的頂層設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中國經濟開始向高質量階段邁進。在新冠病毒疫情持續擴散和全球經濟“V型”復蘇疊加的大時代里,中國經濟保持了一貫的增長態勢,這種韌勁表明了中國經濟仍處于上升期。西方發達國家陷入到了疫情反復擴散和蔓延的境地,經濟停滯不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政策毫無頭緒。中國的經濟增長“一枝獨秀”,在極端困難和外部阻力增加的情況下,一場“持久戰”早已打響。
當然,我們應該警惕世界局勢動蕩和不確定性劇增的現實復雜性,這也是“雙循環”體系成為未來“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政策基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堅持的是結構性改革的方向。推動“新基建”的快速發展,搶占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沿陣地,激活國內要素市場體制機制改革的動能,將房地產金融和過度金融化等問題穩步解決,最終回歸實體經濟。數字經濟、新基建等正在重塑中國經濟的新動能,資本市場改革、結構性改革等成為共識,未來的中國版圖逐漸清晰。

《結構性改革》
黃奇帆 著
結構性改革助推“雙循環”經濟體系構建
——黃奇帆《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原重慶市政府市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的新作《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直面中國經濟問題的現實和挑戰,并不避諱透過大量的研究數據、歷史素材和案例進行深刻剖析,將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清晰地展現出來,這便是一位深諳中國歷史與當代經濟社會現狀的經濟學者的人生思考,貫穿了其五十余年在地方政府、研究機構、大學等各個領域任職的職業生涯,這是一本非常厚重的書,更是書寫改革開放進程的重要論著。《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這本書的寓意不在于其中的很多內容素材的豐富,或者說提供的一些對策建議是否具有更高的參考價值,而是在于將國內各種聲音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堅持結構性改革的方向不動搖。
經濟學研究需要“接地氣”,在廟堂之外堅守一份獨立、開放和自由的精神更為緊迫。作為一位兼具地方政府、研究機構和大學多方任職的經濟學者,黃奇帆的許多思考并不拘泥于理論和書本,而是在廣闊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全球化領域尋找答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和防范金融風險、資本市場改革、數字化經濟、房地產調控、國有企業改革和全面開放的格局,黃奇帆這本書的素材和內容非常豐富,且在每一個章節體現出一位經濟學者的人文關懷和杞人憂天的思想。古語有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正如他本人在書中的后記所言,研究經濟學是一輩子的事。他們這代人經歷的正是橫跨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自然有著對歷史發展的規律的認知,從改革開放前沿的上海到年輕的直轄市重慶,結構性改革成為了其工作、研究和思考的主線。

《中國資本市場變革》
肖鋼 著
資本市場的改革亟待破冰和市場化的方向
——肖鋼《中國資本市場變革》
中國資本市場是一個年輕的市場,但也是一個肩負著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重要使命的改革攻堅任務。經過近幾年的資本市場改革,中國的股市有了很大創新的實踐,但也存在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上市公司的治理、財務舞弊、內部監管缺位以及資本市場本身的散戶化現象,這些共同構成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復雜模型。作為前證監會主席的肖鋼筆耕不輟,且屢屢在各個公開場合發表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看法、觀點和建議,《中國資本市場變革》是其集大成之作。本書選取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這個視角來探討,圍繞這條主線來展開,回顧了若干制度建立的來龍去脈,分析了制度執行的利弊得失,呈現了各方面對某些制度的不同意見,提出了未來制度建設的方案設想。
新冠病毒疫情的發生改變了世界經濟的版圖,也催生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新動力,那就是加快對內改革、加速對外開放,新《證券法》的修訂、科創板上市、注冊制改革的推進以及證券行業自身監管的治理等,圍繞資本市場的頂層設計與實踐并行,如本書所言,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有期望、有信心。《中國資本市場變革》分別從資本市場概論、注冊制、上市公司治理、市場交易機制等十個章節不同層面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觀點,從自己的職業經歷、理論思考中出發,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提供了極富參考價值的對策建議。如作者所說,總結歷史與探索變革融為一體,這便是本書的意義所在。

《極端經濟》
【英】理查德·戴維斯 著
探索經濟如何復蘇與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
——理查德·戴維斯 著《極端經濟》
理查德·戴維斯是英國央行經濟學家、倫敦經濟學院研究員,研究了世界上最極端的經濟體,了解人類如何應對不同的經濟環境,并探尋極端環境下的經濟發展軌跡對未來的啟發。
他去了扎塔里難民營、路易斯安那的監獄、發生了海嘯的亞齊、工業革命發源地格拉斯哥、不平等地區金沙薩、老齡化地區日本秋田、科技之城塔林等9個極端經濟體。行程16萬公里,采訪了500多名當地官員、居民、罪犯,以了解和還原當地的經濟、市場和生活的真實面貌,闡述了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人們如何生存、重建社區、恢復經濟和市場;在極端優質的條件下經濟為何會走向失敗;在代表未來趨勢的極端經濟體,人們如何應對老齡化、高科技和不平等。
這些極端情況經常被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忽視,但讓我們看到了經濟韌性背后的力量,以及這些力量如何幫助市場發揮作用,這有助于我們反思經濟政策并指引未來的發展道路。

《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機遇》
白重恩 蔡昉 樊綱 江小涓 隆國強 楊偉民 易綱 編著
“三期疊加”背景下中國經濟的改革與前景
——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機遇》
中國經濟進入到新的階段,經濟宏觀管理的思路也逐漸從過去的“保增長”過渡到“穩增長”階段,逆周期調節和增長預期引導成為政策主要取向。預判中國經濟增長下行觸底的周期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適應這種中速乃至低速增長將成為“新常態”,穩定預期是其中的一個方向。中國經濟50人論壇知名經濟學者主編的《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機遇》這本書從結構轉型、國家治理、財政貨幣政策以及技術創新等各個角度論述中國經濟的現狀、發展前景,在深度解讀的文獻中,我們可以逐步認識到中國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要加快市場化改革步伐,將頂層設計與改革實踐融合,通過結構性改革推動轉型,釋放新的增長動能。
這本書幾乎涵蓋了當前中國最為活躍的宏觀經濟學者,余永定、白重恩、黃慧群、劉元春等均是宏觀經濟領域頻繁發聲的代表學者,這些學者從不同視角探討了中國的經濟增長階段、潛在問題以及一些熱點問題,如中美貿易摩擦、金融危機等,知識面非常廣泛。因此,對于本書的閱讀需要準確把握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和規律,不同學者的觀點碰撞也給了我們深度思考的火花,中國經濟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書。當下,中國經濟正在遭遇新的挑戰,新冠病毒疫情的沖擊和全球經濟的“逆流”給下行的周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未來的經濟增長變得愈加困難,如何實現新一輪的增長將是一個新的難題??梢钥隙ǖ氖?,中國經濟的發展唯一出路仍然是深化改革開放,要素市場體制機制改革、法治化建設以及“新基建”的啟動,都將是中國經濟轉型的發展機遇。

經濟運行的真相
高善文 著
從模型之外探尋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真相
——高善文《經濟運行的真相》
作為目前國內知名的經濟學者,高善文博士的觀點和論述往往“出其不意”,一方面是其對宏觀經濟的研究有著獨到的見解,研判宏觀經濟走向和發展態勢更能激起人們的強烈興趣,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所評價的,高善文將歷史案例和經濟周期緊密結合,運用合理的邏輯進行推演和預測,經濟運行的真相便逐漸浮出水面?!督洕\行的真相》一書的第一章作者開宗明義,邏輯必須能夠提出可以觀察的、確定的、排他性的預測,并得到經驗事實的支持。同樣出色的,作者在本書中提供了大量細致的比較分析,包括具體指標變化和階段性的特征比較,而這更加凸顯了經濟運行的周期性規律。但是,作者并未局限于比較分析,而是繼續深化對中國獨特的經濟轉型中的結構性原因。
國內研究宏觀經濟的研究更趨向于大格局和理論模型,而如任澤平、李迅雷、高善文則更傾向于技術分析和現實觀察,多元化的視角恰恰反映了國內宏觀經濟研究的困難、創新點和未來的前景。《經濟運行的真相》還原了很多基于常識而在現實分析中又比較復雜的經濟學模型,如高善文在書中開篇所提到的,這個世界原則上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用很簡單的方法去理解,他列舉的十個小故事饒有趣味,將我們帶到作者的宏觀經濟世界。作者針對中國經濟轉型的國際比較可以讓我們看到,中國經濟轉型與其他國家一樣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相似的發展階段,作者詳細討論了實際GDP增速、人均電力消費量、城市化率、非農就業占適齡勞動人口比等,8年時間段中國經歷的轉型與類似國家比較表現上接近,但同時在具體的投資率、杠桿率和老齡化率等具有特殊性,指標轉型對于宏觀經濟的沖擊較大,減速仍在持續。

《全球房地產》
夏磊 任澤平 著
房地產經濟調控和住房制度的平衡發展
——任澤平、夏磊等《全球房地產》
房地產市場和行業的熱潮從未減退,在資本、金融和城市化的進程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并且成為了全民話題和國計民生的大事,尤其在安土重遷的中國社會和文化語系中,有著特殊的意義。中信出版社擬于今年4月出版的《全球房地產》一書恰逢其時,是當前國內最受關注度的恒大研究院團隊近幾年房地產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恒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院長任澤平,恒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夏磊主編,這本書從全球房地產市場的歷史演進中比較分析全球主要國家房地產發展脈絡,上篇以市場和制度兩條線為切入點梳理歐美、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房地產市場機制運行的規律,下篇則透過比較分析的視角審視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現在和趨勢。
以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為核心恒大研究院團隊一直致力于房地產市場研究,在《房地產周期》中提出“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今日”的觀點,在其后的研究中也多涉及到房價、房產稅、房地產調控政策等等一系列相關話題,聚焦于房地產經濟的宏觀分析和微觀研究,提出了很多的政策建議并且被逐步采納。《全球房地產》這本書可以說是該團隊長期研究房地產市場的精華,對于拓展我們對全球房地產市場的認知和分析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運行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的案例剖析具有啟發性,我們應擅于吸收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房地產經濟、房地產市場的制度上的優秀經驗成果。

《通往衰敗之路》
【美】喬納森·奧爾德雷德 著
大反思時代的瑰寶之作,看清日常生活的經濟學偽裝
——喬納森·奧爾德雷德《通往衰敗之路》
在過去的五十年里,我們評價什么是“好”以及什么是“對”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我們祖父母一輩看來可能是愚蠢的、有害的甚至是邪惡的行為,在我們看來卻是理性的、本真的并且更貼近事物的內在邏輯。喬納森·奧爾德雷德在這本具有啟發意義的書中指出,這是經濟學的問題,經濟學應該受到責備。
這本書生動地講述了經濟學理論家如何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以及從“搭便車”到“助推”等關鍵經濟學理念如何不斷地滲透到我們的決策,乃至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揭示了經濟學究竟是如何出其不意地控制我們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
這本書指出,經濟學正在毀掉我們。然而,一旦潛藏其中的奧秘面紗被揭開,情況就能發生逆轉。那么,想要做出轉變,應該從哪里開始呢?這本書將帶你一探究竟。

《中國的根基》
徐忠 著
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與數字普惠展望
——徐忠《中國的根基》
中國的廣大農村地區金融業并不發達,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或者從資源配置的角度來看,這種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卻在長期的金融改革中存在很多滯后性,包括對農村金融改革的忽視、數字普惠的發展短板以及金融支持“三農”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了現實面前。作為中國金融論壇四十人論壇和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成員,徐忠對于中國經濟、金融的研究和著述頗豐,《中國的根基:農村金融重構與改革視角》這本書聚焦中國獨特的現實國情,全面回顧農村金融改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直面發展的困局和問題,不拘泥于理論的探討,更加專注于農村金融改革本身的歷史邏輯、現實遭遇和未來的發展路徑。
農村金融改革關系到中國的發展根基,這是《中國的根基:農村金融重構與改革視角》的核心命題,也是本文作者一直呼吁關注和關心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原因。無論是從國家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戰略部署,還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素市場體制機制改革等重大方針來看,農村金融改革都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內容。中國始終是一個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的國家,農耕文明留下了很多的歷史印記,廣大的農村地區還存在很多金融服務缺位、服務和產品單一、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以及信貸資產資源錯配等問題,從這本書透徹而真實的描述中,我們應逐步認識到農村金融改革的緊迫性和艱巨性。

《新基建》
任澤平 馬家進 連一席 著
“新基建”的戰略布局與未來大國競爭
——任澤平、馬家進、連一席《新基建》
“新基建”的頂層設計意義重大,正如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和團隊在重磅新著《新基建》所闡釋的,“新基建”不僅在短期能夠擴大有效需求,而且在長期能夠擴大有效供給,通過增加資本存量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長期增長。我們之所以如此關注和重視“新基建”,更多的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對未來的思考,尤其是當下疫情對全球經濟沖擊所引發的世界秩序的深刻變化,唯有通過“新基建”的前沿布局和戰略規劃,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創新性,占據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位置。中國在近幾年分別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以及“制造業強國”的戰略,根本目標在于突破關鍵科技技術的“卡脖子”問題,致力于推動科技自主創新。
《新基建》這本書是任澤平團隊的最新力作,從多個維度和視角出發,對“新基建”的戰略布局的國際國內宏觀經濟背景、產業發展路徑以及具體的行業發展路徑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這本書的內“新基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大部分對“新基建”表示了強烈的支持,從產業結構升級、技術創新等國家核心競爭力進行討論。但是,也有部分學者對“新基建”所帶來的經濟與社會效益還存在一些疑慮,包括“新基建”帶動經濟增長的空間和全國各地方政府大力推動“新基建”投資布局的效果等尚未得到完全印證。因此,我們在這本書中發現了任澤平專門開辟出的一個知識點“新基建經濟學”,作者并未局限于理論分析的框架思維,而是運用結構性思維和比較分析的方法,從全球金融危機、疫情沖擊以及全球科技競爭的高層次探討“新基建”啟動的特殊內涵。

《復盤》
辜朝明 著
財經刺激計劃、貨幣政策有效性與資產負債表的修復
——辜朝明《復盤》
反思非常規的貨幣政策是許多經濟學家專注的課題,這其中比較典型的是日裔美籍經濟學家辜朝明,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日本政府經濟顧問,也是最早參與日本五年經濟計劃的經濟學家。這位經濟學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大衰退:宏觀經濟學的圣杯》《大衰退年代:宏觀經濟學的另一半和全球化的宿命》等,這些書關注到了資產負債表衰退的一些實證案例,對全球經濟面臨的挑戰作出了前瞻性的判斷。《復盤:一個經濟學家對宏觀經濟的另類解讀》這本書延續了作者前兩部專著的一些分析方法,在經過多年的觀察和印證過程中,作者對于西方經濟的現狀有了更具預見性的分析,并且成為少數幾位預見到西方發展困境的經濟學家之一,這位經濟學家的嚴謹研究在本書的諸多章節和案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與大部分經濟學家的盲目樂觀不同,作者的謹慎評估具有現實批判性。
這本書的案例和數據資料是非常龐雜的,不僅需要基礎的宏觀經濟學知識,還需要對各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和問題有著比較清晰的理解。作者的每個章節中會特別談到日本的大量經濟政策,包括90年代的財政刺激政策、貨幣政策等,這些政策有積極的層面,也有消極的結果,對此,作者進行了辯證分析。一方面是肯定了日本在90年代采取的財政刺激政策,為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較強的動力,另一方面也對美國和歐洲國家采取的量化寬松政策進行了批評,包括扭曲操作的一些負面效果。他認為,量化寬松政策實質上政府干預市場的價格,扭曲的操作只提供了有限的經濟增長,包括三個層面的負面效應:一是通過平穩收益曲線擠壓了銀行收益;二是使十年期國債交易變得更難看清;三是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和扭曲操作轉移了對財政政策的注意力。從當前美國政府的政策取向來看,可以發現作者的預見性非常有現實參考價值。

《增長雙輪:經濟周期下半場的增長方法論》
王曉明、龔焱、梁濤 著
雙輪驅動助力現代企業穿越周期與風險
——王曉明、龔焱、梁濤《增長雙輪》
目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持續推進改革和創新的“雙輪”驅動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此次疫情促使無數企業抓住創新這個跳板,與互聯網加速融合,不僅提升了企業轉型升級的速度,也增強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與此同時,疫情也加快了人工智能、5G通信等行業的發展,未來中國經濟將迎來創新性增長?!对鲩L雙輪》這本書從企業的視角探討了在風險社會下企業謀求生存的困境、機會和未來需要保持的樂觀信念。很多的企業正在遭遇生死存亡的考驗,新的經濟類型和新興企業應運而生,傳統的行業則逐漸凋零,必須看到的是,無論是過去成功的企業,還是創業創新企業,都需要有所預備,時刻把握機會。
任何行業和企業都有生命周期,繁榮與衰退都是慣例,如何做到百年企業,可持續經營和發展是極其困難的?!对鲩L雙輪:經濟周期下半場的增長方法論》討論了當下一些崛起的新興行業和企業巨頭,如今日頭條、抖音、拼多多、快手、盒馬鮮生等,“從0到1再到 N”的指數級增長,爆發出令世界 500 強企業恐懼的增長速度和增長質量。這本書告訴我們,所有的爆發式增長絕非偶然,而且企業自身的實力支撐、行業紅利和投資者的眼光,抓住“時代動力”、運用“明天思維”、掌握“增長雙輪”,企業就能抓住新的增長機會,在經濟周期的下半場走出增長放緩甚至業績下滑的困境。

《無限供給:數字時代的新經濟》
周春生 扈秀海 著
數字經濟的增長正迎來高光時刻
——周春生、扈秀?!稛o限供給:數字時代的新經濟》
在智能經濟、數字經濟等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無限供給品越來越豐富的當下,通過顛覆傳統經濟思維,建立一套適合新經濟發展和無限供給的新理論體系,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要重新構建一套全新的理論體系,又談何容易。經過幾年的思考,幾經猶豫,筆者最終還是拿起手中的筆,不揣谫陋,創作了這本《無限供給:數字時代的新經濟》。本書對無限供給產品的基本特征進行了分析、總結,并在此基礎上,對有限供給產品生產運營活動和無限供給產品生產運營活動的異同進行了比較,論證了無限供給產品生產企業資產無形化的原因,闡述了無限供給產品生產企業的規模取決于用戶,而有限供給產品生產企業的規模取決于產能等一系列有關無限供給的新特征。
本書的核心目標旨在構建一個初步、簡單,但相對完整的無限供給的經濟學理論框架,并以此詮釋新經濟領域的許多重要現象,解釋新經濟領域的企業行為。圍繞這個目標,本書分析了無限供給產品的需求和定價問題,討論了無限供給產品的收入模式和衍生收益。這些內容使我們了解到無限供給產品,如軟件、數據和網游應該如何均衡定價,解開了傳統產品少有免費模式,而無限供給產品卻有大量免費模式(零收益),甚至是燒錢補貼模式(負收益)的謎團。由于無限供給產品的供應量擺脫了傳統經濟領域的產能限制,且無限供給產品又更便于發揮其多重功能,所以無限供給產品生產企業更加追求用戶規模的擴大,更容易形成行業壟斷,而且跨界競爭也必將成為常態。

《數字基建》
尹麗波等 編著
數字化轉型將是未來企業競爭的關鍵
——尹麗波等《數字基建》
數字產業是中國經濟未來最為亮眼的領域,也是基于龐大的內需市場和制造業強國建設的戰略需求,數字經濟的巨大優勢不言而喻。工業互聯網和工業電子商務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基礎設施和典型應用模式,正在全球范圍內加速顛覆制造模式、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重構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體系,加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產流通領域較早實現融合的新興業態,工業電商將 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融入倉儲、物流、配送等實體設施設備中,形成了以電商平臺為支撐的現代商貿流通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同時通過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精準對接,又衍生出了種類繁多、豐富多樣的產業鏈新應用、新業態。
《數字基建》聚焦于平臺迭代創新與傳統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雙重視角,從數字新基建、供應新網絡、產業新價值、商業新生態等多層視角,闡述了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工業數字化涌現的新需求與新服務,解析了工業互聯網與工業電子商務的內在關聯與價值,闡明了工業電子商務的重要價值。本書的立足點在于將數字基建的最新發展成果與企業實踐案例融合,為更多的企業決策者提供行動指南,只有不斷加快數字基建的應用,與新興的經濟形態和模式融合,發揮傳統行業在市場認知度、工業體系、專業人才隊伍等方面的優勢,引導新舊動能轉換,淘汰落后產能,迎接新經濟的高光時刻。享譽世界的龍頭企業如三一重工、海爾集團、美的集團等早已開啟了數字基建的新征程。
【后記】
全球經濟的發展進入到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似乎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疫情的持續擴散擾亂了全球經濟的正常運行。不確定性的風險社會下,國家、社會和企業,以及個體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則是全球化經濟模式的顛覆,傳統的經濟刺激政策毫無效果;二則是逆全球化和隨意的國際交往體系破壞了多邊機制;三是濫用規則和制裁的手法置市場經濟、商業社會于不顧。越是困難面前,越應該保持戰略定力,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
我們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一方面專注于國內事務,用發展的眼光去解決國內的一系列問題,堅持房住不炒的宏觀調控原則,以支持實體經濟和“六?!睘榻鹑诎l展的主線,當務之急是促進內需市場的恢復,創造城市化建設的公共衛生、安全環境,讓民眾安居樂業;另一方面保持戰略定力,以加速對外開放的步伐推進全球化,為幫助解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而貢獻力量,堅持多邊主義和全球化,營造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
鄧宇:
財經金融專欄作家,西澤研究院特聘高級研究員,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財經新聞評論員。供職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從事公司金融、投行業務。主要研究領域:宏觀經濟、金融科技、銀行轉型。曾在《中國金融》《清華金融評論》《普惠金融研究》《金融市場研究》《中國國情國力》《銀行家》《金融經濟》《金融博覽》《零售銀行》《財富管理》《審計觀察》和《金融時報》《中國證券報》《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FT中文網、人民網等經濟金融專業期刊及報紙、自媒體發表財經金融、宏觀經濟文章百余篇,曾多次接受《金融時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環球時報》(英文版)采訪,曾參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數字金融 百人訪談”研究項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