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達重回人藝舞臺,《陽光下的葡萄干》今晚在京首演

《陽光下的葡萄干》劇照
9月1日晚,北京人藝2020年首部新戲《陽光下的葡萄干》將登上首都劇場的舞臺。后疫情時期,盡管全國劇場已經復工一段時間,但“人藝、英達、2020首部新戲”的招牌,還是讓不少觀眾紛紛翹首以待。

《陽光下的葡萄干》劇照
《陽光下的葡萄干》是非裔美國劇作家洛倫?漢斯貝瑞的名作,于1959年在百老匯上演即大獲成功。之后,英達的母親——北京人藝演員、翻譯家吳世良將作品翻譯成中文。如今,這部作品登上人藝的舞臺,可謂是兩代人藝人對于一部作品追求和表達的賡續與薪傳。

《陽光下的葡萄干》劇照
該劇描寫了當代芝加哥,一家非裔美國貧民在老父親去世后,母親得到了一筆大額保險金。這筆能讓生活出現轉機的巨款,讓家里的每個人都產生了不同的期待,沖突、矛盾由此產生……“這部戲在講人與人之間、人與錢之間、人與理想現實之間的關系。”導演英達表示,雖然是一部半個多世紀前的外國作品,但其表達的內容卻有著現實意義。

《陽光下的葡萄干》劇照
一向以喜劇見長的英達,此番再度回歸人藝舞臺執導話劇。對于喜劇的理解和把握,讓他充分挖掘了本劇中的喜劇元素,也讓觀眾對于這部戲的喜劇性充滿期待,“其實這不是一部喜劇,可以說是悲喜劇。但是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在哪些地方是為了喜劇性而寫,我把這些都挖掘出來,沒有讓這些喜劇的瞬間浪費。”能否在笑與哭之間無縫銜接,分分鐘考校的都是導演在退休之年的導戲功力。
縱觀全戲,除了“得了流感,流感是個正經病,白人也得。”這樣的臺詞令現場觀眾捧腹大笑,《陽光下的葡萄干》更揭示出現實口號背后深刻的悖論與思辨:在美國白人面前,美國黑人要求平權被認為是天賦人權;而在非洲黑人面前,美國黑人又要被質疑同化主義,并自問“根”在哪里?而在美國黑人家庭內部,女性、男性間一樣也存在不解和訴求……太復雜了?那就回到本質。這出戲最終給出的答案是:忘記膚色,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北京人藝演外國戲,不用靠化妝和夸張的外部動作,我們就能讓觀眾理解舞臺上人的喜怒哀樂。”英達表示,這既是對導演二度創作的具體要求,也是北京人藝演員在舞臺上塑造角色時的絕對自信。王茜華飾演的非裔美國母親,既帶有人物身上獨特的生活印跡,又有著屬于每個母親身上的愛與陽光,讓人在舞臺上看見的是人的精神力量;金漢飾演的兒子,有年輕人的沖動,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但他的所有想法都有著美好的出發點;徐菁遙扮演的兒媳婦淳樸、善良,她對于家庭和家人的愛讓人動容;徐岑子扮演的女兒,帶著超越種族和性別的醫學夢,努力尋找著自己精神的家園……三幕劇,上、下半場,當一眾演員集體出場謝幕時,不間斷的掌聲表達了觀眾們的認可。
雖然全劇表達突破了時空限制,但舞美還是打造出了純正的美式家庭環境。配合全劇近二十段原創的芝加哥布魯斯音樂,共同營造出作者所描繪的戲劇氛圍,不得不讓人佩服英達作為“中國情景喜劇第一人”,沒丟下手藝。另據悉,該劇將于今日演出至9月15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