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故宮蘇軾大展終于亮相:走近“千古風流人物”

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2020-08-31 15:50
來源:澎湃新聞
? 古代藝術 >
字號

澎湃新聞獲悉,故宮600周年之際的特展“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今天終于亮相,并將于明天起正式對公眾開放。

這一大展在去年底“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首次宣布后便一直受到公眾關注,也是故宮歷史上首次舉辦的蘇軾書畫特展。此次展覽將從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主,同時得到了天津博物館的支持,藏品的時代跨度從北宋至近現代,類別涵蓋書畫、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

從今天的現場看,展廳除展出蘇軾真跡《歸院帖》《春中帖》等外,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米芾、蔡襄真跡、宋元明清與蘇軾相關的書畫也同時進行呈現。展覽現場還投映了蘇軾諸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輔以《赤壁圖》等故宮院藏宋畫,以讓觀眾立體地走近這位平常而偉大的東坡先生。

據相關資料介紹,兩岸故宮收藏有30多件蘇軾書法真跡,同時也收藏有多幅傳為蘇軾的畫作,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蘇軾行書《治平帖卷》《歸院帖》、《書林和靖處士詩后》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蘇軾名跡包括《寒食帖》、《寶月帖》、《廷平郭君帖》、《致運句太博帖》、《北游帖》等 ,上海博物館則收藏有蘇軾晚年《答謝民師論文帖卷》等名跡。

“故宮六百年是兩岸故宮的大事,這一以東坡為名的特展,不見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蘇軾代表性名跡還可以理解,但不見上海博物館收藏的蘇軾名跡,讓人還是有些遺憾的?!币晃还糯鷷嫄酆谜叽饲皩ε炫刃侣務f。有相關人士分析,之所以上海博物館藏蘇軾晚年《答謝民師論文帖卷》等名跡未出現在故宮蘇軾特展中,與這些書法去年底在上博展出或許有較大關系,“畢竟,這些國之重寶都是有一個休眠期的?!?nbsp; 

宋人《赤壁圖》

 

故宮“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入口處現場   央視新聞 圖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世稱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一流的文學家和書畫家,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其文、詩、詞、書、畫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展覽共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勝事傳說夸友朋”通過蘇軾及其師友的作品,展現蘇軾的交游圈與他所身處的時代。第二單元“蘇子作詩如見畫”通過蘇軾和后世書法家所書寫的蘇軾詩文作品,以及后世畫家根據蘇軾詩文作品所創作的繪畫作品,展現蘇軾的文學造詣。第三單元“我書意造本無法”通過蘇軾師法的前人作品、蘇軾本人的書法創作以及后世臨仿蘇書的作品,展現蘇軾的書法藝術及其影響。第四單元“人間有味是清歡”通過表現蘇軾生平逸事的書畫作品,以及蘇軾抒發性靈的小品文,展現蘇軾的生活情趣與人生態度。四個部分從不同角度展現蘇軾的精神世界,為觀眾勾勒出一個生動而立體的蘇軾形象。

故宮“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現場,《歸院帖》

朱之蕃 《臨李公麟蘇軾像軸》,描繪的是蘇軾被貶時逢雨,向農人借雨具披蓑戴笠歸家

蘇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風格獨具。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影響很大。同時他又擅長行書、楷書,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家數。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為湖州竹派之一,又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筆奇古。論畫力主“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并提出“士夫畫”(即文人畫)之說。故宮博物院即將推出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以書畫入手,呈現一個可知的、全面的東坡居士。

蘇軾也擅長畫怪石、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且明確地提出了“士夫畫”的概念,對以后“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不過目前其存世畫作多為臨摹本,且爭議較大。此次展覽亮點極多,展覽除了故宮博物館收藏的蘇軾手跡外,還展出宋人《赤壁圖》、朱之蕃《臨李公麟畫蘇軾像》、林逋《自書詩》等,一些作品是首次與公眾見面。

展出現場,蘇軾書法

據介紹,故宮博物院的此次特展第一單元“勝事傳說夸友朋”回到了其生活的時代,選取蘇軾及其師友的作品,展現他的交游圈以及所處的時代氛圍,為觀眾呈現以蘇軾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蘇軾生活的時代,是文化巨匠輩出的時代。與他有著深入交往的前輩如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門生及友人如黃庭堅、秦觀、米芾、李公麟、王詵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明星。

清拓東坡像圓扇

在這一單元中,除了蘇軾的《新歲展慶帖 人來得書帖合卷》《題王詵詩詞帖頁》外,蔡襄《京居帖頁》、黃庭堅《君宜帖頁》、米芾《盛制帖頁》,歐陽修《灼艾帖卷》,以及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均將展出。歐陽修、黃庭堅等與蘇軾交往情誼、“烏臺詩案”等北宋歷史事件也在這些展品中有所體現。

其中,蘇軾的《新歲展慶帖 人來得書帖合卷》二帖均是蘇軾寫給陳慥(季常)的書札,《新歲展慶帖》是相約陳慥與公擇(李常)同于上元時在黃州相會之事;《人來得書帖》是為陳慥的哥哥伯誠之死而慰問陳慥所作。

蘇軾,《新歲展慶、人來得書帖》合卷(圖為《新歲展慶帖》),北宋,前帖縱30.2厘米,橫48.8厘米,后帖縱29.5厘米,橫45.1厘米。

《東坡集》卷五十《岐亭五首序》中記載了蘇軾于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五月貶謫黃州時與陳慥相見之事。提及黃州,自然會想到《寒食帖》,而據徐邦達先生的考證《新歲展慶帖》應作于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春季(蘇軾時年44歲),為《寒食帖》前兩年。

蘇軾在黃州時與陳慥書信往來頻繁,在與他人之信中亦常提及陳慥,可知二人友誼深厚。

《新歲展慶》、《人來得書》二帖下筆自然流暢,勁媚秀逸,筆筆交代分明,精心用意。雖為書札,卻寫得非常精致,字的入筆、收筆、牽連交代分明,是蘇軾由早年書步入中年書的佳作。

蘇軾,《新歲展慶、人來得書帖》合卷(圖為《人來得書帖》),北宋,紙本,行書,前帖縱30.2厘米,橫48.8厘米,后帖縱29.5厘米,橫45.1厘米。

此外,蘇軾與歐陽修、黃庭堅、蔡襄等人的交往,也在各自的作品中有所聯系和體現。其中,蘇軾比米芾大14歲,兩人交往不多,但蘇軾對米芾的影響卻不小,展覽中的《盛制帖》為米芾致友人蔡肇(字天啟)尺牘之一。小行草筆勢飛動,形態曼妙;“天啟親”三大字則一氣呵成,淋漓痛快,充分表現了“刷字”的藝術特色。署款用“黻”而未用“芾”字,可證作于米氏41歲之前。

米芾《盛制帖》展出現場

歐陽修《灼艾帖》,北宋,歐陽修書,紙本,冊頁,縱25厘米,橫18厘米,行楷書,6行69字。

值得關注的是,蘇軾《題王詵詩詞帖頁》與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同在這一部分展出,也讓觀眾對北宋駙馬王詵產生了興趣,兩人最早的交往記載得從“烏臺詩案”說起,據《東坡烏臺詩案》載他們之間的最初交往始于熙寧二年(1069年),而《題王詵詩詞帖頁》作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蘇軾年49歲。該帖是蘇軾為好友王詵自書詩所作的題跋,記述了王詵因受其累而貶至武當,然仍醉心于詩詞,有世外之樂。

蘇軾《行書題王詵詩帖頁》,紙本,行書,縱29.9厘米,橫25.7厘米。

“晉卿為仆所累,仆既謫齊安,晉卿亦貶武當。饑寒窮困,本書生常分,仆處之不戚戚。固宜。獨怪晉卿以貴公子罹此憂患而不失其正,詩詞益工,超然有世外之樂。此孔子所謂可與久處約,長處樂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蘇軾書?!?/p>

據研究,此跋在《東坡集》卷六五有記載。《東坡集》卷一三中還有蘇軾另一跋“和王晉卿詩、并敘”的記載:“元豐二年,予得罪貶黃州,而駙馬都尉王詵亦坐類遠謫,不相聞者七年。予既召用,而詵亦還朝,相見殿門之外,感嘆之余,做詩相屬。詞雖不慎工,然托物悲慨厄窮而不怨,泰而不驕,憐其貴公子有志如此,故和其韻。”以上兩段跋文再結合《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中的史料,證明了王詵的貶官一方面是受蘇軾的牽連,另一方面是因為得罪了他的妻子魏國大長公主。

王詵為蘇軾至交。該帖筆豐墨滿,結體長短交錯,縱橫抑挫,富有動感。雖是敘事而兼有議論,充滿感情色彩,是為知己而作。

蘇軾對于王詵的繪畫水平評價極高,他認為“駙馬都尉王晉卿畫山水寒林,冠絕一時”與之呼應展出的王詵《漁村小雪圖》。

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北宋,絹本,設色,縱44.5厘米,橫219.5厘米

該畫描寫冬季小雪初霽的漁村山林景色。圖中雪山奇松,溪岸漁艇,峰迴路轉,步移景易,整個畫面意境蕭索,籠罩在一片空靈、靜寂的氛圍之中,雖有漁夫艱苦勞作,但反映的卻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隱逸生活的雅致情懷。

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局部),北宋,絹本,設色,縱44.5厘米,橫219.5厘米

此圖是王詵師法李成而自成一家的作品。圖中山石勾皴純用側鋒短筆,邊緣輪廓采用“破墨法”,在勾勒之后用清水向內化開,墨色輕淡。寒林長松則用中鋒濃墨,從而突出表現了其凌寒不凋的高貴品格。為了表現積雪,除山巒留白外,王詵還在峰頂、樹杈、沙腳施以白粉。為了表現雪后陽光,作者又于樹頭、葦尖略染金粉,在通幅水墨之中吸收了唐以來金碧山水的畫法,是一種創造性的實踐。王詵,《漁村小雪圖》卷(局部),北宋,絹本,設色,縱44.5厘米,橫219.5厘米

這幅作品充分體現了北宋時文人畫強調“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作主旨,以嫻熟的技法寫“詞人墨卿難狀之景”,正是“詩畫一律”的典范作品。

黃庭堅,《惟清道人帖》宋,紙本行書,縱29.3厘米,橫31.8厘米

蘇軾、黃庭堅等文人雅士經常聚會的地方就是王詵的西園。當時最為有名的文人雅集之《西園雅集》就是在王詵家里進行的。后世有諸多描繪《西園雅集》的作品,其中清代朱耷《西園雅集記卷》和丁觀鵬《西園雅集圖軸》也將在展覽中展出。

八大山人,《西園雅集》卷,清,紙本,行書,縱25.4厘米,橫204.2厘米

作為文學家的蘇軾:蘇子作詩如見畫

作為一代文豪,蘇軾一生中創作了眾多流傳千古的優秀詩文,其中的不少名篇佳作也成為了后世書畫家喜愛的創作母題。他所提出的“士人畫”概念,奠定了后世文人畫的理論基礎,更是對中國繪畫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第二單元“蘇子作詩如見畫”通過選取蘇軾本人的詩歌墨跡,及后人根據其詩文創作的書畫作品,展現其文學造詣和影響,為大家呈現作為文學家的蘇軾形象。其中蘇軾的同代人林逋《自書詩》便表達了蘇軾在當時的影響力:

林逋《自書詩》,紙本手卷,縱32厘米,橫302.6厘米。行書34行,6段接紙。

此卷是林逋歸隱西湖孤山時所作,共5首詩,除第2首是五言詩外,其余均為七言詩。

據詩后林逋自識:“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寫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時年57歲,其書體瘦勁,秀逸,筆法厚重,風致綽約,與時人李建中風骨俊整的書風極為接近。再后又有蘇軾書七言古詩一首,無年款,據徐邦達先生考證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間蘇軾(時年約54歲)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時所書。此書藏鋒斂鍔,姿媚可愛,是罕見的蘇軾傳世佳作之一。這兩段名人書法相映生輝,珠聯璧合,實為難得的珍寶。

而后,元代趙孟頫、鮮于樞、吳鎮,明代祝允明、徐渭,直至清代胤稹等都有依據蘇軾詩詞為源頭創作的作品。比如,蘇軾善畫竹,傳說他畫竹干從地直起至頂,并不分節繪寫。嘗在試院,興到無墨,遂用朱筆寫竹,后人竟效,稱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筆奇古。吳鎮的墨竹坡石也有受蘇軾影響的況味。

蘇軾在中年被貶謫湖北黃州后,曾兩次游黃州附近的赤壁,借物詠懷,前后作兩篇《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一首,均成千古絕唱。蘇軾游赤壁的故事也成為后世書畫和工藝品中常用的題材。宋人馬和之、明人文徵明、錢穀等均創作過不同風格的“赤壁”相關作品。其中宋人《赤壁圖頁》幾乎再現了蘇軾“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钡膱鼍?。

馬和之《 后赤壁圖卷》(局部)

而文徵明所書《前后赤壁賦卷》,前后相距二十五年,書法清勁蒼潤,一筆不茍,既體現了其藝術功力,又可見其筆法之變化。前頁小楷遒勁秀拔,后頁則已見瘦勁蒼老,但無衰敗之氣。文氏書法以深厚功力見稱,史載其九十歲尚能書蠅頭小楷。此書取法《黃庭經》、《樂毅論》,方整中有溫純精絕之古意,是文氏小楷書的代表。文徵明,《赤壁賦》頁,明,紙本小楷書,《赤壁賦》縱24.9厘米,橫18.8 厘米,《后赤壁賦》縱24.9厘米,橫18.7厘米。

蘇軾的書法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其造詣不但備受時人贊譽,他喊出“我書意造本無法”的口號,引領的宋代“尚意”書風也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軾的書法博采眾家,轉益多師,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蘇軾的書法博采眾家,轉益多師,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本單元通過選取蘇軾書法的前人作品、蘇軾本人的書法作品以及后人對蘇軾書法的仿學、臨摹和評論,展現其書史地位,為大家呈現作為書法家的蘇軾形象。

要梳理書法的歷史,顏真卿是繞不開的人物,此次將展出明拓《顏真卿書東方畫贊碑》、清拓《顏真卿書鮮于氏離堆記》和明拓《顏真卿書爭座位帖》,從碑帖了解顏真卿的書風,而其中蘇軾極為推崇的是《顏真卿書東方畫贊碑》,此碑字體平整峻峭,深厚雄健。宋蘇軾《東坡集》云:“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

書法由唐到宋,楊凝式是一轉折人物,蘇軾評曰:“自顏、柳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杰,有二王、顏、柳之余,此真可謂書之豪杰,不為時世所汩沒者?!闭褂[承顏真卿后,展出楊凝式《神仙起居法卷》,此卷最早為宋高宗內府之物,后入賈似道手中,至明代項元汴等所藏,至清代乾隆時進入內府。

其中《治平帖》是蘇軾書寫的信札,內容主要是委托鄉僧照管墳塋之事。根據帖后趙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此帖當是蘇軾于北宋熙寧年間在京師時所作,時年約30余歲。該帖筆法精細,字體遒媚,與蘇軾早年書法特征吻合,正如趙孟頫所稱“字劃風流韻勝”。

蘇軾,《治平帖》卷,紙本行書,縱29.2厘米,橫45.2厘米

《歸院帖》帖是蘇軾做翰林學士時所書,時間應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間(1086—1089年),蘇軾時年51至54歲。前人雖云蘇軾書學顏真卿、楊凝式,但實際受徐浩行書的影響最深。此帖筆致蕭散,結態隨意,似不經意而筆到法隨,已不見學古痕跡。誠如蘇軾自己所說:“不踐古人,自出新意。”雖短短五行,已臻化境。

蘇軾,《歸院帖》頁,宋,紙本行書,縱35.1厘米,橫12.4厘米

《春中帖》是蘇軾寫給范純粹(德孺,范仲淹的第四子)的信札。據記載,北宋元豐末年,范純粹因調和討伐西夏的遵裕、昌祚兩路軍的矛盾有功,宋神宗將他由陜西轉運判官進為轉運副使。據此可知,此信札的書寫時間應為元豐末年,即元豐七八年間(1084—1085年),蘇軾年約50歲左右。帖中“二哥”是指范純仁(范仲淹次子)。此帖筆法自然流暢,寓巧于拙,儀態淳古,有渾厚凝重之韻致。雖有缺字、殘損,仍不失為蘇軾中年時期的上乘作品。

蘇軾,《春中帖》頁,宋,紙本行書,縱28.2厘米,橫43.1厘米

從蘇軾書法中不難發現,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 自云:“我書造意本無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云:“到黃州后掣筆極有力?!蓖砟暧謷队泻M怙L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

蘇軾不僅以其藝術造詣而為人稱道,同時也因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而深受歷代文人雅士的崇敬與仰慕。他雖然一生命運多舛,卻始終能夠灑脫的面對各種困境,并以積極的態度不斷發現生活中的樂趣。“人間有味是清歡”單元選取以蘇軾逸事和其述懷小品文為題材的作品,展現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態度。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之竹院品古(局部)

其中明代仇英全冊共十開《人物故事圖》的一開《竹院品古》被認為描繪了蘇軾等文士賞古物的場景,圖中文人舉止高雅瀟灑,被后世視為文人典范。蘇軾銘端石結繩紋硯和黃慎《東坡玩硯圖頁》可做實物和藝術作品的轉換。

清 黃慎 《東坡玩硯圖頁》

回顧蘇軾的一生,詩有蘇黃之美譽,詞成豪放開派之祖,文列唐宋八大家,書冠蘇黃米蔡宋四家。21歲參加禮部考試便以驚艷之才震驚主考歐陽修,一生雖宦海沉浮數次被貶,卻執著堅定,又極豁達樂觀,寫出了大量傳誦千年的詩詞名篇。

如今,再讀蘇軾,除了詩文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外,他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于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成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后人提供了另一種審美范式,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蘇軾是宋人,卻也極其現代。

注:本文部分展覽信息來自故宮博物院編《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圖錄,部分圖片與內容來自故宮博物院,展覽作品以實際展出為準。

附:故宮博物院編《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目錄頁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余承君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明县| 澄迈县| 夹江县| 永城市| 休宁县| 贵溪市| 察雅县| 奉贤区| 中山市| 通渭县| 宁陵县| 信宜市| 岗巴县| 葫芦岛市| 阳东县| 通河县| 南宫市| 平谷区| 全椒县| 靖江市| 保康县| 来宾市| 嘉义市| 汉沽区| 大连市| 深州市| 包头市| 磴口县| 大城县| 云南省| 富川| 玉屏| 微博| 奇台县| 海晏县| 屏东县| 阿拉尔市| 岳普湖县| 永顺县| 辰溪县|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