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衛生巾發展簡史:隱秘而偉大
原創 你們的集美DT君 DT財經
“孩子們,告訴我,你們中有多少人在使用衛生巾?”
在印度某個鄉村女校,一位教師提出這個問題,然而教室里鴉雀無聲,年輕的女孩們面面相覷,不敢說話。

這是個真實發生的場景,出自2013年印度紀錄片《研究月經的男人》。根據2015-2016年的政府衛生調查數據,在印度,15到24歲的女性中僅有58%使用經期衛生產品。
你也許對這個數字感到詫異,事實上,衛生巾進入中國也不到40年。
就在不久前,一線女性醫護人員的生理用品短缺還在引起熱議。人們突然發現,直到今天,女性基本的生理健康需求仍然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認為是羞于擺上臺面的,而女性生理用品也還不是可以被坦然公開的生活必需品。
女性衛生用品的迭代和消費品市場變化背后,是人們如何看待和處理女性月經的復雜問題。而這,不僅僅關乎女性。
女性衛生用品發展史
其實,當我們回顧女性如何真正普遍用上一次性衛生巾,發現這是一段很不容易的歷史。
大多數出生在80年代之前的中國女性,最早接觸的并不是一次性衛生巾,而是一種叫做月經帶的東西。月經帶其實就是一個布條加上窄窄的長帶子,女性在布條上放些棉絮、碎紙等吸水材料,然后利用長帶子系在腰間就直接在經期使用了。
實際上,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性衛生巾在1888年就被發明出來,但在歐美,直到1920年,循環使用的月經帶才逐漸被一次性衛生巾取代。也就是說,人們用了32年的時間才逐漸接受這種新的女性衛生產品。

而中國女性真正開始使用一次性衛生巾,比歐美晚了半個多世紀。
國內首次引入衛生巾的生產線是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82年——那時國內的女性還在使用月經帶,對衛生巾這種新鮮事物聞所未聞。阻礙大家嘗試衛生巾的一大原因在于,這個舶來品太貴了。一包衛生巾要賣7角錢,價格是過去大家用紙的4倍多。
而衛生巾真正在中國普及,多虧了國內第一個把衛生巾做大做強的恒安實業(他們現在主推的產品是大家都熟悉的七度空間)。
恒安實業在1985年推出了國產衛生巾品牌“安樂”。恒安實業重金買下熱播港劇《八仙過海》的片中廣告,在消費升級的排頭兵上海,迅速占領了70%-80%的市場,然后順利打開了各大城市的銷路。

時間來到1999年,全國已有超過1000家的衛生巾生產商,全國婦女一年共消費了300億片衛生巾,相比90年的20億片增長了15倍。
到現在,中國衛生巾的覆蓋率與歐美國家持平。我們使用的衛生巾在材料和設計革新上也不斷去貼合女生們追求舒適自由的需求,液體衛生巾、褲型衛生巾相繼流行。
因此,當今天的年輕人聽到30年前女性還用月經帶艱難渡過經期,就仿佛在聽一段遙不可及的上古時期開荒歷史。

不過,我們也注意到,在1920年即誕生的衛生棉條、1932年即出現的月經杯,至今未在國內普及。即使在歐美市場,衛生棉條的市場教育也花費了將近20年的時間,而在中國,這場教育還沒有太大的成效 。
主打衛生棉條的丹碧絲在1989年曾經嘗試進入中國。但是對于剛剛開始接受衛生巾的中國老百姓來說,衛生棉條“就像在全民都只騎自行車的時候,突然做了一個奔馳的廣告”。人們雖然充滿好奇,但仍然對棉條的高價和使用方法產生一種敬而遠之的心情。
衛生巾在中國的銷量一直一騎絕塵,在2018年衛生防護用品總銷售額中的占比達到88%。而衛生棉條在2016年全國只有2%的女性使用過。
那么,現在呢?在衛生用品的消費上,中國女性發生了哪些變化?
中國女性衛生用品的消費升級
相比40年前,如今中國女性的衛生用品消費選擇豐富了許多。
2017年寶潔旗下的丹碧絲再次嘗試進入中國市場。當我們打開電商平臺搜索棉條,也看到了更多不同品牌的產品。
此外,除了傳統的直條型衛生巾,各種進階版的衛生巾也逐漸進入市場,比如寶潔申報了60多項專利、獨家研發的液體衛生巾、以蘇菲為代表的最早在2013年推出的安心褲等等。

不同經期衛生用品的市場接受程度如何呢?
我們收集了截至3月6日的38節促銷中,不同女性衛生用品在線上超市平臺的銷量情況。
傳統的衛生巾仍然占據了銷量的大頭,在線上商超的月銷量超過50萬件。但液體衛生巾和安心褲的擁躉也越來越多,月銷量均達到10萬件以上。而在電商促銷的情況下,衛生棉條的月銷量也僅占到普通衛生巾的3%,液體衛生巾的八分之一。

如果粗略地以銷量來計算使用人群,衛生巾、液體衛生巾、安心褲和衛生棉條的使用比大概是68:16:14:2。
來自國內消費者真金白銀的投票充分說明,相比棉條,不斷改良的衛生巾才是廣大女性衛生用品消費的升級選擇。
然而在歐美國家,同樣是經歷了從月經帶到一次性衛生巾、棉條的發展歷程,衛生棉條在經期用品的進化之路上PK掉了衛生巾,成為更多女性的選擇。據統計,在美國大約42%的婦女會使用衛生棉條。在歐洲,使用衛生棉條的婦女比例更是高達70%。
那么在中國,衛生巾的進階產品為什么不是棉條呢?
為什么不是衛生棉條?
居高不下的價格是大家打退堂鼓的一大理由。
“我在屈臣氏買的一盒8根,好像五十多。我一年里只在夏天會用一用,其他時間囤一些衛生巾用。”94年的阿銀認為棉條的使用感不錯,但是她仍然不會經常購買,因為價格實在太貴。
我們統計了電商平臺不同經期衛生用品中最熱銷產品的單位價格,結果顯示衛生棉條的價格是普通衛生巾的9倍多,液體衛生巾的近3倍以及安心褲的2倍多。

90后的陳圓圓最初被網上眾多的自來水安利開始嘗試棉條,但是使用幾次后她還是被勸退了。“我完全按照品牌給的教程來操作,但還是有異物感。”
在4年前就使用過棉條的小雨覺得棉條的使用感不錯,但是它最大的缺點在于不像衛生巾那樣方便更換,同時在經期量少的時候難免會有異物感。
美妝博主@拆姐搞測評在棉條測評視頻里提到,正確使用適合自己尺寸的棉條,在舒適度和使用效果方面應該都是優于衛生巾的。但是如何正確使用以及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尺寸這兩大問題就把不少人擋在了門外。

相比衛生棉條,陳圓圓更喜歡使用安心褲:“聽說棉條存在感染TSS(中毒性休克癥候群)的風險。如果晚上睡覺超過八小時,總不能定個鬧鐘又起來吧。姨媽褲悶是悶一點,但是隨便翻滾隨便睡,也不存在風險,它不香嗎?”
小雨則對棉條的使用感比較滿意,但她仍然轉投了液體衛生巾。“現在衛生巾也進步了,液體衛生巾我用下來也不悶、不潮濕、不會漏,棉條相比傳統衛生巾的優勢沒那么足了。”
既然衛生巾已經進化的如此舒適,我們難道非得用棉條嗎?
當然不是。為自己的生理期選擇合適的產品,本身就是女性的自由。
但我們仍然看重大家對于衛生棉條等女性衛生用品的正確認識。當女性愿意主動去比較各種衛生用品的優劣,并最終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這代表著大家終于科學、坦誠地面對、認識和接受了自己的身體。
人們真的打破觀念束縛了嗎?
只是,在為本文查詢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關于女性衛生用品的認識和態度,出現了兩級分化。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嘗試和公開討論衛生棉條等“小眾”女性衛生產品。
在公開的社交平臺,一些善于表達、敢于分享的女生將棉條、月經杯封為女性之光。
在知乎上也有相當多的人愿意科學嚴肅地來討論“衛生棉條真的比衛生巾用起來舒服嗎?”,這個問題獲得超過1200萬人的瀏覽,在知乎上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

如果你打開電商平臺熱銷的衛生棉條的評價區,幾乎可以看到清一色的好評。相較熱銷衛生巾產品的用戶反饋往往籠統地集中在價格和品質,衛生棉條的用戶評價中浮現出了更多走心的自來水式安利。

從輿論空間來看,衛生棉條的擁躉者眾多。
但是,知乎上的另一個問題,代表了我們所處環境中更常見的情況。“為什么有的女孩子拿衛生巾要遮遮掩掩?”這個問題有超過2200萬的瀏覽量,遠超上一個關于衛生棉條的討論。

從大家回答的時間來看,這是一個近兩年提出的新問題。也就是說,人們對月經的忌諱直到今天仍然根深蒂固。
這個問題的熱門回答中,很多人提到了青春期的遭遇。“十幾歲的男生大多數都沒下限”“初高中的男孩子太不要碧蓮”……青春期男生對女生正常生理現象的過度反應,是女性在后來習慣了“遮遮掩掩”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這一端的大量女性,可能從未想要嘗試衛生棉條,似乎也更不愿意公開地深入討論生理期這件事。

前不久,女性醫護人員在經期長時間在疫情一線工作的不易在網上廣泛流傳。90后曉琪在B站看到歪果仁研究協會旗下的UP主貝樂泰上傳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他和小伙伴作為男生體驗了一天月經后,決定給湖北的醫護人員捐贈衛生巾和安心褲。
曉琪看完視頻深受感動,并將視頻內容安利給男朋友。但她沒想到的是,男朋友看了兩秒就說:“他們怎么干這么惡心的事情?”

消費能力的提升,是容易的;讓更多女性接受性健康教育,也沒有那么難——但一個正常對待女性生理現象的環境,看起來還是那么遙遠。
女性有獨特的生理特征,需要適合自身的衛生用品,這本應該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應受訪者要求,阿銀、陳圓圓、小雨為化名)
作 者 | 何書瑤
編 輯 | 小 唐
設 計 | 鄒 磊
原標題:《衛生巾發展簡史:隱秘而偉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