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拯救古老的中亞賽加羚羊

2019年,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的賽加羚羊種群數量增加了一倍(圖片來源:Okhotzooprom)
賽加羚羊曾經和披毛犀、猛犸象一樣,在不列顛群島到阿拉斯加之間的廣袤大地上遷徙生存。大約4.5萬年至1萬年前,賽加羚羊曾廣泛分布于北半球。而如今,其活動范圍主要集中在哈薩克斯坦的草原和沙漠地區,以及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和蒙古的部分地區。

賽加羚羊擁有高高隆起的標志性鼻梁,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2015年5月,在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別特帕克達拉草原地區,20多萬頭賽加羚羊在短短三周時間內因不明原因突然死亡。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不少人才頭一次聽說了這種動物。 到2018年,成年賽加羚羊的數量已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百多萬只銳減到了12.5萬只。

數據由賽加羚羊保護聯盟根據多國政府及其伙伴所提供的信息整理
復蘇的跡象
環保人士報告稱,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境內的賽加羚羊數量在2019年翻了一番,估計達到30萬只,未來兩年內有望達到50萬只。
牛津大學跨學科保護中心研究員穆尼·卡尼亞里(Munib Khanyari)表示,近來賽加羚羊種群數量的恢復“主要歸功于哈薩克斯坦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政府機構(例如哈薩克斯坦野生動物保護專門機構Okhotzooprom)和護林員的努力,是他們提高了民眾對動物保護的認知,開展了大規模巡邏并遏制了偷獵活動。這并不是說偷獵行為不存在了——它一直存在,而且需要時刻被納入保護行動計劃之中?!?/p>
今年6月的報告顯示,賽加羚羊在哈薩克斯坦曼吉斯托(Mangystau)地區的烏斯蒂爾特高原大量產仔,但保育人士依然對此表示謹慎地樂觀。這530只幼仔的出生讓該地區賽加羚羊的總量翻了一番。

(圖片來源:賽加羚羊保護聯盟)
研究人員說,賽加羚羊是一個極具韌性的物種。保護得當,未來其種群數量就有望恢復到高位。
卡尼亞里說:“賽加羚羊在曼吉斯托地區大量產仔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眾所周知,這批羚羊會在冬天向南遷徙至烏茲別克斯坦一帶,但是它們在途中受到了哈烏邊境鐵路和圍欄的影響。因此,監控該種群面臨上述基礎設施挑戰時的反應就變得非常重要?!?/p>
偷獵行為并未徹底杜絕
上世紀九十年代,為了獲得羚羊的角和肉,偷獵行為十分猖獗,而如今這種威脅依舊存在。羚羊角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主要用于治療發燒和咽喉腫痛。

待售的賽加羚羊角產品(圖片來源:Andrey Gliov和Karina Karenin,《新報》)
除中國外,新加坡是全球第二大賽加羚羊制品進口國和消費國。在這兩個國家,銷售和使用羚羊角及其制品都是合法的。研究顯示,20%的新加坡華人都使用過含有羚羊角成分的藥品。
藥用需求并不是唯一的威脅。2019年9月,研究人員得出結論:“事實上,蘇聯解體,以及由此導致的賽加羚羊所在各州的執法和管理能力缺失,再加上農村地區貧困問題嚴重才是導致偷獵活動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
卡尼亞里說:“我認為偷獵現在已經不像蘇聯解體之后那樣猖獗了。蘇聯解體后,國營農場幾乎在一夜之間關閉,不再飼養牲畜,民眾為了吃肉只能宰殺賽加羚羊,而雄性賽加羚羊則成了羚羊角的重要來源。選擇性地宰殺雄性賽加羚羊(因為雌羚羊沒有角)導致種群自然繁殖率大幅下滑,因為賽加羚羊屬于一雄多雌婚配制。

2009年,盜獵而來的賽加羚羊肉(圖片來源:賽加羚羊資源中心)
奧拉茲貝·阿卜迪拉赫馬諾夫(Orazbay Abdirakhmanov)曾經撰寫了不少有關咸海地區環境挑戰的書籍。他認為,賽加羚羊種群數量下滑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其中包括不受控制的偷獵活動,對遷徙物種產生不利影響的物理邊界障礙,以及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油氣管道和鐵路等工業項目導致的棲息地喪失等等。
氣候變化的影響
科學家們找到了賽加羚羊種群數量下降的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原因:氣候變化和環境壓力,這些因素可能會加劇現有的挑戰。英國生態保護工作者理查德·科可(Richard Kock)和埃莉諾·米爾納·古蘭德(Eleanor Milner-Gulland)的研究顯示,環境濕度大與賽加羚羊大規模死亡事件具有聯系。他們在新近刊發的論文中寫道:“大多數羚羊死亡的時候,最大日平均相對濕度都超過了80%。2015年5月,大氣濕度極高,多次刷新了自1948年以來的同期最高記錄?!?/p>
卡尼亞里說:“賽加羚羊的大規模死亡在未來幾年將成為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我們保育工作的關鍵就是確保賽加羚羊種群數量增速達到一定規模,能夠應對這類災難性但通常也是自然發生的事件?!?/p>
“有證據顯示,與過去幾次一樣,2015年賽加羚羊大規模死亡也與巴氏桿菌感染有關,這種病是由敗血性巴氏桿菌引起的,與氣候異常有著直接的關系。這種細菌通常生活在羚羊的食道中,但是由于雌羚羊產仔期間氣溫/濕度異常(此時雌羚羊生理上已經不堪重負),這種細菌會產生毒性并引起出血性敗血病。盡管這是最有可能的原因,但最終原因仍然不得而知。”
與人類的潛在沖突
近期賽加羚羊種群數量的增長對生物多樣性來說是個好消息,但農民們可能不這么想。據當地新聞媒體報道,一群群的烏拉爾賽加羚羊種群遷徙途中穿過農田,給哈薩克斯坦西北部農民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一群賽加羚羊(圖片來源:Munib Khanyari)
卡尼亞里說:“據我說知,政府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仍在收集這一情況的基線數據/證據,以便(必要時)以此為依據進行干預。我認為,各利益相關方應該在賽加羚羊保護過程中采取土地共享而非分而治之的行動模式。過去,大量賽加羚羊和大量人工飼養的牲畜曾在草原上混居在一起,所以說這個模式是可行的?!?/p>
他補充道:“隨著賽加羚羊種群規模的增加,過度放牧的問題或許會逐漸突出,但是我們應該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氣候變化正在以各種方式影響著這片土地,而蘇聯解體至今,牲畜數量也逐漸止跌反彈?!?/p>
保護中亞的“自然遺產”
哈薩克斯坦政府已經加大了力度,打擊犯罪組織的偷獵行動。2019年,偷獵團伙導致兩名保護區護林員喪生。去年,哈薩克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行動,繳獲了一噸發往中國的賽加羚羊角,價值超過1400萬美元。

(圖片來源:今日哈薩克斯坦通訊社,2019年)
哈薩克斯坦總統卡西姆若馬爾特·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表示:“偷獵者一直在獵殺賽加羚羊。但這是我們的自然遺產,所以偷獵者必須受到法律的嚴懲”
生態保護工作者和科學家說,有必要采取多學科、跨國界的保護行動,打擊非法偷獵,保護瀕危物種。 此外,還必須開展常規監測和研究,以便該地區國家為疾病暴發提前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研究人員為一只賽加羚羊幼崽稱重(圖片來源:Munib Khanyari)
卡尼亞里說:“賽加羚羊對于該地區的生態系統至關重要。 作為主要的食草動物,它們影響了植被組成和養分循環等自然進程。 沒有賽加羚羊,草原生態系統將可能受到不利影響,甚至有可能改變當地的水源供應和氣候。賽加羚羊還是狼以及草原鷹等肉食動物的食物,因此在食物鏈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補充說:“除此之外,賽加羚羊在文化和歷史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賽加羚羊自猛犸象時代就生活在地球上。他們就好像活化石一樣?!?/p>
作者介紹
雷斯克爾·薩特克,第三極中亞板塊編輯
本文原載于第三極網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