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華安基金經濟學家林采宜“依齡退休”:奔往戀慕已久的文學
前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宣布了新的工作變動。
“多少年來,總在鬧鈴中起床去上班,走在為生計奔波的路上,今天開始,我在路口拐了一個彎,奔往戀慕已久的文學……”8月19日,林采宜發布微博稱,“還在為賺錢而努力的朋友們:你們加油,我不了。”

微博截圖
據了解,林采宜離任華安基金經濟學家之后,新職務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副院長,目前其微博認證也已經改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為民間聯合協會,由專職中國經濟分析的國內外一流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所組成,存在一定公益性質。
公開資料顯示,林采宜是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自2011年9月加入國泰君安,先后任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研究員、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40人論壇特邀成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專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以及中國國際金融論壇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等。2013年,林采宜任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2017年,林采宜加盟華安基金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在華安基金任職首席經濟學家期間的主要負責領域是資產配置,為渠道、第三方平臺和機構客戶提供服務。華安基金方面表示,林采宜此次離職是依齡退休。
在其7月23日發表的微博中,林采宜認為,A股的股市現在仍然可以大膽上車。因為,不“上車”,你也沒有別的選擇。在全球央行都在放水,所有印鈔機都加快速度的時候,相當于各種資產和商品,現金本身,就存在很大的貶值風險。
她認為具體有四點理由。第一,大家都知道,股票的價格上漲,是交易的結果,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股價,是錢堆出來的。流入的股市的錢越多,股價上漲的幾率就越大,這是市場預期帶來的估值變化,跟上市公司業績無關。
第二,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但資本市場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7月至2020年6月,標普上漲200%,日經指數累計上漲137.55%,德國Dax指數上漲106.37%,而同期的上證綜合指數和深成指分別才上漲24.45%和27.76%,中國股市的增值速度遠遠滯后于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因此,未來的估值回歸是大概率。
第三, 從橫向比較來看,目前上證指數的估值為15倍市盈率,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僅高于新加坡TSI和香港恒生指數,遠低于美國(標普26倍)、日本(日經25倍)、德國(DAX指數23倍)和韓國綜指(24.8倍),和歐美及日韓相比,中國股市的低估值所蘊含的投資價值顯而易見。
第四, 從縱向比較來看,目前除了創業板指數已經創出歷史新高以外,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都處于最近十年(2010.1-2020.6)的中位數偏低位置,其中中證500指數接近于歷史估值底部。估值處于低位意味著股市整體上泡沫較小(不排除個股嚴重高估),在貨幣寬松的政策環境下,股價上行是大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林采宜8月19日發布的微博后,有網友評論稱“被金融耽誤的文學家終于走上正軌了”,林采宜回復表示“對,不再被耽誤了……”。林采宜還回應了一些評論稱,“賺錢應該不是生命全部的意義”,“人生總有從浩蕩到精純的的演變”等。
而在林采宜的微博認證中,除經濟學家的頭銜外,還包括“著名人文學者”。她的人文作品有《肆無忌憚》《假裝思考》《告別速度》《中國理財地圖》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