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股成交再超萬億背后:主力資金全線流入,百億爆款基金頻出
8月17日,A股一改上周的頹勢,在金融股的帶動下全線大漲,三大股指集體收高,滬指漲超2%,兩市成交額再破萬億元。
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2.34%,報3438.8點;科創50指數漲0.83%,報1496.4點;深證成指漲1.88%,報13742.23點;創業板漲1.04%,報2696.39點。
成交量再超萬億元
8月17日,A股市場成交額明顯放大。
滬深兩市成交總額1153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8498億元大增3041億元,成交金額放大35%。其中,滬市成交5374億元,比上一交易日3675億元大增1699億元,深市成交6165億元。
這也是8月13日和8月14日連續兩日大盤單日成交跌破萬億元之后,再度重回1萬億元上方。
此外,市場主力資金恢復凈流入。據Wind統計顯示,8月17日滬深兩市主力資金凈流入345.41億元。

從行業板塊來看,申萬所屬的28個一級行業,有20個行業板塊主力資金呈現凈流入,其中,非銀金融、電子、銀行、食品飲料、計算機行業板塊主力資金凈流入居前,凈流入金額分別為135.68億元、66.4億元、62.4億元、25.1億元、14.74億元。
資金的涌入之下,大金融板塊表現強勢。以券商為龍頭的非銀金融股掀起漲停潮,招商證券(600999)、中國人壽(601628)、國信證券(002736)、越秀金控(000987)、國聯證券(601456)等紛紛漲停。銀行股爆發,成都銀行(601838)漲停,長沙銀行(601577)、杭州銀行(600926)等一度漲停。
具體到個股來看,118股主力資金凈流入超億元。其中,京東方A(000725)、中國平安(601318)、國聯證券(601456)、中信證券(600030)、中興通訊(000063)主力資金凈流入居前,凈流入金額分別為29.85億元、26.2億元、23.73億元、12.99億元、11.85億元。
流動性較為寬松
市場的大漲或與央行出手呵護流動性有關。
消息面上,央行公告稱,8月17日開展7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2.95%。此次MLF操作是對本月兩筆MLF到期的一次性續做,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同時,8月17日開展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0%。Wind數據顯示,上次1年期MLF中標利率2.95%,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2.20%。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央行超量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7000億元并保持利率水平不變,流動性較6、7月份更加寬松。國內疫情受到控制,經濟基本面逐步走出疫情影響,7月實體經濟數據進一步回升。在此背景下,央行將繼續施行常態化貨幣政策,以穩為主,不會進一步收緊,流動性方面會邊際寬松進行支持。
北向資金加倉A股
與此前持續凈流出不同的是,北向資金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出現凈流入。8月17日凈流入金額57.13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41.33億元,深股通凈流入15.8億元。8月以來凈買入額也由負轉正,累計凈買入79.28億元。
前十大活躍個股方面,平安銀行(000001)、京東方A、TCL科技(000100)、分眾傳媒(002027)、中信證券(600030)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居前,凈買入金額分別為9.73億元、9.22億元、7.79億元、6.48億元、2.28億元;東方財富(300059)、伊利股份(600887)、立訊精密(002475)、寧德時代(300750)、五糧液(000858)北向資金凈賣出較多,凈賣出金額分別為6.53億元、3.67億元、3.2億元、2.32億元、1.95億元。

爆款基金頻出
8月17日,公募基金方面再出一只爆款基金,由中歐基金“醫藥女神”葛蘭管理的中歐阿爾法混合基金一日售罄,首募規模達到500億左右,預計最終配比約16%。
根據該基金此前公告,中歐阿爾法原定募集期限為8月17日起至8月21日。而后,這只基金將基金募集期調整為8月17日一天。同時,為充分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做好投資管理和風險控制工作,中歐阿爾法將按募集規模上限80億采取末日比例確認的方式實現規模的有效控制。
延續7月的市場火爆,8月以來已出現6只百億級新基金。例如,8月4日,茅煒管理的南方景氣驅動成立,該基金首募規模為114.96億元。廣發穩健優選六個月持有和景順長城競爭優勢同時于8月6日成立,認購規模分別達到149億元和112億元。

“A股市場已經步入了增量資金驅動的模式,而非存量資金博弈。”中信證券建議圍繞三條主線布局:一是,受益于弱美元和商品、能源漲價的板塊,包括黃金、有色金屬和化工;二是,受益于經濟復蘇和消費回暖的可選消費品種,包括汽車、家電、家居、裝修及品牌服飾;三是,絕對估值足夠低且已經相對充分消化利空因素的保險和銀行等板塊。
華泰證券表示,銀行股在經濟增速回升時期出現超額收益,源于經濟基本面和資產質量改善;而在經濟增速放緩時期是源于資產質量惡化見底預期、資本充足率提升、外資等增量資金流入等因素。非銀相對創業板估值走強時期與銀行股相似,區別在于:經濟增速企穩時期,銀行股漲幅空間大于券商股,“流動性牛”時期則相反。板塊輪動來看,金融股“盈利牛”持續性較強,同時周期、成長板塊輪動企穩;金融股“流動性牛”持續性較弱,同期對成長股資金虹吸效應顯著。當前處在經濟筑底回暖期,預計穩貨幣寬信用政策持續,經濟弱復蘇、資產質量有望持續改善,金融股與周期、成長股有望輪動修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