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書展·新書丨《好看的中國文學史》:一張文學導游圖
“《好看的中國文學史》好比是一張導游圖,簡單介紹了‘文學景點’的背景和特點,但如果讀者能因此再去閱讀那些大家的原著,去真正地‘游覽’一番,定能領會更多的精彩和樂趣。”
在這本書中,學者錢念孫以章回體講書的形式重組脈絡——以人物為軸,作品為線,從遠古神話起筆,經詩經、楚辭、漢賦、魏晉詩文,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呈現中國古典文學的淵源流變。
在今年上海書展,上下冊《好看的中國文學史》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8月15日,錢念孫來到長寧圖書館,在新書分享會上與讀者暢談傳統與現代,學術與通識,帶領大家走近中國古典文學。

錢念孫
中國文學史,好看在哪里?
學術著作難免被貼上“枯燥”、“難讀”這樣的標簽,但《好看的中國文學史》尤其注重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好看性”。
錢念孫說:“現在的中國文學史著作非常多,但它們基本有一個共同點——都采用純粹的學術理論和邏輯思維體系去寫。我采取了中國傳統的章回體演繹法,這是寫法上的不同。這種方法在過去主要是用來寫小說和歷史故事,用來寫學術史,還比較少見。”
相比傳統學術寫法,演繹體相對自由,既能像寫小說一樣敘述故事,又能適當地加入評論。“過去的文學史一般都是從時代背景出發,再敘述作家的生平簡介和典型作品。《好看的中國文學史》跳出了這種傳統路子,從作家人生精彩的片段入手,通過故事化的敘述引出他們的文字,再去具體講述其中的精華部分。”
面對幾千年中國文學史的汪洋浩瀚,學者如何把握濃縮其中精華,才能夠讓讀者抓住看點?

《好看的中國文學史》
對此,錢念孫表示他在目錄標題中“下了很大功夫”:“我往往會把關聯性、對比性的內容放在目錄標題中,以章回體的互文形式把它的特點突出來,讓讀者通過標題就能夠對中國文學史發展脈絡有所把握。比如在寫詩詞史上的豪放派和婉約派時,我的標題是‘蘇東坡雄豪賦赤壁 李清照哀婉嘆西風’。這本書基本都采用了這樣的形式。”
廣泛吸收作家筆記、對談記錄等歷史資料
但無論如何,文學史本身是客觀的。
“幾千年來,從神話到詩經,從先秦的諸子百家到楚辭、再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很多偉大的作家創造了優秀文學作品。他們用生花妙筆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錢念孫同樣強調,客觀地寫歷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歷史本身立足于現實,但經過了現代人各種各樣的利害關系評定和眼光過濾后,一定程度上會產生扭曲。但作為學者來講,應該盡最大的努力來避免這種變形。所以在認識歷史、評價歷史、編寫歷史之前,還是需要先還原歷史,這就要依靠最早的原始資料。”
“我所寫到的內容全部是有歷史根據的,只不過可能過去的大學者在寫純學術性的文學史時,有一些史料沒有采納,比如當時作家寫的各種各樣的筆記,還有一些記錄作家交往談話的記錄。書中每一篇的結束處我都有注釋,說明了詳細的參考資料來源。”
他表示,自己在寫書時始終追求可讀性和知識性的平衡,在涉及到大作家的時候,盡量把其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出來做分析。“凡是中學課程上涉及到一些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佳作,我相對都做了一些重點的分析。所以《好看的中國文學史》這本書很適合中學生、非中文專業的大學生去了解閱讀。”
面向大眾,這本書好比是一張“導游圖”
錢念孫強調,面向大眾讀者,學術史一定要同時追求故事的生動性、有趣性和學術的嚴謹性、科學性:“你不能因為采用了演繹的寫法,就去戲說歷史或者胡編亂造,做學者最忌諱的就是這個。所以強調生動性、可讀性的同時,怎么把握住學術的嚴謹性和科學性是我在寫書的過程中所注意的。”
這種結合在文學史的撰寫中并不容易。錢念孫說,他傾向于不直接從作品切入,更多地是從“人”來切入。“因為作品是人寫的,你只有先了解這個人,才能了解他為什么會創造這樣的作品,是怎么去創作的。比起作品,我更注重這些作家的人生情懷和情感,比如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人來世界走一遭,還是要盡量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事情。當每個人都有這樣一種情懷時,社會才能更好,每個人才能生活得更好。”
錢念孫坦言,他想盡量濃縮那些艱深的、復雜的、龐大的、思想豐富的文學史精華,“深入淺出”地把它們表現出來。“這本書好比是一張導游圖,簡單地介紹這些‘文學景點’的背景和特點,但如果讀者能因此再去閱讀那些大作家的原著,去真正地‘游覽’一番,定能領會更多的精彩和樂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