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我國養老保障體系面臨五大問題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在16日舉辦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2020年“養老財富儲備系列公開講座”上表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養老保險體系的壓艙石。
新華財經北京8月16日消息,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在16日舉辦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2020年“養老財富儲備系列公開講座”上表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養老保險體系的壓艙石。

在胡曉義看來,養老保險不只是老年人老有所養的保障問題,還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直接支付的養老保險待遇5萬多億元,相當于2019年財政一年一般預算支出的22%。截至2019年末,不光是基本養老保險,包括職業年金、企業年金、養老的戰略儲備等等加在一起,還有11萬億元的結余存和儲備。“總計16萬億元的養老保險資金在社會經濟當中運作,可見它的財富量是相當大的。”
201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是18.1%,65歲以上占比12.6%。胡曉義預計,按這個速率繼續提高,在2035年,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可能還要翻一倍,達到23%-25%的這樣一個占比。
基本養老保險有兩個特質,一是覆蓋廣。二是保障基本生活,就是保基本。
“基本養老保險通常不具備滿足所有的養老生活需求的目標指向,而是保障基本生活。”胡曉義說,“剛才我提到的兩個制度平臺職工和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障,到2020年七月底,總覆蓋9.79億人,其中職工養老保險是4.44億人,居民養老保險是5.35億人,這是最新的數據。這9.79億人當中有2.86億人是享受待遇的。”
胡曉義認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無論是總體看,還是從單個制度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養老保障計劃。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可及性方面還有不足。曾經測算過,如果達到90%的全覆蓋,適齡人口90%全覆蓋大概要10.5億人的規模,現在大概還有七千萬人的差距。
二是公平性問題。主要是群體之間的待遇差別,地域之間的待遇差別,以及城鄉之間的待遇差別的問題。
三是流動性問題。對于跨制度的流動和跨地域的流動都有政策的安排。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還有一些障礙,還不夠流暢。
四是可持續性問題。養老保險制度內撫養比是29.2%。就是說有100個參保者里有將近30個是領養老金的人,而且還在不斷升高。
五是包容性問題。現在在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當中,專家們稱為叫做一支獨大,第一層次基本養老保險占比過大。第二支柱職業年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發展不足,第三支柱更加薄弱。“這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也是逐步增加養老財富儲備所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胡曉義說。
胡曉義建議,一是要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特別是新業態的群體,城鎮化的轉移群體。二是要推進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全國統籌在更大范圍上分散推行。三是要漸進性地延遲退休年齡。四是擴大籌資渠道,增加戰略儲備。“除了剛才提到所有的籌資渠道之外,現在已經有幾十家國有企業,包括金融企業已經在執行劃撥,已經劃了1萬3千多億的國有資產,還在持續。這是國家在預置老齡化的風險防控戰略,來降低國民現實的和潛在的風險。
“除了基本養老保險這些改革完善措施之外,還是要大力保證發展多層次的養老保障的制度。”胡曉義說。
(原題為《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養老保險體系的壓艙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