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都說喜愛植物的人不喜歡假的實物,那對假山呢
編者按:時光會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原來可能認為造作的東西,在一定年齡后又會審視出別的味道。就如《花間閑事》的作者馬小薔對假山在不同階段的感悟,是受她蒔花生活的影響。《花間閑事》這本書記錄了她養殖的花草習性、與大家分享了在設計安排花園,及照顧這些花花草草的感悟和故事。看她的文字,會讓你在夏日中心靜下來。

《花間閑事》,馬小薔 著 商務印書館出版
下面文字選取《花間閑事》中的《假山不是“假”山》
一般來說,喜愛植物的人都喜歡真實,不喜歡假的事物。唯有假山除外。但我常常想,它為何被稱作假山呢?它分明就是真的山,只是縮小了,挪了地點。
喜愛上假山和盆景都是四十歲之后。四十歲之前會覺得它們造作。過了四十歲才發覺,它們是同樣的山水植物,是濃縮,是凝固,是精華;也才明白,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會變化,自以為非常正確的,自己也會推翻重建。
花園的東北側有一座假山,是從山上搬來的石頭,塊頭很大,至少需要三四個壯勞力才能挪動。石頭上保留著原始的肌理,形狀嶙峋,很像一座縮小了的山。有些位置累積了厚厚的泥土,我一直沒動過它,不曾清理,也不曾為它做過什么。從山上帶來的不知名的野菜每年春天都會發芽,夏天長得旺盛,秋天枯萎,冬天被白雪覆蓋,春天再次萌芽……這座假山,令我直觀地體會到“一歲一枯榮”。
有時我會仔細地端詳它。螞蟻、蝸牛、野菜、雜草,還有我隨意置于上面的山里帶來的各類小石塊,某個夏日黃昏我用樹枝和茅草搭的一個涼亭。看到它就聯想到了抵達過的不同的山。想到哪座山有崎嶇的山路,哪座山有嶙峋的巨石,哪座山有蒼勁的古松,哪座山有古樸的亭臺。中國人對于山水的熱愛和盼望是根植在骨子里的。從假山和盆景中,窺見的是東方人對于山水自然的依戀與凝望。
我們如今常常聽到人們愛說東方人沒有西方人那么熱愛大自然,我想,并非如此,只是東西方熱愛自然的方式不同。東方人永遠是內斂的、節制的、含蓄的,沒有西方人那么自由、放松。西方人與自然一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方人的與自然一體是你看我我看你,永遠有距離有余地才有美。這也是應了那一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假山”可能就是縮小版的山
假山下面是石砌的水塘,水塘里養了金錢草,長得茂盛又迅速,一到夏天把水塘遮蓋得嚴嚴實實,十幾條紅鯉穿梭其間。因了這座假山和這方小水塘,我的院子靈動起來,我離山水也更近了。
中國古人對于園林的熱愛是對山水的寄托。今人去哪里已然非常便利,想念山水也好,思念故人也罷,都可以拔腿就走。人們對于園林沒了那種深刻的依賴,假山承載的情愫輕了很多。人們對于物的依賴少了,人與人之間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之輕。
只是,懷舊的人偶爾會悵然若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