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然》刊文爭論如何定義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
原創|GlobalMD 全球醫生組織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前三次病毒核酸檢測陰性,按照診療常規可以出院回家康養了?,F在怎么又爭議如何定義“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八個月了,從開始至今,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內所有國家和公共衛生醫療機構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兩個數值變化:1、確診病例/檢測陽性;2、死亡人數。
美國不愧世界老大,穩坐第一把交椅:確診人數過5百萬人,死亡過16萬人。
這兩個數值是傳染病和流行病學最經典評估指標:病原體致病性,包括發病率和確診病例;以及疾病致死率或死亡率。但這兩個數據無法評估傳染病最重要的指標傳染性或感染率。
今天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刊發一篇評述“跟蹤新冠疾病,不能只盯著檢查陽性和死亡人數”。言外之意,全球所有公共衛生機構和政府疫情監測部門很可能看走了眼,至少看片面了。
評述文章強調關注和評估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影響固然非常重要,但對非住院病人或簡稱為“輕度”或“無癥狀”患者不予隨訪或跟蹤,他們毫無癥狀,也不需要醫療干預,可能更麻煩。
那些出院時檢測新冠病毒呈陰性的新冠肺炎患者,真的意味著康復了?如果康復了,他們的健康狀況現在又如何?
在全球范圍內,至少有上千萬患者從輕度到中度癥狀患者,現在他們的病毒檢測呈陰性,但是他們真的可以認為康復了?
最后,還有多少人感染新冠病毒而未必檢查或統計在內?這些可能是造成疫情至今難以控制的最關鍵原因之一,也是無法統計的數據。
比如,出院后患者,盡管他們病毒檢測至少三次復查陰性。在他們中間,有一部分人在幾周、甚至幾個月內仍有持久不適癥狀,包括胸悶,呼吸困難、肌肉疼痛和疲勞。再加上那些輕癥患者,他們也無法完全恢復健康或保持良好體能狀態。至今沒有統計數據和跟蹤隨訪。
英國一項智能手機App跟蹤出院后患者的數據顯示,至少十分之一患者描述他們新冠病毒感染三周以上,有持續數周器官功能損害癥狀,他們可能按照輕度感染“康復”了。
現在看來定義和監測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恢復率,應該比檢查出院或檢測活動性感染陰性或抗體陽性要復雜得多。重新定義"Covid-19康復",可能讓我們更加明確如何“疏遠”那些形式上的COVID康復病人。
想想乙肝病毒攜帶者;HIV攜帶者以及其他病毒感染“輕癥”或康復患者,應當明白SARS-CoV2病毒感染康復者不是簡單檢查核酸陰性就算是“康復”了。
是新冠肺炎幸存者嗎?您被認為已康復了。事實上,大多數人依然無法恢復正常生活或被歸類為輕度感染者。
公共衛生專家Nisreen Alwan分享了自己作為輕度感染者的艱難康復歷程,呼吁對新冠肺炎康復者和輕癥或無癥狀者再精細給出定義,否則,新冠病毒傳染病會無休無止地綿延下去。
新概念:新冠肺炎康復者
Nature report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