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十而已:為什么需求不匹配的親密關系,躲不過失敗的結局?
原創 KY KnowYourself

編輯 / KY主創們
這兩天,《三十而已》終于大結局了!
不得不說,這部劇還挺適合情侶觀看。
網友熱議的劇中一對對遇到的問題,分分鐘能成為我和對象的聊天話題:
“如果你遇到林有有這樣的,你把持得住嗎?”
“如果我不喜歡你的興趣愛好,你會不會為了我改變???”
“萬一哪天我也和你提‘開放關系’,你接受嗎?”……
看劇的時候,我和我女朋友得出了一個結論:感情不能總等到出現問題再去想辦法,愛情經不起反反復復的折騰。
好像大多數人,都非得等到關系崩了,才開始感恩平日里伴侶對自己的付出、關注到自己之前忽視的對方的需求。
我發現,無論是劇中的三對,還是生活中的我們,都存在一種通?。撼菃栴}浮出臺面,已經破壞了關系,否則人們都很少表達、識別或回應過那些無從滿足的個人需求。
今天,就讓我們結合劇中的三對男女關系,來談談:“親密關系中的需求滿足”問題。
因為在關系中,每個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有沒有被看見和滿足,自己是否了解和接受,都會對自己和關系產生巨大的影響。
Spoiler Alert
劇透預警
01.
許幻山&顧佳:
壓抑自己而容忍對方強加的需求,關系會出現裂口。
許幻山是一名煙花設計師,在妻子顧佳的主導下開了自己公司。
他想要設計出最獨特的藝術作品,對煙花設計一直很有熱情,對工業化、流水線、模式化的東西不止一次地表示了反感。
可以看出,許幻山的需求是通過自由的創作實現自我價值,他追求的是自己的理想。

顧佳在別人眼里,是賢妻良母,但是在許幻山眼里,可能只是束縛他自由的阻礙。
在兩人的關系中,顧佳一直是強勢的一方,公司的運轉她掌握的一清二楚,老公有脂肪肝她就嚴格管理他的飲食不讓他吃晚餐。
但是,許幻山自始至終都沒有明確表達過自己的需求,他看似“安于”顧佳給他的安排,實際一直在壓抑自己的需求。
直到許幻山去北京出差,遇到了剛畢業的林有有。林有有叛逆、自由、瘋狂,和林有有在一起,完全可以滿足許幻山對自由、放肆、理想的需求,這些需求都是他無法從原來的婚姻中滿足的。

在顧佳這里,他缺乏作為男人的權力感,可他卻從來沒有表達過自己的需求,他容許顧佳幫他打理著生活的各個方面,但他又希望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許幻山因為聽林有有的話沒有銷毀過期的藍色煙花,因生產線爆炸事故入獄,顧佳打點好一切,和他離婚搬去了自己經營的茶廠。
02.
陳嶼&鐘曉芹:
只顧自己而忽視對方的需求,關系就像一潭死水。
鐘曉芹是上海本地姑娘,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長大,充滿愛的原生家庭環境,意味著她從小很多需求都可以被父母很好地滿足。
因此,鐘曉芹也很需要依賴、關心和陪伴,以此來感受到被愛。
但是陳嶼的童年很不一樣,父親背叛母親離開家,長兄如父,陳嶼小時候就得擔起責任,力不從心地照顧著調皮的弟弟。他自己的需求很少被看見,更別說有誰來滿足了。
陳嶼缺少愛,自然也不懂得表達愛。他只希望擁有不被打擾的、屬于自己的空間,他不想再像童年那般去花費精力、犧牲自己,照顧別人,他所期待的是一份“省心”的婚姻。

鐘曉芹不滿丈夫整天一門心思全撲在魚上,很少時間來陪她;陳嶼覺得鐘曉芹是個還沒長大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他想象中成熟的妻子相去甚遠。
久而久之,兩人只顧著堅持自己的需求,看不到對方的需求,各自的情感需求也不能得到滿足,感情就更冷淡了,矛盾也更多了。
關系無法滿足人的需求,人也會覺得匱乏和疲憊,關系也像一潭死水。鐘曉芹在自己三十歲的第一天和陳嶼離婚了,離婚后他們仍處于同居狀態。
離婚后,鐘曉芹開始意識到“他為我做了那么多事,我都不知道,我不知道電池要換,不知道鞋要擺,陳嶼說的對,那些雞零狗碎,消磨了人的光彩?!?/p>

所幸,他們趁著離婚的機會,重新看到了對方的需求,并主動去照顧和滿足。兩人的關系也煥發了生機,最后他們甜蜜復婚了。
03.
王漫妮&梁正賢:
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比兩個人的匹配更重要。
滬漂8年的王漫妮是一名奢侈品柜姐,她努力打拼,心高氣傲,過著“精致窮”的生活,想在上海扎根。
王漫妮面對價格高昂的奢飾品和衣著光鮮的上流人士,她也憧憬這樣的生活,她花費一半的月薪租房,偶爾還消費名牌,不難發現,她對物質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
因此,當她遇到了多金溫柔的梁正賢,以為終于遇到了符合自己需求的心上人。結果,當對方說不想結婚,王漫妮陷入了困惑。她也渴望婚姻,可是能滿足她物質需求的男人是不婚主義。
她說服自己不婚也沒什么,愛情應該是很純粹的。但好閨蜜顧佳卻反問她:“這個人當初吸引你的時候,不就是在郵輪行政艙嗎?干嗎現在你又來拿愛情說事了?”

但是王漫妮做不到,事實上,她更需要干干凈凈的愛情,也需要在關系中獲得自我價值。或許梁正賢一開始滿足了她的物質需求,但當她接受梁正賢為她花錢,對男方來說,她也是可以用錢擺平的商品。
因此,王漫妮從這段關系中也無法實現她作為一個女人的價值。當她意識到滿足物質需求的代價是完全放棄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自我價值時,才幡然醒悟,選擇離開。

其實她的需求很復雜,人都是“既想要……又想要……”的,只不過,她高傲的自尊心將世俗的物質需求包裝成純潔無暇的愛情幻想,內心真正的需求終究會戳破她的幻想。
后來王曼妮回到家鄉療傷又重回上海,放下了自己對物質的需求。她重新出發,在工作中找到了自我價值,認清了自己的追求,選擇出國留學。
作者有話說:
回看劇中的三對男女,當我們看到他們關系中的矛盾,大多數人都會攻訐那些令人憤怒的行為,比如出軌、“茶藝”,也有很多人會同情受到傷害的一方。
但是歸根到底,很多時候,關系中浮現的問題,本質都是需求的問題。每個人在關系中的需求是很復雜的,有時我們可能在會把自己的需求看得比對方更重要,而有時,我們又會壓抑自己的需求,而且在不同階段我們的需求可能會變化。
我們之所以需要伴侶,因為我們需要人陪伴、照顧、了解、支持、接受、贊賞、撫摸和相擁而眠……這是非常自然的,并沒有什么不對。
但是在關系中,兩個人所需要的快樂、安全感、自尊或其他的許多事物,常常充滿差異也很多變。當需求存在差異、產生變化的時候,劇中人都做了些什么呢?
許幻山從未向顧佳提過自己覺得被管束了,直到他們離婚。陳嶼在鐘曉芹每次感到失望的時候,只覺得她在“沒事找事”。梁正賢并沒有在追求王曼妮的一開始,就說出自己對“開放關系”的需求。
我們在關系中,需要持續地看到彼此需求的差異,而不是無視或誤解,我們可以表達彼此的需求,進行良好的溝通,并根據彼此的需求做出調整。
當彼此的需求都得到重視,兩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受到尊重和被愛著的,關系會像陳嶼和鐘曉芹的婚姻一樣,還有回旋的余地。
當然,如果兩個人的需求無法調和、難以匹配,我們也可以像王漫妮一樣,有離開這段關系的自由。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也不必非得需要些什么來讓自己變得完整。
最后,借用劇名最后的“而已”二字,希望每個人不管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有什么際遇,在面對自己的關系時,都能有一種舉重若輕的態度。
關系中的問題,不過是需求的問題而已,如果解決不了,那就離開對方,你所退出的這段關系也只不過是你整個人生中的一小段關系而已。
“愿每一個我們,都保有‘而已’的勇氣?!?/p>
愿每一個「在看」的你們,都能更好地理解關系中彼此的需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