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民營醫院涉黑,“惡勢力”是如何坐大的?
據央視新聞報道,遵義匯川歐亞醫院惡勢力犯罪集團案近日二審宣判,判決被告人韓某犯詐騙罪、敲詐勒索罪、故意傷害罪,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處罰金九百二十萬元,剝奪政治權利五年。對該惡勢力犯罪集團的其他首要分子和成員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三年至十九年零六個月不等的刑期,并處罰金。
一家合法民營醫院,結果成了“惡勢力犯罪集團”,讓人有些大跌眼鏡。不過看看他們干過的事情,又會讓人覺得毫不意外。
該醫院的常用套路是,雇傭毫無醫學常識的客服人員冒充專業醫生,在網上誘導病人前去就醫,然后把病人連蒙帶騙弄上手術臺,接著提刀加價,敲詐威脅。類似醫院類似手段,這些年被曝光無數,但最后往往大事化小,躲過風頭這些醫院一切照舊。
當然,包括遵義在內的一些地方,近一兩年已有了較“狠”的動作。去年甘肅有6家民營醫院被一次性“打黑除惡”,25名嫌疑人被刑拘。那些醫院所涉罪行,也包括肆意加價收費、超范圍或無醫療資質人員從事治療,以及敲詐勒索、詐騙、強迫交易等。可見這類亂象在部分民營醫院中相當普遍。
將這些醫院當做“惡勢力犯罪集團”打擊,當然大快人心,也能起到相當威懾作用,但問題在于,“惡勢力”不是一天養成,等到可以刑罰伺候的時候,這些醫院已不知坑害了多少患者。如果日常監管到位,在醫院出現“小惡”苗頭時就及時掐滅,那無論對于患者還是醫院,都是更好的選擇。
正如央視那則報道里所言,遵義歐亞醫院之所以能長時間大行其道,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一些監管人員不作為、亂作為,包庇縱容,損公肥私。可以想象,如果監管部門真的把患者權益當回事,及時明察暗訪、重視患者舉報信息,像那些明目張膽的誘騙和提刀加價行為,是不可能長期灰色存在的。
關于民營醫院,前些年討論很多的是準入門檻。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應該降低民營醫院的設立門檻,一方面增加醫療資源,另一方面正規化以后有利于規范管理。如果社會上存在大量“黑醫院”,那監管起來更加困難。應該說,近幾年準入門檻已經大大降低。截至2020年4月底,全國醫院總數3.5萬家,其中民營醫院占到了2.3萬家。民營醫院的數量是增加了,可是質量似乎并不相稱。
現在看來,和民營醫院數量增長伴隨著的,是民營醫院的負面新聞也激增。這反映的普遍問題是,在門檻把關之外,對于民營醫院的日常運營,缺乏足夠細致的監督。這就導致只要拿到牌照的民營醫院,就可以高枕無憂、為所欲為。顯然,這不是公眾所樂見的。在司法嚴懲之外,更希望日常的監管黑洞,能盡快被填補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