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醉解千愁”,香煙和酒精真能解憂嗎?
澎湃號·湃客“懂點心理學”專欄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師生撰寫,內容聚焦時事熱點,科普生活知識,涉及親子教育、家庭關系、職場之道等諸多方面。將心理學應用于日常,讓生活更加精彩。
撰文/ 王艷梅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運營/ 楊曉
心情低落時,很多人喜歡點上一支香煙,看著煙霧緩緩飄升,又漸漸彌散。煙頭火光的或明或暗,煙草味道的或濃或淡,讓很多人感受到一種安定或者愉快感。
人們認為,心情不佳時,吸煙是一種能有效讓我們擺脫煩惱、重獲快樂、調節消極情緒的手段。因此,漸漸地,很多人對香煙成癮,最終難以戒斷。古今中外,很多人在經歷感情、事業或投資失敗后都會成為“癮君子”,那么這些由失敗經歷產生的悲傷情緒,是否導致了他們對煙或酒上癮呢?古語云:“一醉解千愁。”人們為什么會有吸煙或飲酒的嗜好?香煙和酒精真的能解憂嗎?

圖/unsplash
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吸煙或者飲酒并不能減少悲傷情緒,恰恰相反,人們在悲傷時會通過吸煙彌補悲傷情緒所誘發的丟失感,把吸煙作為獲得即時獎賞的一種替代性手段。也就是說,你越悲傷,越有可能沉浸于吸煙或飲酒等成癮行為中。
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查爾斯·道里森(Charles Dorison)和他的同事進行了一項針對一萬多人的調查后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的悲傷情緒,能增加人們對香煙的渴求,越悲傷,人就越可能吸煙。但是,其他類型的消極情緒,如恐懼、厭惡等并不會引發吸煙。即使控制了如恐懼、憤怒、羞愧以及性別、年齡、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因素后,悲傷情緒仍然使人們吸煙的概率增加了51%。此外,悲傷能讓那些目前不抽煙但有吸煙史者重新拿起煙,但卻不會讓從沒抽過煙的人燃起煙癮。
研究者還進行了另外一項實驗,進一步檢驗悲傷與吸煙之間的因果關系。他們招募了一批美國煙民,誘發他們的悲傷、厭惡或者中性情緒。結果發現,體驗到悲傷情緒的吸煙者想要立馬抽上煙,而體驗到厭惡情緒的吸煙者則具有較低的抽煙沖動。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消極情緒都會讓人物質成癮,只有悲傷情緒才會讓人做出吸煙或飲酒等成癮性行為。
悲傷引發獎賞尋求行為
為什么在悲傷情緒下,人們更可能飲酒或吸煙成癮呢?

圖/unsplash
悲傷情緒往往出現在損失無法挽回時,比如夫妻離婚、親人離世、股票暴跌導致虧錢、工作上遭遇挫折等。面對損失,人會感到無力,認為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中,于是,迫切需要獲得即時的獎賞來彌補損失,增加控制感。即,悲傷的人無法忍受一點點的等待,只有馬上得到點獎勵、享受快樂,才會稍稍覺得好受一些,世界似乎也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
回憶一下,你是否在考試失敗、失戀、工作中遭遇挫折時,想要立刻刷卡買買買?此時,似乎只有最名貴的手表、限量版的愛馬仕、法國高級香水才能填補你遭遇的損失。另外,悲傷時,人們寧愿馬上獲得一個小獎賞,也不愿意去等待未來更大的獎賞,因此,人們甚至愿意出比平時高出好幾倍的價格購買一件商品。“喜歡這條裙子,我要立馬買下穿在身上。多少錢?什么場合適合穿?能穿多久?管它呢!Anyway,我現在就要它屬于我!”當然,冷靜之后,這樣的沖動性購物行為往往會引發強烈的后悔感。
悲傷導致自我關注
你可能會問,悲傷會什么讓人追求獎賞?這是因為悲傷讓人關注自我,而自我關注會激活與獎賞相關的腦區,從而使悲傷的人們作出獎賞尋求性行為。
為了給上述假設提供支持,研究者招募了158名吸煙者,這些人在未來一個月內沒有戒煙計劃。研究者讓一半人觀看一段悲傷的電影,從而誘發他們的悲傷情緒,讓另一半人觀看一段有關木屋修建的中性電影片段,從而誘發中性情緒。
之后,這群吸煙者需要進行二擇一的決策:
選項A:現在就可以吸煙,但是只能吸少量的煙;
選項B:稍后才能吸煙,但是可以吸更多數量的香煙。

圖/unsplash
做出選擇后,被試就根據自己的決策抽煙了,研究者則記錄被試吸煙的速度和時間。結果顯示,體驗到悲傷的吸煙者不愿等待,只求即時獎賞,想要立馬抽上煙,且吸入更多量的煙。悲傷情緒下,吸煙者吸每一口煙的時間為2.4秒,而中性情緒下則為1.94秒。但是,人們在悲傷和中性情緒下的吸煙速度卻沒有差異。
上述研究表明,悲傷情緒可能是誘發成癮性行為的誘因之一。吸煙是一種成癮性行為,飲酒也是一種。但很多人發現,飲酒確實能緩解負性情緒。這是為什么呢?
酒精能夠緩解焦慮情緒,但也能引發攻擊性行為
可減輕焦慮的藥物叫作鎮靜劑,它們是苯二氮?類藥物,包括安定、利眠靈以及阿普唑侖。這些藥物可以注射使用,也可以口服。酒精的作用與鎮靜劑的作用類似。鎮靜劑能夠促進γ-氨基丁酸的活動。γ-氨基丁酸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能夠抑制杏仁核這一主要負責恐懼情緒的腦神經核團的活動。γ-氨基丁酸屬強神經抑制性氨基酸,具有鎮靜、催眠、抗驚厥、降血壓的生理作用。
酒精會與γ-氨基丁酸受體結合,由于γ-氨基丁酸抑制了杏仁核的活動,因此,人們的情緒閾限升高,較難體驗到恐懼和焦慮。酒精雖然降低了人們的焦慮情緒,但同時也降低了人們對危險刺激的敏感性,因此會出現“酒壯慫人膽”“酒后吐真言”的現象。

圖/unsplash
飲酒后,人們的社會抑制性下降,更敢于接近陌生人,并作出“勇敢”的、甚至魯莽的冒險行為。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打死了老虎,如果他沒喝酒,很有可能不敢獨自上山,并與老虎搏斗。同理,有些男孩不敢對心儀的女生表明心跡,就會先去喝酒,讓自己變得敢于表白。但實際上,這么做的效果并不一定好,因為酒雖壯膽,但也可能讓人作出攻擊性行為。所以,女孩子可能會認為醉醺醺的男孩子魯莽且不不理智,如此一來,酒后表白反而會把女孩子嚇跑。
悲傷情緒有適應性功能嗎?
首先,悲傷助人冷靜。
想一想,當你身體生病的時候,你是不是食欲降低、昏昏欲睡?你哪里也不想去,只想躺在床上。而悲傷會讓你有類似的反應。這些反應能夠幫助你保存能量,并阻止你做出會導致更大風險的行為。如此看來,悲傷情緒能保護個體生存,它能讓你在面對損失時仍然能夠冷靜思考,不冒進,阻止你冒險。當你冷靜下來后,你也許會找到有效的應對策略。
其次,悲傷阻止人們社會交往。
當在重要任務上經歷失敗后,你會感到悲傷,如果此時你仍然積極參加各類社交活動,帶著情緒的你可能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悲傷情緒能幫助你回避社會聯系,你會刻意回避與人交往,不愿參加朋友聚會。從這角度來看,悲傷在幫助你,以免你被他人嫌棄。
第三,悲傷引發他人的助人行為。
當人們面對損失,表露出悲傷或做出悲傷引起的行為——例如哭泣時,人們會引發他人的關注,讓他人意識到你處在壓力中,需要幫助。此時,別人很可能向你施以援手,幫助你擺脫悲傷。所以,悲傷情緒有助于我們建立穩定深厚的情感聯結,獲得高質量的人際支持。對于那些在你悲傷時不離不棄地陪在你身邊、無私幫助你的人,你會感恩于心,你們的友誼會因此更堅固。
采用恰當的情緒調節策略,調適悲傷情緒

圖/unsplash
人類既然進化出悲傷情緒,它就具有適應性意義:悲傷情緒有助于防止我們盲目冒險,思考積極的應對策略;幫助我們獲得他人的接納和認可;提高我們獲得他人幫助的可能性。我們要接納悲傷情緒,并且辯證地看待它。
當然,過度悲傷可能會引發吸煙、飲酒等成癮性行為,所以,請你在感到悲傷時,尋求有效的情緒調節策略來緩解悲傷情緒。慢跑、游泳、跳舞等有氧運動,都是降低悲傷情緒的有效途徑。單次的有氧運動可以釋放內啡肽這種神經遞質,令你感到快樂。而長期的有氧運動,可以幫助你保持樂觀的心態,抵御悲傷。
悲傷時,你可以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里,去戶口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時間不需要太長,20分鐘就足夠了。什么季節去戶外走走,對緩解悲傷具有最佳效果呢?答案是春季或者初夏。這兩個季節的溫度適宜,并且有多種植被和生物,大自然會帶給你豐富的感官刺激。不論是泥土和青草的氣息、鮮花的芬芳、還是蟲鳴鳥啼、藍天白云、潺潺流水,都會舒緩你的悲傷情緒。
總之,當悲傷襲來時,不要恐慌,悲傷是我們人類進化而來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存在即合理。當你想要緩解悲傷情緒時,請采用積極的情緒調節策略,千萬不要作出暴飲暴食、深夜吸煙飲酒等不健康的行為,這些行為也許可以緩解一時的悲傷,但很快悲傷情緒會卷土重來,你只好再次重復以上行為,以此循環往復,最終你可能會成為一位“癮君子”。
參考文獻
Dorison, C. A., Wang, K., Rees, V. W., Ericson, K. M. M., & Lerner, J. S. (2020). Sadness, but not all negative emotions, heightens addictive substance use. PNAS, 117, 943-949.
Kalat, J. W., & Shiota, M. N. (著), 周仁來等譯. 情緒.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9年2月版.
Lerner, J. S., Li, Y., Weber, E. U. (2013). The financial costs of sadnes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 72-79.
Phelps, E. A., Lempert, K. M., & Sokol-Hessner, P. (2014). Emo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Multiple modulatory neural circuits. The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37, 263–287.
Salovey, P. (1992). Mood-induced self-focused atten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2, 699–707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