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忘不了餐廳》回歸:把黃渤一天弄哭三次也就她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記得嗎?
去年有一檔讓觀眾又哭又笑的綜藝。
在豆瓣上,2.7萬人給它打出9.2的高分,絕大部分觀眾打出五星。
帶著期待。
第二季,悄聲回歸——
《忘不了餐廳》第二季

沒有比拼和游戲,也沒有撕逼和窺私。
踏踏實實開餐廳、迎顧客、鍛煉老人能力。
店長還是黃渤。
在餐廳里,他默默退居后方,站在遠處觀察協助老人們。
第一季播出后,成為當年評分最高的國產綜藝。
但很多時候,慢綜藝進行到第N季都會疲軟。
就算是季季好評的《向往的生活》,它的模式化敘事、人設固化,也讓不少觀眾開始吐槽。
所以,當阿爾茨海默癥這一概念不新鮮了之后。
《忘不了餐廳》還能延續這股國綜高分清流嗎?

開餐廳,菜單首先升級。
兩大拿手菜:忘不了脆皮雞和紅燒肉,穩守c位。
但其他菜也讓Sir的眼淚像蘭州拉面一樣從嘴角流下。


這就夠暴擊的了,更別說第一期還來了個外援。
美食博主“滇西小哥”。
看她作品的畫風,簡直云南李子柒。
這次她也帶來不少云南特色美食。

對普通餐廳來說,菜色好基本上就成功三分之二了,但對綜藝來說,菜是次要,“人”才是重點。
這季來了五個新人。
先是四個“老寶貝”。
被彈幕稱作“迪士尼在逃公主”的朱奶奶。

朝鮮族樸爺爺。
上一秒說“沒啥特長”,下一秒拿起小號就開始吹。

“夸夸群群主”孔奶奶。
見誰都先彩虹屁開道、“過年話”收尾。年輕人都漂亮,老年人都紅光照臉,唯獨中年人黃渤,成為她夸獎路上的一道坎。


即使身上有那么多擔子,她在節目里背一直挺得很直,看起來是很板正、很要強的人。

“夸夸群群主”孔奶奶和“沒啥特長”樸爺爺甚至還直接讓叫名字。
聊著聊著,孔奶奶猝不及防撒狗糧,介紹完自己就自然地開始聊老伴。

癥狀開始顯現。
不僅如此,她還多次詢問王彥霖身高,每次都像初次詢問一樣,感嘆一番,再夸獎一句:
“漂亮小伙”。
這可是他在其他綜藝里沒有的待遇。
在他出現過的綜藝里,王彥霖大多承擔被懟的搞笑角色。
但在這里,作為“忘不了家族”的一個新人,肉眼可見他的緊張。

或許是因為帶著目的來的,比起其他純工作的綜藝,人會格外在意一些。






第一天見到老人們后,王彥霖給家里打電話。
哭崩了。

打住,說點輕松的。
上季的素人嘉賓是五個,Sir咋少說了一個?
Sir可不是故意拉下他,畢竟他是“忘不了餐廳”的老員工了,不能歸到“新人”里。
小敏爺爺,長相酷似《飛屋環游記》里的老卡爾。
這季被家人帶來,依舊是樂樂呵呵、器宇軒昂,儼然一副老前輩做派。
進到餐廳輕車熟路,架子這就端上了。

餐廳里的老員工,除了小敏爺爺,還有兩位明星嘉賓,黃渤和宋祖兒。
宋祖兒年紀小,又漂亮,Sir一開始以為她是一個花瓶角色。
但是看完上一季,Sir完全拋棄了這個想法。
宋祖兒在忘不了餐廳,是不可或缺的。
她是老一輩最需要的那種,嘴甜乖巧、性格活潑,還會逗樂的孩子。
瞪著大眼睛問老人過去的英姿,當老人忘記她名字的時候還會噘嘴撒嬌,卻一點也不惹人厭煩。
標準甜美孫女,哪個老人家看到會不喜歡?

娛樂圈情商最高的明星之一。
在與平常人相處時他就細膩體貼、尊重人,何況這次是更敏感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
他比平時更加細心。
在餐廳,黃渤時常會讓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加他們的成就感。
比如,他會讓小芬姨幫忙寫今日推薦菜。
但推薦的“薦”字,她怎么也寫不對。
改了一次后,小芬姨還是沒寫對,面上逐漸顯出焦躁。
黃渤一邊安慰她,一邊用手機打出來給她參考。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做?
看黃渤的反應。
即使字根本沒對,他也感謝了小芬姨的努力,然后趁所有人不注意,悄悄把字給改了。


這季老人,平均年齡比上一季大得多。
癥狀也嚴重得多。
錄制中,家屬也成為隱藏嘉賓,不光全程跟著,而且到節目組處理不了的時刻,他們也會出現安撫老人。
挑戰,從剛見面自我介紹時就開始了。
孔奶奶介紹自己兩次時,黃渤的表情就有些驚訝。

但沒想到,他們已經開始對時空產生錯亂感。
孔奶奶自然地介紹老伴不是撒狗糧,而是她對美好回憶的眷戀。
其實孔奶奶的老伴早在十幾年前已經過世,只是她的記憶停在了老伴還在世的時刻。
她老伴以前是排球教練,個子很高,所以她才會對大高個王彥霖格外感興趣,多次詢問他的身高。
也不是沒人戳破她的幻想。
孔奶奶所在養老院的院長就直接拋直球。
你的愛人已經去天國了

最后憋出一句:“你怎么知道的”。
然后開始自己找補。
不要亂開玩笑

最后,孔奶奶望向鏡頭,恢復她一貫掛在臉上的喜慶表情。

但當她說出“你怎么知道”時,她就再次把自己包裹回那個彩色的幻想里。
其實這也不失為一種自我保護的辦法。
她和老伴太過恩愛,以至于她完全不愿相信這個事實。
除了時間錯亂,空間也開始錯亂。
孔奶奶吃完飯多次讓店長們把她帶走,她堅信,兒子的店就在馬路對面。
和孔奶奶有相同癥狀的,還有樸爺爺。
第一天培訓時,他就表現出焦慮。
吃完飯就一直表示要回家,對自己為什么在這里相當迷茫。

到了害怕的程度了。
節目里給出科普,這是“黃昏綜合征”。

王彥霖專門負責“打岔”,當老樸剛問出“我怎么在這了”時,王彥霖就開始打太極。
先是緩兵之計,再是轉移話題,然后適時開個玩笑,沒幾句就把老樸逗得哈哈大笑。




希望節目能提供一些有效辦法照顧老人

這正是《忘不了餐廳》與大多數綜藝的不同之處。
如果當做純娛樂——
它依然有很多改進的空間,剪輯、敘事上的趣味性也有待提高。
但Sir更愿意稱它為一種實驗。
人文先行,娛樂后置的綜藝實驗。
盡管有明星陪伴,但他們卻讓出了主角位置。
“退位”給兩種人。
一種,節目中的患病老人;
另一種,節目外,被類似病癥折磨的家庭。
這一季節目增加了專業人員參與的比重,基本是全程陪同。
并且,這季老人工作后在宿舍的生活狀態、家屬的處境也被記錄,更加全面地展示有認知障礙病患家庭的狀況。
先導片里,適老化改造專家就講解了家居設置的道理。
在任何有臺階的地方加裝欄桿。






為了更好地理解老人生活,三個明星嘉賓戴上沙袋等工具,模擬老人的行動。

用帶子拉低身體,模擬駝背。
戴上帶有白色磨砂鏡片的眼鏡,模擬白內障。
同理,還有頭戴式耳機來還原聽力障礙。
哦,對了,還有手套來模擬觸覺的退化……
他們上樓下樓、穿衣服、進浴缸。

一套下來,三人滿頭大汗,攤在沙發上。
實話實話,Sir一開始看到這場景,以為只是節目組的噱頭,是為了讓明星體驗辛苦鬧笑話的設置。
但看到這些工具還有對應年齡的設置時。
Sir有點驚訝,于是去查找這個工具。
老年人模擬體驗裝備。
還真有。
被很多社區和養老院用來科普。



即使在培訓第一天,大家的情況嚴重到中斷培訓,讓老人被孩子接回家。
但第二天,沒有預想的災難現場。
每個人都很井井有條。
前一天最讓人擔心的老樸也迅速融入,工作上手很快。
見到孩子喜歡得不得了。
一開始還很拘謹,但被孩子“使喚”了兩次后,立馬像變了一個人,溫柔地給孩子撕肉。

這其實也是在擴大觀眾的理解范圍:
看,我們不是病懨懨的老人,病魔不是我們生活的一切。
節目組給出一個調研數據:
全球認知障礙最多的患者來自中國,然而國內病癥漏診率卻高達70%以上,67%的老年患者被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大部分中輕度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即使被確診也并未獲得積極正確的治療。
雖然認知障礙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但也有不少年紀不大就得病的例子。
患認知障礙3年的小芬姨,58歲;
第二期,也有一位患認知障礙的顧客,才38歲。
理解,不僅因為他們需要被理解。
更因為,他們就是不幸的我們。
這才是Sir最希望在《忘不了餐廳》身上看到“升級”。
娛樂是綜藝的第一要義。
但,在笑過之后,如果能讓觀眾思考一下現實,或者更進一步,對特殊群體消除偏見、科普疾病,是不是更有意義一點。
回答一開始提出的問題,第二季會崩嗎?
在Sir看來,只要這一題材存在,節目組只要保持初心,靜下心來,不是以它嘩眾取寵。
別說是崩,這樣的綜藝只嫌太少。

編輯助理:北野武術大師
原標題:《把黃渤一天弄哭三次也就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