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深圳、青島、大連、喀什直轄?別瞎想了,可能性幾乎為零
原創 西部菌 西部城事

一篇探討行政區劃設置的文章,在今天引發了廣泛討論。
優化整合北京、廣州行政區劃設置,適度擴大上海、深圳等全球中心城市的行政管轄范圍。
積極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南京等城市擴大行政管轄范圍,賦予國家中心城市更多的事權和財權,增強國家中心城市自主配置資源的能力。
支持深圳、青島、大連、喀什升格為直轄市,充分發揮優勢地區增長極、穩疆固邊、帶動區域發展的作用。
這篇文章的建議很“大膽”。由于作者有一些官方的職務頭銜,發布平臺也是官媒,由此引發了各種解讀,在不少人看來,這是增設直轄市或者大規模擴容的又一個信號。

西部城事先說結論,部分城市有擴容的可能性,但增設直轄市,即便是深圳,概率同樣極低,短期內甚至可以說為零。
01
自重慶于1997年設立直轄市后,關于“誰能成為第五個直轄市”的各種猜測和傳聞,始終沒有斷過。
有興趣的可以搜索下,類似的傳聞幾乎涵蓋從二線城市到各路十八線小城。
民間熱衷于炒作直轄市擴容的話題,說到底,還是因為直轄市是區劃設置的最高一級,晉升直轄市能帶來各種政策好處。這一點可以參照重慶。
在有直轄傳聞的城市中,深圳是最典型的一個。

從官方報道看,2003年前后,深圳直轄的問題,確實被納入過討論議程。然而,之所以沒能實現,是因為深圳以及深圳所在的大灣區,的確太特殊了。
以前沒能直轄,現在想要直轄會更加困難,至少短期內可能性幾乎為零。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深圳直轄,大灣區的城市結構,會變得更加復雜,有省會,有直轄市,有特殊的港澳,還有普通地級市,一體化難度將進一步提升,這明顯有違現在的發展趨勢。
既然深圳短期內幾乎不可能直轄,其他城市呢?比如文章建議的青島、大連、喀什?
要知道,最后直轄的重慶,除了有直轄歷史、管轄權限不合理等條件外,還有三峽這樣的大工程作為背景因素。
眼下沒有重大國家戰略支撐,且城鎮化基本定型,即便是計劃單列市,直轄的調整難度也相當大,這些相較于深圳而言,直轄必要性更低的城市,“升級”的概率無疑極低。

尤其是像喀什,2019年的生產總值只有1048.3億元,戶籍總人口462.40萬人,就算直轄也達不到相應的發展效果。
青島、大連好歹還是計劃單列市,民間還有一些傳聞和建議,指向武漢、西安等省會。這類城市直轄的可能性更低。它們本身就是強省會,一旦直轄,豈不是省內連龍頭都沒有了?
02
增設直轄市,說到底,還是為了服務于“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的目標。那么,像深圳這類城市,既然直轄困難,擴大管轄范圍呢?
深圳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擴容,比如2010年后,關外地區也成為深圳范圍。而算上2018年劃入的深汕,深圳的面積也才2400平方公里左右。

如上圖,別說和北京、杭州比,和上海、廣州相比,擁有超兩千萬實際管理人口的深圳,面積無疑太小了。深圳房價的一路走高,根本原因正在于城市開發空間和土地供應量有限。
另外,該文章提到的鄭州、武漢、南京,管轄面積同樣在1萬平方公里以下,遠遠比不上重慶、南寧、昆明等面積遼闊的城市。
考慮到它們多是所在區域的中心城市,擴容能提升輻射帶動作用。而且,相較于直轄,擴容的難度更低,最近十年來也有諸多的先例。
比如2011年,巢湖一分為三,主體劃入合肥;2016年,成都代管簡陽;2017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區;2018年,濟南合并萊蕪;2020年,公主嶺并入長春……
管轄范圍擴大之后,這些城市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以合肥為例,近十年以來,其GDP總體增幅可以排進全國前三,成為一匹實力強勁的黑馬,城市能級有質的提升。
另一方面,政策層面,對調整行政區劃,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支持力度也比以往更大。2020年的城鎮化建設任務就提到,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和管轄范圍,解決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在這種前提下,一些重點二線城市擴容,完全不奇怪。
像文章提到的武漢,和周邊的鄂州一直都有合并傳言,而且如圖所示,在官方渠道,可以找到一些公開的線索。

西安更不用說,和咸陽的好事,已經公開醞釀了多年,只是推進受阻。
不過有必要提醒兩點:第一,相較于省會,計劃單列市擴容,難度更大可能性更低。
第二,很多人拿管轄面積作為依據,但事實上擴不擴容,和面積沒有必然的聯系。
比如長春,面積原本就超過兩萬平方公里,GDP接近全省一半,照樣還是將公主嶺劃給了它。
03
不管是級別變更,還是區劃調整,都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這也決定了,任何城市的細微調整,都得慎之又慎,有足夠的理由支撐。
重慶自不用說,即便有三峽建設背景,從四川分離,也是經過了高層的力推;另外,像合肥、成都等地的擴容,都有特定的事由,如合肥是為了方便巢湖的水系管理。
與此同時,它們的擴容都經過了較長的論證過程。比如公主嶺劃歸長春,早在2012年就有動靜了。
最近,深圳直轄、擴容的傳聞甚囂塵上,這次的建議文章更堅定了不少人的想法。在他們看來,特區設置四十年節點,國家會給深圳發大禮包,讓深圳直轄。
可以確定地講,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距離8月26日的特區節點,只剩幾周而已了,而所有的直轄傳聞都停留在民間,官方渠道沒有任何權威動態,怎么可能突擊直轄?
反倒是在2012年和2018年,對直轄傳聞,深圳有過公開辟謠。以2018年為例,深圳官方的說法是,“傳聞毫無事實根據,純屬個別網友的猜測”。
可以對比的是,對于西安和咸陽合并,西安給出的回應是,“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時間”。官方發言向來極其講究措辭,這兩種回應方式的潛臺詞,可以仔細品味下。
至于說擴容,不管劃東莞,還是劃惠州,后者會答應嗎?廣東會答應嗎?如果其中的利益阻力,有一些人想的那么小,深汕合作區也不至于都要經過幾番折騰。
所以說,如《學習時報》上那篇文章所言,更現實的方法,還是“擴權不擴容”,探索大深圳統籌合作示范區。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天不少自媒體熱炒該建議文章時,拿它當信號時,文章作者站出來發聲了,觀點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媒體不要炒作”。
說到底,這只是一篇學術文章,跟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和建議,完全不是一種性質,不能理解為這就代表了官方的態度,是直轄市擴容、區劃大調整的信號。
當然文章中涉及的一些建議,不僅有參照性,還是未來城市化的必然方向。畢竟很多城市的區劃沿革已久,的確不適應經濟發展形勢的變化了。比如:
支持國家戰略區的省會城市、經濟實力強市等區域性中心城市撤縣(縣級市)設區與管理幅度調整,促進城市行政區劃內部結構優化促進市轄區人口和管轄面積均衡。
前不久,已經有成都、煙臺等多地,通過撤縣設區的方式,實現了內涵式的擴張。
未來,在中心城市做大做強的過程中,這種涉及面更小、難度更低的區劃調整,還將接連上演。
原標題:《深圳、青島、大連、喀什直轄?別瞎想了,可能性幾乎為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