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為何現在的孩子知識豐富卻心理問題高發?專家:早期教育偏差
一名幼升小的孩子,談起英國工業革命時,滔滔不絕;一名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對于埃及金字塔和法老的熟悉程度,讓大人也自愧不如;還有一名幼兒園孩子,能準確無誤地認出一百多個國家的國旗。
但這些知識豐富的孩子,卻都不約而同地來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看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陳津津教授的門診。
“他們知道的東西很多,家長們也為此很自豪,但更多是單向的,缺少互動和生活化的交流。”陳津津表示。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早期教育管理研究所、浩福國際教育、上海三聯書店共同舉辦的“2020早期教育PLUS前沿論壇”現場。 主辦方 供圖
為期三天的第十五屆上海國際幼兒教育博覽會8月2日在上海世貿商城落幕,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早期教育管理研究所、浩福國際教育、上海三聯書店共同舉辦的“2020早期教育PLUS前沿論壇”上,陳津津關于“信息時代下兒童心理行為發育”的主題演講引發了早期教育專家學者、從業者和家長們的大討論。
“5G”信息兒童發育行為障礙高達21.6%
面對這些前來看門診的孩子,上海交大附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陳津津發現,當她在面對一個能從1數到100、認識藍天、白云等漢字的學齡前兒童時,問孩子除了IPAD上,還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到數字和白云時,孩子一直指著IPAD,除此之外一臉茫然。
孩子們來到門診時,不怕陌生,講起天文地理來頭頭是道,講了十幾分鐘還沒有要停下的意思,陳醫生也不打斷他們,低下頭寫東西,孩子卻自顧自地一直說下去。
孩子們為何來看門診?有的家長并不理解,“我也不知道,幼兒園老師或者小學老師讓我們來的。”
“你覺得孩子有什么異常么?”陳津津問家長。
“沒有吧,我們太聰明了,在幼兒園里沒什么朋友。因為那些孩子跟他不在一個層次,但老師卻建議我們來醫院看看。”有些家長還一臉憤懣。
陳津津說:“其實我對幼兒園或者小學低年級的老師是十分佩服的,她們雖然沒有醫學專業知識,但是她們通過日常的交流,就能夠知道這樣的孩子可能存在兒童發育行為障礙。”
5G一詞在信息時代大熱,陳津津表示,兒童的早教教育也有“5G”,即:生長、營養、發育、行為、心理。
陳津津分享了一組數據,我國兒童發育行為障礙占比高達21.6%,“相當于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孩子有發育行為障礙”,其中,語言言語發育障礙占2-4%、睡眠障礙占2%、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占3-9%、品行障礙占1-2%、精神障礙占6%、物質依賴占6%-10%……
“尤其要警惕長時間的視屏危害。“陳津津表示,“電子產品更多的是單向化交流,阻礙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陳津津還提醒家長,雖然有些家長花了不菲的費用給孩子上早教課程或者購買各種早教產品,但買了以后就把孩子扔給了機構或產品,自己在一邊玩手機或看電視,家長充當“背景媒體”或“二手電視”,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會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越來越聰明的孩子和“后喻時代”
暑假到了,現在的家長們最熱衷的一件事是把電子產品藏起來或是設密碼鎖定,但作用微乎其微。
孩子用起電子產品來,對各種功能是秒熟和無師自通。“你以為設了指紋識別,孩子就打不開你的手機和PAD了?他們已把人臉識別用得嫻熟,父母一到家,把手機和PAD遞過來,即刻解鎖。“復旦大學家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在“2020早期教育PLUS前沿論壇”上的演講同樣引發了家長們的共鳴。”孩子能打開家長設的密碼,家長們卻打不開孩子設的密碼。”“孩子把拍攝、剪輯視頻玩得很溜,技術技能完全不輸專業人士。“沈奕斐表示,現在已經進入了”后喻時代“,即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已經不是由長輩(或教師)教給晚輩,而由晚輩反教給長輩。
當今的時代,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實現自我的成長,“希望孩子成為天使,父母就要創造天堂”。沈奕斐建議。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姚奕表示,中國的早期教育正處在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但無論是在教育體系,還是在社會、家長的認識上,都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2020早期教育PLUS前沿論壇”希望圍繞早期教育管理的新理念、新成果,與專家學者和行業大咖一起進行思維碰撞、腦力震蕩,共同為中國早期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